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2014-12-18 01:18李淑娟宋瑞国商玉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氯吡格雷

李淑娟 宋瑞国 商玉珠

1)河北平泉县中医院 平泉 067500 2)河北平泉县医院 平泉 067500

脑缺血后脑组织局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阻断脑缺血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是防治脑缺血性损害的重要策略[1]。实验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证实,局部脑缺血后2h脑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直接导致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IL-6可诱导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产生,导致CRP水平升高[2]。因此,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RP的监测并控制炎症反应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诊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55~68岁,平均(61.3±5.2)岁。所有患者均在出现相应症状后12h内入院治疗,入院时根据患者病情描述、CT、MRI及血液生化检测,参照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明确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0例,男12例,女8例;观察B组20例,男13例,女7例;观察C组20例,男13例,女7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等,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人群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

1.2 方法 观察A组20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等一般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20mg/d(40mg),于睡前口服。观察B组20例在一般治疗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用量75mg/d(200 U)。观察C组在进行一般治疗同时服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入院时对观察3组患者进行血清CRP、IL-6、TC、TG和LDL-C指标,同时对照组也进行检测。在治疗14d后对观察3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方法对上述生化指标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3组比较,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进展期脑梗死患者某些血清生化指标已经出现异常变化。观察A组和观察C组治疗前、后,CRP、IL-6、TC、TG和LDL-C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辛伐他汀对患者血清CRP、IL-6、TC、TG和LDL-C指标有着积极的作用。观察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CRP指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氯吡格雷有促血清C反应蛋白的降低。但IL-6、TC、TG和LDL-C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氯吡格雷对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无明显作用。见表1。

表1 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s)

表1 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s)

注: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组别 n 时间 CRP(mg/L) IL-6(ug/L) TC(mmol/L) TG(mmol/L)LDL-C(mmol/L)观察A组 20 治疗前 12.78±2.59* 0.74±0.09* 5.29±0.57* 1.75±0.73* 3.48±0.32*治疗后 6.43±1.96▲ 0.65±0.07▲ 4.32±0.63▲ 1.29±0.41▲ 2.37±0.29▲观察B组 20 治疗前 12.45±2.28* 0.72±0.07* 5.32±0.56* 1.76±0.81* 3.52±0.41*治疗后 7.41±1.82▲ 0.62±0.04▼ 5.07±0.59▼ 1.69±0.93▼ 3.42±0.39▼观察C组 20 治疗前 12.43±2.29* 0.73±0.08* 5.28±0.49* 1.74±0.71* 3.29±0.18*治疗后 5.99±2.03▲ 0.64±0.06▲ 4.17±0.59▲ 1.08±0.39▲ 2.53±0.17▲对照组 20 2.73±1.21# 0.36±0.06# 3.27±0.23# 1.12±0.03# 1.31±0.12#

3 讨论

研究表明,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其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联系[4]。因此积极监测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阻断或减轻炎症反应对治疗和预后也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脂作用外,还有抗感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硬化斑块、抗血小板及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等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非调脂作用[5]。在慢性炎症过程中,CRP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沉积,诱发内皮细胞分泌和表达黏附分子和化学趋化因子,促使IL-6和内皮素-1的分泌,促进动脉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增加活性和扩大其他炎症介质的促炎症效应,引起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和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纤溶系统失衡,进而引起血栓形成[6]。此外,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为口服抗血小板药,它能选择性和不可逆的抑制ADP受体,主要通过直接抑制ADP与ADP2-Y12受体结合而抑制依赖性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激活,使血小板不能活化和聚集[7],它能使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65%,提示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8]。

总之,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能有效减低脑梗死患者CRP及血脂的作用,对进展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能有效改善预后,临床可借鉴运用。

[1]吕艳春,将丽波,霍嘉慧,等.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65-66.

[2]吴瑾.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1):151-152.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李世英,刘昊,刘斌,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2):135.

[5]Studahl M,Rosengren L,Gumther G,et al.Difference in pathogenesis betwee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encephalitis and tickbrone encephaligis demonstrated by mean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markers of glial and destruction[J].J Neurol,2000,21(7):636-641.

[6]Herbert JM,Savi P,Maffrand JP.Biochemical and pharmacol ogical properties of clopidogrel:a new ADP receptor antagonist[J].Eur Heart J Suppl,1999,1(Suppl A):A31-A40.

[7]单梅芳,黄志东,黄怀宇,等.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7):648-650.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氯吡格雷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