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研究

2015-01-03 00:33孙颖玲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西安710077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大都市西安国际化

■ 孙颖玲(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旅游系 西安 710077)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

2015年3月底公布的“一带一路”战略纲领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给予陕西省的相关表述是,“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由此,也确定了陕西省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那么西安在对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就要发挥好交通枢纽作用,将西安在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发挥至极致,不断向西开放,使得西安以及与西安有合作的国家都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进而加速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这是继2009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后对西安的又一重大战略定位。西安的发展首次从地方布局升格到国家战略层面,一跃成为与上海、北京并肩的、国家布局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2010年《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2020年西安将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形成整个国家经济战略化的平衡点、区域协调化的带动点、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点。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

(一)西安的发展现状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如今的西安是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西安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内涵分析

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一般认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人口规模庞大,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经济运行完全按国际惯例,并有很高的办事效率,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的城市。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还是在管理、创新、信息、科技方面都具有世界级话语权和超群影响力的世界级中心城市。不仅国际交流活跃、城市特色突出,而且拥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影响外部性,能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一定的控制、辐射和引领作用。

(三)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准确定位

早在1996年全国就有约70多座城市打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旗号。到2004年,提出这一目标的城市达到183个,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地市均提出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但截至目前,国家层面确定的只有北京、上海和西安。北京是我国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西安是中华文化之都。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人口众多,文化多样性明显,在参与国际交流时需要文化型国际化大都市展示中国文化底蕴,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国大国形象。

从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般标准看,要把西安打造成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样的综合性国际化大都市的难度很大。西安要建设成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走与北京、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差异化道路,根据西安市相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综合分析西安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可以定位为:把西安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劣势分析

(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

1.资源优势。人们常说:二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而五千年中国则看西安。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所以西安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至高性、垄断性和不可复制性,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更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优势所在。

2.区位优势。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地理优势。西安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科教优势。西安现有普通高校48所,民办高校29所,其中“985”院校3所,“211工程”院校5所。科研机构500多个,科技人才34万,两院院士42人,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4.国防军工、综合性高技术与装备制造业优势。西安是我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的重点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和电子工业基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模最大、资金最密集、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业聚集区,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西安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以航天技术推广移植为主导的民用航天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规模化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我国西部以现代商贸物流为特色的超大型服务业园区。

(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劣势

1.经济总量偏小。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最主要的是经济总量问题。2014年,西安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474.8亿元,增长9.9%,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2.5和0.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达到10394美元。在民生方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和新增财力的83.9%用于民生,总计达到669.4亿元,增长15.2%。按照人均GDP作为参考来看,西安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要进入第二层次的国际城市,仍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努力。

2.城市化程度较低。201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京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报告对中国50个代表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排序,西安城市化水平以0.149的成绩排在第28位。而位居前三的上海、北京、深圳城市化水平分别为0.844,0.658,0.525。由此可以看出,西安的城市化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与速度。

3.国际化程度尚需提升。由于西安地处内陆,不临海、不靠江、不沿边,多年来西安走的是投资拉动的内生式发展道路,经济外向度低,国际化程度一直不高。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仅有74家在西安投资设立企业,驻外办事机构也只有泰国和韩国两家,这远远低于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其他如年举办国际性展会、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入境游客数量、外籍人口比例等,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西安的差距都还很大。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选择

总的来说,西安虽然具有许多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国内得天独厚,在世界大城市中也并不多见,且近年来西安综合实力增长较快,但仍然落后于国内一些发达城市,按国际通行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衡量,其差距则更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

(一)打造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要走既不同于综合性国际化大都市,又不完全是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的中间道路,逐步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因历史文化而世界文明,作为“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在: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国都,西安是古城堡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关中民俗风情,西安文物古迹丰富,堪称“天然历史博物馆”。围绕上述主题,打造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科教文化旅游中心。

(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创造基本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空中航线,增强西安市区及关中与周边省份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争取到2020年,西安一日交通圈辐射范围扩大到大半个中国,形成一个贯穿南北、连接东西、发达完善的中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三)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西安经济实力整体偏弱,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需要实行经济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战略。若将基本达到第二层次的国际城市人均GDP定为40000美元,根据预测2015年西安GDP增长速度年均约为10.5%(假设以后每年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此相同),西安将在2029年达到第二层次的国际城市在2014年的标准。

(四)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不断扩大西安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组织出访,争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取得综合效益;建立友好城市渠道,增进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贸、文化、城建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民间外事工作,积极参加国际艺术展览、技艺交流、研修项目等活动。举办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展会和重大活动,扩大西安的影响。

结论

西安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和条件,但距离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西安要从打造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途径入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1.Bruyere,B.L.,Beh A.W.,Lelengula G.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tourism benefits,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a protected area of rural Kenya[J].Environ Manage.2009

2.Kozma,C.M.Medical tourism:a role disease management[J].Manag Care Interface.2006

3.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研究课题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专题研究报告[M].西安出版社,2012

4.鲁勇,周正宇,宋宇.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大都市西安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西安2021
Oh 西安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