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

2014-12-18 01:18李红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溶栓依从性脑梗死

李红霞

湖北石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 石首 4344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研究表明,时间窗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1]。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行早期静脉溶栓,已成为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溶栓治疗可导致致命性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通过临床路径积极开展,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2]。本院2009-06—2013-06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06—2013-06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协会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均经CT或MRI进行确诊;(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通过本院伦理医学会审批。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恶性肿瘤末期者。男66例,女30例;年龄48~87岁,平均(59.63±5.12)岁;病程1~7d,平均(3.6±1.2)d;脑出血56例,脑梗死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并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留意患者病情的发展,对于出现异常状况的患者应及时反映给医生。

1.2.2 观察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由护士长、科室主任、主管医生共同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共同确定临床路径疾病,并制定临床路径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检查、入院指导、护理、治疗、活动、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3]。(2)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临床路径评估表,患者入院时向其介绍医院情况,并对临床路径相关内容进行解析,获取患者的信任及配合,并在临床路径表中标明相关的内容,同时对于患者已经明确的内容打“√”,对于患者不明确的内容打“×”。(3)记录患者每天行为:根据患者需求对病情进展进行评估、教育、评价,并根据病情调整护理内容。(4)做好交接班手续:护士在查房及交班过程中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情况,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并对其做好督促及监护[4]。(5)做好出院评估:出院时对其健康恢复情况做好出院评估及评价,并嘱咐出院后注意饮食、休息,并建议每天记录自身身体恢复情况,并根据身体情况调整康复内容。

1.3 评价指标 记录2组患者依从性、脑卒中知识掌握率、脑卒中复发知识知晓率、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其中依从性为患者遵医行为情况,优: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生规定进行规范性治疗;良:基本遵照医嘱,但偶尔治疗不规范;差:基本不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或中途放弃治疗者。脑卒中知识掌握率及复发知识知晓率通过《脑卒中疾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获得。满意率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2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后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n(%)]

2.2 2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观察组知识掌握率、脑卒中复发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效果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行早期静脉溶栓,已成为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溶栓治疗可导致致命性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在溶栓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期间的病情观察,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意加强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和护理。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预防和自救意识,同时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以及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研究表明[5],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患者保持正确的治疗态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张友爱等[6]认为通过对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中运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对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平均住院费用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护理水平,从而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本文显示,观察组知识掌握率、脑卒中复发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脑卒中知识知晓率,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1]张友爱.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增刊),246-248.

[2]张友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86-87.

[3]雷蕊娥,康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6(6):132-133.

[4]张艳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3):146-147.

[5]书国伟,张珏,费智敏,等.成人急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7):1 010-1 013.

[6]张友爱.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27-28.

猜你喜欢
溶栓依从性脑梗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