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Web信息产品开发

2015-01-20 01:57毕崇武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页面用户

毕崇武

摘 要: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中随处可见的是Web信息产品,信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变得日趋多样化,这要求Web信息产品设计师们必须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活动,甚至要求消费者作为设计的一员参与设计。通过主要论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设计好一个更满足于用户需求的Web信息产品,立足于如何提高Web信息产品的用户体验,并更好的满足于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

用户需求;Web信息产品;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099-03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用户需求调查所花费的费用只占产品设计成本的一小部分,但它直接决定了产品最终是否可以拥有较高的用户满意度,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以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Web信息产品在互联网中随处可见,然而在实际的开发中如何做到使产品更满足于用户需求,保持用户粘性,做到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和认知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和流程显得极为迫切。

1 用户需求导向与Web信息产品的概念

1.1 “用户需求导向”的界定

用需求导向是相对于企业以产品为导向和以市场导向的另一种新兴的战略定位导向,尤其适用于当今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研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更加强调市场调研,通过详细分析用户目前的需求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趋势,设计、研发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用户需求导向强调需求调研和以用户为中心这两个重要的原则。需求调研是用户需求导向策略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以用户为中心是需求导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是需求导向策略不会重蹈产品导向和市场导向覆辙的根本保证。

1.2 Web信息产品的定义

Web信息产品是指运行在桌面电脑和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各类网络应用,例如各大静态、动态网站中的Web2.0站点以及iOS、Android等手机平台上运行的各类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Web信息产品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相应地,对Web信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人才产生了强烈的需求。Web信息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掌握产品结构和开发技术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开发团体对用户的需求有着深刻的认识。

2 挖掘用户的需求

2.1 用户的需求模式

用户需求模式的建立作为产品开发活动的首要任务,为产品的设计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及时地获取用户需求、精确地理解用户需求,以及在设计Web信息产品时尽最大可能的满足用户需求信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中具有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准确、有效地获取产品信息需求不仅可以在时间上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还能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用户需求信息和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产品是目前Web信息产品开发设计中的两大关键领域。根据目前的研究经验表明,信息用户关于产品的需求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目前绝大多数从事Web产品开发的企业将用户产品需求用用户特征与用户需求分析调查开始Web产品的设计,而在进行实际研发的过程中才考虑企业管理需求、开发技术需求以及相关部门协作方面的需求。由于后3种需求的滞后性,企业通过这种用户需求模式后会出现严重的研发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混乱,最终无法满足用户正常的需求。因此,开发Web信息产品所遵循合理的用户需求模式应该是在产品定义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用户特征、消费者需求、企业管理需求、开发技术需求以及相关部门协作方面的需求中的各个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映射到新Web产品原理概念的设计中去。

图1 Web产品的需求

2.2 获得用户信息需求的途径

2.2.1 网络调查法

掌握用户对Web产品的需求可以促使开发团队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产品;但为保证在网络进行用户需求调查的可行性,Web信息产品开发团队必须重复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具体需求。关于如何创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并利用网站中用户个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页面、逗留时间以及访问频率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网络使用记录中的相关序列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所获得的用户需求相关的知识协调用户与研发团队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最终开展针对不同用户的开发策略和Web产品推送;通过协同过滤等相关算法对具有相似需求的用户以聚类的范式聚类、分析其共同特征,最终提供更适合不同用户且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目前关于网络调查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有:(1)QQ聊天法;(2)电子邮件法;(3)Web站点问卷调查法;(4)日志统计法;(5)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6)网上观察法。

2.2.2 数据挖掘方式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获取用户的需求主要是依靠系统完成的。多数系统直接或间接的保存用户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客观上反映了用户相应的信息需求,因此可以基于这些数据通过相应的信息收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以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用户的需求。简而言之,数据挖掘法获取用户需求就是系统主动收集用户偏好的过程。目前基于数据挖掘的主要方式有:(1)分析网站网页、电子邮件关键词;(2)分析纸质文献借阅记录;(3)分析用户检索词;(4)分析用户页面逗留时间和浏览频率。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得用户需求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基于系统的获取方式也大大地节省了人力劳动,但应用起来通常较为复杂。

2.2.3 客户端获取方式

网络调查法与数据挖掘方式获取用户的信息需求都是建立在B/S的基础上,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面向的用户群通常是不可知的;而通过客户端方式獲取用户信息需求是建立在C/S的基础上的,该方式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获取相关用户的需求,而且拥有很强的用户信息安全控制能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包含用户信息。例如,新浪微博推出的windows客户端和目前移动终端上大量的App应用。这些客户端可以通过安装在用户客户端上的软件(调协器)来接收用户传送过来的信息,不仅可以通过有线互联的方式获取用户所需信息还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来满足用户需求。

2.2.4 多次获取与评价反馈机制相结合

经过统计,目前关于如何搜集、获取用户信息需求的方法有很多。方法的众多并不意味着在进行某项Web信息产品开发时,将所有的方法应用到获取用户需求上。这种想法是不理性、不科学的;并且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从实践的角度也是不可能、不必要的。在实际产品开发中,只需结合选用几种必要的、可相互补充的方法,本着多次获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建立一套评价反馈机制,就可获取相当完备的用户需求。而评价的方法可通过了解用户对最终产品的满意度来测定选取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户满意度可以使用调查法和用户产品率统计两种方法经行统计。总而言之,关于用户需求的获取,开发团队应该本着通过评价可以调整用户需求的思想,多次获取、多次评价、循环反馈,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3 信息产品的设计

3.1 用户界面的设计

3.1.1 优化Web信息产品的视觉效果、加强视觉体验

一个拥有良好视觉效果的Web信息产品可以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帮助研发团队提高用户体验,提升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形象,进而无形之中凸现了产品的品牌价值。用户界面优化是通过优化Web信息产品的布局、产品样式、页面关键词、可点击选项以及关键开发代码等手段来实现,最终达到增加Web信息产品的使用量。但用户界面的优化不能为了渲染产品的视觉效果和视觉体验而去过度的改变Web信息产品布局和风格,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尽管采用这种手段可以重新获得一部分新的客户,但由于过渡优化破坏了整个产品原有的整体形象,对已经使用的客户会造成产品视觉效果差的想法,很容易给这部分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新用户的使用量在上升、老客户的使用量在下降,但新客户涌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老客户流失的速度。老客户的流失导致产业固定使用人群的数量在下降,对于企业来说失去了固定消费人群,进而导致企业收益下降。所以网站优化要遵循用户优化原则。

3.1.2 合理的界面布局

合理的界面布局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优质的界面布局不仅要求界面拥有一个快速的载入速度,还应考虑到占用网络的带宽、页面及其图标体积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开发Web信息产品时候通常使用CSS技术。通过CSS可以使页面载入得更快(由于将大部分页面代码写在了CSS当中,使得页面体积容量变得更小);并可以降低产品流量的带宽,减小页面体积,加快浏览速度。CSS技术在修改设计时可以在不破坏页面其他部分布局样式的同时根据区域内容的相关标记,找到开发包中的相应ID,简化修改流程、保持视觉效果的一致性;以往表格嵌套的制作方法,会使得页面与页面,或者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显示效果会有偏差。由于CSS技术本身是将所有页面或所有设计区域统一使用CSS文件控制,这种操作本身就避免了不同区域、不同页面因为使用技术和要求不同体现出的效果偏差而降低用户视觉感受的现象发生。通过对Web信息产品的合理布局可以让开发应用更具亲和力,增加产品的使用用户。

3.2 Web信息产品与用户的强交互性

任何产品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Web信息产品在绝大多数情况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因此在与传统产品相比在用户使用时需要有更强的交互性。强交互性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可选项而应该是必须选择的部分。通过调研目前市场上具体的Web信息產品后可以发现,产品的强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可操作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表及里的实践认知过程。因此,Web信息产品细节的可操作性,即在研发产品中必须有明确的指示和图标,并且能够让用户不通过相关的使用说明就了解如何操作产品。

(2)产品界面设计(UI)的导航性。

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可操作界面。目前多数Web信息产品都拥有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在用户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可操作界面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起到了关键作用,且直接影响着产品交互性的强弱。界面存在于人——物信息交流中,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物之间的关系。界面导航性强的产品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大量的用户,因此,产品界面设计的导航性是产品交互性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3.3 功能的人性化

Web信息产品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当下互联网用户的各种需求,而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是所有研发设计的起点,也是产品设计的原动力。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推动着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并影响和制约着开发团队的研发内容和产品的实现方式。但所有研发产品都应遵循着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以满足用户在不同需求层次的需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产品设计人性化的实质。只有前面的需求的轨道充分的满足后,产品对后面需求的满足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益。因此Web信息产品在实现功能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由满足用户简单需求开始依次满足除基本需求之外的各类精神文化因素的需求,最终通过满足用户需求层次逐级上升来实现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产品设计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3.4 性能的稳健性

稳健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两个方面。稳健设计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高强度的环境适应性,可以使产品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保证其原有高质量的性能,并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产品性能将更加稳定、质量更加可靠。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调整设计变量及控制其容差使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当与设计值发生变差时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设计也应当成为稳健设计,换言之,如果设计出的产品通过各种假设的干扰因素的检验后依然是稳定的,或者用相对较为廉价的部分组装出性能稳定好的产品,则也应认为该产品的设计是稳健的。

目前有关机械稳健设计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验或半经验设计为基础的传统的稳健设计方法,主要有田口稳健设计法、响应曲面法、双响应曲面法、广义线性模型法等;另一类是以机械工程模型为基础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机械稳健优化设计方法,主要有容差多面体法、灵敏度法、变差传递法、随机模型法等。Web信息产品设计中所指的性能的稳健性主要是第一类。

4 Web信息产品的完善

4.1 做好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的逐步过度

“功能过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目前Web信息產品开发过程中由于用户对知识的缺乏,作为合同甲方对系统功能提出的过高要求,或者是用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对产品功能不断提出超越项目合同的新要求;二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专业人员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用户设计了一些对用户需求无关、无用的功能,或者是设计了一些有关、有用,但过分超前,目前产品无法运行的应有功能。

“用户需求”与“功能过度”是相关的。如果用户需求解决的好,用户需求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新产品的本质需求,新产品的功能设计便会在科学的前提下进行,自然不会出现前述的两种功能过度的情况。反过来,如果出现了功能过度的情况,一定是用户需求没弄清楚,即产品开发的需求不清楚、不系统。既可能是用户方对用户的需求不清楚,也可能是产品开发人员对新产品需求不完全了解。

4.2 对已识别用户和未识别用户采取不同的用户向导方式

在产品步入市场之后,对于不同的Web信息产品使用用户,应该采用不同的用户向导方式。应当通过相关的技术对已识别用户和未识别用户加以区分。对未识别用户采取标签元、兴趣测试的方式收集用户的兴趣爱好加以推荐;而对已识别用户而言,应采取使用记录以及个性化推荐(RSS)的方式。

5 结论

在Web信息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的信息传递与开发者理解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当两者能够有效匹配时,就可以使信息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通过用户需求与设计产品功能的匹配实现信息产品的可用性是Web信息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肖希明,黄连庆.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开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65-68.

[2]饶增阳.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124.

[3]王智勇.网络课件辅助生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23-24.

[4]张岩.基于DIV+CSS设计ASP网站[J].大学教育,2012(8):60-61.

[5]鲁群霞,熊兴福,张启亮.论产品界面的人机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5(10):163.

[6]许永生.论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J].装饰,2008(2):162-163.

[7]黄美发,叶德辉.电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性[J].包装工程,2012(8):260-262.

[8]陈立周.工程稳健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1998,9(6):59-62.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页面用户
刷新生活的页面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网站结构在SEO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