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散文之道的本体论思考
——评《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散文的常道》

2015-01-30 23:31胡雅坤
中国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本体论丛书本体

□文│胡雅坤

对散文之道的本体论思考
——评《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散文的常道》

□文│胡雅坤

什么是散文?怎样写散文?何为散文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能够使散文写作直达人心,发人深省?这些问题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鉴于此,广东人民出版社启动了“百年散文探索丛书”项目,意在通过解读散文名家,梳理散文理论脉络,创新散文理论话语,推动散文理论研究。其中的《散文的常道》一书,由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编写,在对散文本体的体悟中,寻求百年来散文的话语之道。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散文的常道》(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作为一本散文研究专著,入选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是谢有顺教授多年研究成果的整合。在书中,他以名家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批评式的文本解读,从中找出关于散文写作之道的研究专题,将具体的理论命题寓于对百年散文的精读和解读之中,直面当代散文的困境并试图对散文作出形而上的反思,以期探索关于散文的基本规律和常规的话语之道。该书蕴含着作者对散文本体的追问与探析,浸透着他对散文写作的根本问题和核心价值的归纳与总结,洋溢着作者厚重的乡土情怀。

该书结构细密严谨,层次分明,思想性强,一以贯之的论题即是对散文本体的思考。作者不仅探讨了散文的写作方法,更是沿着对散文的本体论认识,层层推进,娓娓道来,为散文找到了存在之本和精神家园,为读者揭示了散文的写作之道。“散文背后的人”“乡土情结”等观点,呈现出作者在散文理论研究领域经年研究的积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虽然全书致力于散文理论的学理性分析,具有学术作品的严谨性,但也不乏生动细腻的描述和信手拈来的列举。特别是这些举例针对散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具有强烈的代表性。比如在谈到散文背后的那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时,以《红楼梦》中林黛玉指点香菱学诗为例,引用钱穆先生的论证,细细分析何以林黛玉认为陆游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是不可学的。这样的分析会让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进而产生共鸣,这也是本书的独特之处。而且,文中还引用了郁达夫、梁实秋、张爱玲、余光中等诸多散文大家的观点,在述评中不断传递作者阅读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以点带面,体用合一,让说理更为立足写作实际,有耳目一新之感。

全书语言精辟,文字鲜活,简明犀利,直指本心。就其作为一本散文理论专著而言,论述可谓深入浅出,用词亲切,并不流于晦涩。例如提倡散文家要放低姿态的时候,直言“不要被知识和史料吓傻了”,等等。可见,与一般的文学研究作品不同,本书多了一份亲切的语调和温暖的色调。

此外,在对散文之常道的探索中,既有文学理论概括,又有诸如“美在适当”之类的美学命题的归纳,使得散文本体的讨论在这里实现了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合二为一。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散文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是阅读心得和文学造诣的体现,更是在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获得的美学意趣。书中对散文美学共识的介绍,对“在人间”作为散文写作常道的强调,对于散文理论研究乃至文学理论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本体论丛书本体
“人梯书库”丛书
眼睛是“本体”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本体论还是非本体论
——围绕《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若干争论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微电影本体论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