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生产价值困境

2015-01-30 23:31□文│凌
中国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可视化价值

□文│凌 霞

数据新闻生产价值困境

□文│凌 霞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使得数据新闻成了新闻业界的新贵。这种以数据的整理、分析为基础的新闻采编模式,可以挖掘出单一新闻事件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不同于传统新闻形态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但是,这种以数据驱动的新闻,对其生产过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数据新闻的生产面临着现实困境和价值困境,需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数据新闻 数据驱动新闻 量化 价值困境

数据新闻即数据驱动新闻,指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依托,以搜集大量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为手段,以量化指标、网络在线演示或图表等可视化的形态为表现形式,深入挖掘一系列相关事实背后的新闻性和深刻意义的新闻报道方式。对于数据新闻而言,数据是对表象化事物的量化,数据可以是新闻的来源和基础,也可以是新闻报道的载体和工具。其目的是在新闻报道之余,借助数据来归纳事情的本质和告诉人们事件的特定趋势和走向。数据新闻的兴起,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多元化的服务、即时的互动,促成了新闻报道内容和形态的创新,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数据新闻的特征

数据自身并不具备明显的新闻价值,但是,数据新闻作为数据驱动的新闻,侧重于通过数据的搜集、筛选、综合,找到新的新闻报道介入点和视角,进而整理成可视化、叙事化的新闻报道,赋予了新闻报道全新的形式和内容,其生动易读的形态更易被大众接受,具有鲜明的特性。

1.表现形式的形象化、可视化

数据新闻通过各种软件来获取、处理、呈现数据,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通过可视化数据图、互动图表、动态信息图、视频等方式演示新闻内容,探究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事情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形象化、立体化、量化、可视化的数据图表,能够使得读者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事物及其本质。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将符号或数据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便于研究人员观察其模拟和计算过程。”[1]比较典型的案例是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以百度的搜索数据为基础,编辑了“据说春运”“据说春节”等系列报道,以图表配以简要文字的形式,使繁琐、枯燥的新闻呈现出大量可视化数据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数字化时代,大数据特征的直接表现就是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巨大的信息量。受众可借助移动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社交平台来获得丰富的数据资源。与传统新闻采编中依赖记者的新闻嗅觉和新闻直觉不同,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来源比较广泛。既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公共数据资源,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兴趣图谱抑或关系网络等总体性资料;既可以在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获取公开的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来实现信息数量的快速增长。

3.逻辑关系的相关性

与传统新闻报道侧重于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同,数据新闻强调的是逻辑关系的相关性,揭示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性。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事之间其实都有隐匿的联系,这些看不见的联系都可以用数据

来概括。因此,数据新闻生产中,无须纠结于讨论不够全面的因果性,只需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新闻的因果内在于新闻事实中,从而得出新闻事实的全貌。记者从纷繁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关联、共性和灵感,将事件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利益关系、时空关系加以组织,从大量的信息中构建新闻轮廓,理清信息的内涵进而发掘新闻价值。这种相关性还体现在数据新闻可以运用数据分析和共享,来解读公共政策的出台或修订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可见,数据新闻对新闻事件“是什么”的追问超越了对“为什么”的疑问。

4.情感行为的可判断性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态度、情绪、倾向、喜好都可以通过数据来统计,并对这些难以测量的抽象情感做出分析。如今,电子商务、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运营商纷纷对互联网用户的新闻数据进行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都可以记录到数据库中去,通过对这些记录的详细加工,可以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甚至可以对人们的潜在行为、事情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预测,从而为深入报道提供依据,为人们未来的生活、生产提供参考。“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受制于规律、模型以及原理法则,而且它们的可重现性和可预测性与自然科学不相上下。”[2]以数据技术进行重大趋势的预测,显然要比依靠个别专家的意见作出预测来得深入和准确,这也是数据新闻的一个重要价值。

5.生产方式的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采编都是以记者的主观性为判断依据,富含先验性、偶然性和随机性。数据新闻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仅依赖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新闻敏感性、经验和揣测,而是可以利用数据库找到读者感兴趣的新闻题材,在挖掘和处理后获得所选题材的总体样本。实际上形成了网民对新闻生产的参与,搭建了媒体数据专业团队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探讨社会问题的平台。

二、数据新闻的优势

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数据新闻提供了更多的表述可能、更为巨大的信息量、更深层次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这些特征不仅弥补了传统新闻在叙事和分析方面的某些不足,并使数据新闻成为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

1.内容选择上更接近用户需求

数据新闻的思维方式是以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为核心选择话题,提供更具个性化、更贴近受众需要的内容服务,提升报道水准。数据新闻的产生衍生了采访编辑与读者互动的可能性,对用户整体样本的分析来源于对个体偏好的关注和剖析,通过寻找用户日常内容消费的影响因素,了解用户群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内容,再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条件优化新闻内容和报道手段,推动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更适合受众的需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2.生产理念上更具创新性

第一,数据新闻可以使得新闻内容中包含了互动式信息图表,实现了内容的创新。第二,数据新闻实现了新闻报道在思路上的转向——抽象的情感和心理均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表现形式,让以往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和具体,也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更深入地理解新闻话题。第三,数据新闻可以解析新闻报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新闻效果上更具说服力

大量的数据信息将使得事件分析更具公正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闻报道会更有说服力。顾名思义,数据新闻以数据为主,文字为辅。一条数据新闻的完成经历了从调查到统计、从策划到编程、从综合处理到资源共享等过程,其技术性使得新闻价值有所提升,在深度和高度上可以重塑媒体价值。数据的运用使得新闻内容颇具丰富度,对全局性事实的报道和趋势性规律的估算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客观性、全面性、深刻性、前瞻性、权威性。

三、数据新闻的生产困境

数据新闻的特征和优势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要求,即契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掌握众多的数据,具备多样化的数据来源和严谨的分析能力,等等。但是,目前数据新闻并没有涉足新闻报道的所有领域,其生产上的资源困境和价值困境同样突出。

1.搜集信息渠道受限

数据新闻制作的前提是数据的公开。虽然信息公开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府的选择,但是,目前,各行各业对数据的保护、对数据安全的注重也日益加强,数据垄断的现象也无法抑制。一方面,很多重要的数据掌握在一些运营商、服务商以及权威机

构的手中,信息的公开程度由政府或这些机构决定,有时候这些机构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拒绝数据的流动。一旦无法与政府、服务商、科研单位实现资源共享,许多信息资源就很难为大众传媒所获得。另一方面,很多数据涉及个人的隐私,在伦理道德的角度上不宜公开。渠道的受限使得数据分析缺乏资料,数据新闻也就无从生产。

2.人才资源储备不足

数据新闻生产的关键是新闻工作者的全面采编能力。数字时代,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为数据驱动的新闻。面对形势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业务能力上不仅需要文字能力和新闻的敏感性,还需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等将简单的数据以易懂的形式传递给观众的全面的知识储备。目前,新闻工作者大多习惯于传统新闻采编的模式,大多数从业者还只是具备文字和图像处理能力的传统媒体人,很难在纷繁的数据中更好地关注、理解新闻点,整合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而利用信息图表展现过程、揭示关系、表达意见。即传统新闻工作者对运用可视化工具将文本和数值形象化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能力,跨界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数据新闻生产的短板。

3.盲目依赖数据

数据新闻对数据的依赖无须置疑,但是数据本身有其不确定性和欺骗性。一方面,网络数据也就是公共数据源的真实性有待辨别,特别是来自社交媒体的数据,很难保证精确。一旦出现滥用数据,或者数据使用存在失误的情况,将会影响数据新闻的质量和内容,对舆论产生重大影响。而且,纯粹依赖数据会导致思维的固定化。大量数据的运用会使得人们将目光过多地投入到来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量化指标上,而忽略了数据只是作为手段的存在而非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

盲目依赖数据还体现在数据新闻对数据的组织、整合,得到的是对事件全貌的“总体样本”,借此找到影响事件变化的广度和深度的相关因素。这种整体性的归纳和概括回避了对用户个性化体验的分析以及对新闻个性的追求。通常,新闻记者从数据中寻找灵感,往往会弱化对个案新闻的关注。大数据着眼于解释问题的发生,而不是问题为何出现,数据本身的刻板性使得数据新闻的生产中无法控制通俗性和易懂性的匮乏,新闻的个性特征会被整体样本和群体性特征所取代,很难细致地顾及读者的个性化倾向和个体心理需求。

4.数据价值含量低

虽然人类的某些情绪、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虽然对事情发展的趋势可以在数据的综合处理中获得判断,但是作为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存在,人类的情感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价值观的预测仍然是不精确的。而且,就数据本身而言,单一数据本身的价值含量非常有限,必须是大量数据的整合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点,所以数据的价值含量不高。

同时,大量数据的加工和核实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是,就数据本身而言,要发现具有新鲜价值的新闻点,就要在海量的数据中过滤、筛选,最后能够被使用的数据只是小部分,单位数据的价值含量相对较低,如何提高单位数据的使用价值,“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数据或者将低价值的微小数据集聚成有价值的大数据,也是大数据技术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3]

四、结语

数据新闻具有信息量大、趣味性高、覆盖面广、说服性强等传统新闻无法比拟的优势,改变了传统新闻的思维理念和生产方式,符合数字化浪潮发展的需要和工业化节奏下用户的需求,是新闻业应对时代发展作出的积极调整。但是,其生产过程具有多重的困境,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极大挑战。面对数据被广泛应用和侵袭日常生活的现实,唯有提高媒体自身素质,迎接全新传播环境的挑战,才能赋予新闻报道更为开放的生产方式、更为理性的剖析、更为深刻的内涵、更为有效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1]刘杰.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初探[J].科技传播(下),2013(8)

[2]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马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

[3]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2013(1)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可视化价值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