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风格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2015-01-31 03:13玲,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表象学习者教学策略

李 玲, 喻 娜

(1.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从认知风格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李 玲1, 喻 娜2

(1.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认知风格是影响教学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它与教学策略相互依存与制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较多的3种认知风格分别是场依存/场独立型、言语/表象型、沉思/冲动型。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匹配策略和适配策略,教师只有灵活使用这两种策略,扬长补短,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认知风格;匹配策略;适配策略

认知风格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此后,在六七十年代,认知风格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队伍逐渐庞大。其中,美国语言学家布朗(Brown) 研究了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之间的直接关系。此后,认知风格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开始受到重视。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英语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与落实,处于教学前沿的英语教师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特定的语言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考虑许多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性质﹑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教师自身特点等,从而采用具体的教学模式或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也应运而生。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认知风格概念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必要之举。

1 认知风格的理论内涵

认知风格是相对于主体所从事的具体事件而言,特指做事的方法。它与主体的个性、动机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包含一切有利于人类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特征。

认知风格种类繁多,一般而言,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3种,它们分别是:场依存/场独立型、言语/表象型、沉思/冲动型。

1.1场依存/场独立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特金(Herman·A·Witkin)把个体的认知风格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研究表明,具有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者,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往往以外界作为参考物进行信息加工,因此其态度易受外界影响[1]。场独立型认知风格者,往往选取主观内在作为理解与判断的参照物,通过抽象的分析来加工信息,以便独立行动,其认知较少受客观环境影响。比如,为了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场依存型的教师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话题讨论;而场独立型的教师则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填鸭”教学,灌输知识,更多依靠学生自身的理解去获得知识。又如,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场依存型教师会要求学生更多注重理解的流畅性与连贯性,弱化其准确性;而场独立型教师则强调对个别单词及语句的理解,突出其准确性。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场依存型教师会强调写作内容的充实与完整性,降低对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要求;而场独立型教师往往较多强调单词的拼写以及语法规则运用的准确性。

1.2言语/表象型

根据心理学观点,言语型认知者通常运用言语的方式和策略来认知外界,而表象型认知者则更多应用视觉方式[2]。不论哪种类型,都各有所长。一般而言,言语型擅长文字信息的加工及理性思维,善于逻辑分析;而表象型擅长图像信息的加工及感性思维,富有想象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个体特征的差异比较明显,教师的认知风格与教学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否匹配,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具体而言,言语型教师偏爱文字丰富的材料,较少提供直观生动、感受力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而表象型教师完全相反,更加擅长制作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课件,并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的方式更加直观地讲解繁琐的语篇结构。

1.3沉思/冲动型

沉思型和冲动型代表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倾向。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具有沉思型认知方式的人往往经过仔细缜密的思考过程后才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问题[3],准确、全面、谨慎是沉思型认知者的突出特点;而认知风格偏向于冲动型的人则多半凭着自身第一印象或直觉做出判断,实施不计后果的行动,不准确、片面、反应快是认知冲动型的明显特点。

研究发现,冲动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理想,原因在于学校考试更多注重分析细节,而冲动型的学生反应快,对问题未加全面考虑就匆忙给出答案,因而出现错误较多、得分偏低的情况。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快速阅读和听力理解等题型具有直观性和时间限制性的特点[4],冲动型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在这两项上得到很好的发挥。相比之下,由于沉思型学生注重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他们往往更加适合日常英语精读课程的学习,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真正体现他们的学习优势。

2 基于认知风格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无论哪种认知风格,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利弊兼具。认知风格制约并影响教学策略的实施,反之,教学策略的运用也反映了相应的认知风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般而言,在认知风格的基础上,教学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匹配策略,也就是结合认知风格的优势采取与学习者偏爱方式相一致的方法。它能直接地、快速地促进学生获取更多有利知识,弊端在于不能弥补学习方式的欠缺。二是适配策略,它主要针对认知风格中的劣势进行有意识的补充。其局限性在于它只能缓慢地、有限地在初始阶段影响学习者获得某些知识,但其优势在于能弥补学习方式上的欠缺,促进学生心理的均衡发展。

2.1匹配策略

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英国学者拉埃丁(Richard Riding)等人提出了3种与个体认知风格相匹配的策略,用于提高学习效率。它们分别是转译法、适应法和减轻加工负荷法[5]。

2.1.1 转译法

如果信息的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不一致,可以通过转译将信息重新进行编码,转化为学习者更易理解的形式。具体而言,针对表象型学习者的特点,教师最好能把纯文字的学习材料转译成图表型的信息,采取更加直观和视觉化的方式进行表达;针对言语型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表达方式清晰讲解知识点。

2.1.2 适应法

如果学习者不适应某种认知风格,可以换另一种他比较擅长的认知风格。例如,沉思型学习者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不一定比冲动型学习者获得的分数高,但他们在平时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却掌握了比较全面的英语学习技巧。同理,言语型学习者不擅长概括性分析,但他们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直观的言语表达方式。因此,学习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不同认知风格采取合适的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2.1.3 减轻加工负荷法

信息加工是减轻加工负荷的主要实现途径。如果认知个体已经适应了某种信息呈现的方式,那么信息加工的负荷就比较小。相反,如果学习者不能适应信息呈现的方式,就会产生超额的加工负荷,从而导致获得信息所需时间被延长,假定信息超出个体能力承受范围,学习效果将无法实现。因此,适当采取减少信息负荷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短语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表象型学习者而言,如果发现语词加工的负荷过高时,可以适当减少识记任务,有所取舍地选择学习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避免毫无目的、任务繁重的学习计划。

2.2适配策略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单凭某种认知风格,有些知识点学生未必能掌握。当学生力不能及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找到其它的适配策略,并且帮助学生对其认知不足进行补偿,以便适应实际教学环境。

法国学者德·加·加朗德里认为良好的认知习惯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新的认知习惯的培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制作新的心理表象,包括唤起关于某操作结构的习惯的心理表象,辅之以与新的心理表象相适应的刺激,由此唤起新的心理表象; 第二步,在没有适宜刺激相伴随的情况下,直接唤起新的心理表象,即唤起原来习惯的心理表象,同时唤起相应的新心理表象[6]。依照上述步骤,在表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失配的情况下,新的心理表象刺激将被唤起,与旧的表象进行匹配,两者最终在大脑内合成对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象。

如果学习者已经习惯于声音形式的学习材料,不适应画面形式,可以在画面呈现之前添加相应的语言描述,以便唤起声音表象的同时产生视觉效果。如果两种表象同时出现,相应的联结就会产生。即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只出现某种单一的画面或声音刺激,也会同时唤起两种表象,即视觉与语音。又比如,很多英语学习者觉得记忆单词很痛苦,即便硬着头皮去做也收效甚微。对此,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识记外语单词时,一边念读单词,形成声音表象;一边拼写单词,形成视觉表象,做到眼、手、心同时并用,让视觉表象与声音表象之间建立起联系。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扬长补短,交替使用匹配策略和适配策略,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二是因材适学,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内容的要求。这两种策略,充分反映并尊重学习的认知规律,它既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全面的知识,也能弥补学生方法上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不同类型的认知风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认知风格影响着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认清自身的认知风格,还要了解学生认知风格的基本特点,更要掌握认知风格与课堂教学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有效地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知识输入,从而达到改进和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 戴运财.场独立/依靠的认知方式和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203-208,240.

[2] 李建红,陈晓波,李妍.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决策认知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0(14):109-110.

[3] 李勇,冯文全.论教师认知方式与教学模式的选择[J].陇东学院学报,2004(15):71-73.

[4] 刘星河.整体—分析维度下几种认知风格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104-105.

[5] 徐晓晴.西方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焦点之评述[J].山东外语教学,2010(5):9-13.

[6] 郑新民.大学英语教师认知问题:个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8):32-38.

〔责任编辑:张 敏〕

Onthe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teaching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style

LI Ling1,YU Na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China2. College English Office,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Cognitive sty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individual diversity,and it is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ed with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cognitive styles mostly applied to English teaching are field-dependent/independent style,language image style and reflective impulsive style. Correspondingly,teaching strategies mainly include matching strategie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By making a flexible use and focus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those two strategies,highly efficient teaching can be achieved.

cognitive styl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daptation strategy; matching strategy

2015-04-27

湖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R2014004)

李 玲(1982—),女,湖北孝感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喻 娜(1982—),女,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H319.3

:C

:1008-8148(2015)03-0089-03

猜你喜欢
表象学习者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表与里
表与里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