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基底节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2014-12-20 05:45廖驭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基底节脑组织血肿

廖驭国

广东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源 517000

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脑出血为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基底节出血则为最常见的脑出血[1]。手术治疗会发生再出血,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且再出血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为后期治疗带来难题[2]。老年患者由于血管老化及高血压影响可提高手术的难度,再出血时易发生瘫痪甚至死亡,因此为寻找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及减少术后再出血提供平台。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调查,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术后再出血的因素,并为减少再出血寻找方法。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我院选取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并脑出血的225例老年患者,均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采用3组式随机分组方法,出血组75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男49例,女26例,年龄62~73岁,平均(65.3±2.3)岁。对照组为其余未发生再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75例,预防组男48例,女27例,年龄61~75岁,平均(66.1±2.1)岁;对照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60~72岁,平均(64.9±2.2)岁。预防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出血组与对照组:分别调查出血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调取患者的临床手术报告,了解每位患者的凝血时间、入院与手术相隔时间、血糖、血压控制、颅内血肿量,对以上5种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评价影响再出血的因素。在患者入院时,时刻监测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值,并记录,根据手术后患者再出血情况,分析术前中后血压的控制对再出血的影响;手术治疗前首先估测2组患者的血肿大小,了解血肿量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采用CT 估测血肿量,并记录;入院后时刻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血糖值,维持患者的正常生活[3]。

1.2.2 预防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基底节脑出血,所有患者的手术方法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其具体方法如下:①准备:常规备皮,全身麻醉,并通过影像学方法对血肿定位,采用常规方法消毒铺单,垂直于血肿部位逐层切开头部组织,通过器械的牵拉,人为的分开头部皮肤、皮下组织,包括皮肤筋膜以及头部肌肉等,骨窗的大小为3~5cm,暴露硬脑膜,采用垂直交叉的方式切开脑膜,牵拉防止硬脑膜的脱落影响手术视野;②去血肿:暴露脑组织后,在避免影响患者脑部功能的前提下将穿刺针穿入血肿所在部位进行探视并造瘘,在手术显微镜的帮助下,主刀切开覆盖血肿部位的脑组织,造瘘成功后,为避免伤及正常脑组织,在血肿周边选择棉片进行保护,由于血肿压力的迅速降低,可促进脑组织的破坏,因此血肿的清除速度不宜过快;③止血:当血肿清除干净后,找到出血的基底节动脉,并根据出血速度及量的多少选择适合的止血方法,常见的止血方法为电凝止血,效果较好,在血肿内若发现有少量渗血时,采用无毒纱布填塞止血;④关闭伤口:逐层缝合,减轻伤害;⑤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操作鲁莽,减少对不易取出的血块的活动,操作中细心,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4]。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情况,找到减少再出血的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常规采用单变量二分类非条件Pearson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出血组与对照组Pearson相关单因素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 出血组与对照组的Pearson相关单因素分析 (±s)

表1 出血组与对照组的Pearson相关单因素分析 (±s)

项目 出血组(n=75) 对照组(n=75) t值 P值平均年龄(岁) 65.3±2.3 64.9±2.2 1.09 >0.05凝血时间(s) 20.16±3.24 17.35±2.33 6.08 <0.05入院与手术相隔时间(h) 5.65±4.03 9.64±3.68 6.33 <0.05血糖值(mmol/L) 12.35±3.88 8.95±2.95 6.04 <0.05血压控制(mmHg) 129±5 184±10 42.60 <0.05颅内血肿量(mL) 62.98±25.04 42.68±13.67 6.16 <0.05

2.2 预防组与对照组再出血比较 预防组发生再出血4例(5.33%),对照组13例(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其症状更加凶险,常导致严重的脑出血现象,可明显提高患者病死率,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出现脑出血时可促使脑部组织损伤,且在出血后可在脑部发生局部血肿,对周边组织挤压、浸润,进一步加重脑出血对患者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若长时间不经过治疗极有可能威胁生命[5]。老年患者因血管的老化、僵硬,对血管压力的适应性差,引起的症状均较年轻人严重,后果难以评估[6]。由于基底节脑血管的血管位置及走行特点,此部位为高血压脑出血最常累及部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面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手术治疗方法得到专家的认可,清除血肿,保护脑部组织,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促进其愈合,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术后的再出血现象,当发生再出血后,二次手术死亡的风险上升,治疗困难[7],为减少术后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特殊处理方法,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点:(1)血压控制:在手术之前应积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降低开颅手术的困难程度,正常血压范围在既不影响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又可以在降低脑部手术再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三个时间段控制血压的过度变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显著减少术后再出血现象的发生;(2)物理治疗:在手术后尽快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提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卧床,增高患者脑部血压,增加再出血的风险,积极锻炼,物理方法降低血压,缓解高脂血症,可有效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3)手术时机: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可能性,短时间内脑出血量少,血肿形成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脑组织的损伤小,术中操作不易导致二次伤害,术后患者恢复快,患者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再出血;(4)时刻监测并处理:手术结束后应做到时刻监测患者的引流情况,以及血糖、凝血时间等指标,并将其指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血糖及凝血时间的变化对再出血的影响,监测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缓解骨窗的压力。

在本次研究中,出血组与对照组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对比可知,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物理治疗、心理治疗、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等措施可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有对照组13例降低到预防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以上研究可为临床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但此研究的的缺点在于没有对更多的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的分析,缺乏完整性。

综上所述,有很多因素引起老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通过对高危因素的探究可为临床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可向临床推荐。

[1]高喜松,张秀娟,肖三潮,等.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非原位再出血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5):5 454-5 455.

[2]陈都,王卫广,陆士奇,等.创伤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itic回归分析[J].中国神经医学杂志,2013,12(2):171-174.

[3]刘振旭,张秀云.服用阿司匹林与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医护论坛,2012,19(21):229-231.

[4]丁昊,邓琳.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126-128.

[5]王启华,杨小英,鲁大双,等.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治疗后再出血的预防[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5):309-310.

[6]范崇军,李磊,赵晓建,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咪达唑仑控制再出血556例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33-34.

[7]唐雄伟,吴 军,贾孝军,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 262-1 264.

猜你喜欢
基底节脑组织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