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5-02-10 05:40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医学生环境思想

王 萍

(南通大学 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新媒体环境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王 萍

(南通大学 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甚至思维方式都无可避免地受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中的医学实习生作为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手机和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不可避免地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 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1967年,美国的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率先提出了“新媒体”概念。“新媒体”(Newmedia)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继广播、报刊、电视、户外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以手机、数字电视、电脑等为终端,利用新的数字、网络、移动技术,通过无线通讯网、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1]。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对文化信息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年7 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当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其中用手机上网网民占总体网民的83.4%,用电脑上网(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网民占总体网民的比例分别为69.6%和43.7%。从网民的年龄结构上分析,20至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从职业结构上分析,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依然是学生,占比达25.1%。

使用新媒体的人群中,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是高校大学生,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通过新媒体自助学习、娱乐、购物,表达个人意愿、进行人际交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深受新媒体的影响。

一、南通大学医学院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笔者以南通大学医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关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的调查,随机抽取20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比例已达100%,90%的学生拥有台式电脑,但没有多少会带到学校,80%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而且带来学校使用,50%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物质基础。据某些学生反映,他们中的大部分早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养成每天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的习惯。他们用搜索引擎查资料,用QQ、微信、短信、飞信等进行人际交往沟通,用人人、微博、博客等关注他人动态并即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用优酷、土豆等网站观看视频,用搜狐、新浪看新闻,用京东、淘宝进行网购。可见大学生已经将新媒体作为他们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他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新媒体影响着、改变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新媒体环境的重要影响

新媒体环境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即学生产生影响,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即辅导员产生影响。

(一)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1.新媒体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年轻群体,善于捕捉和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他们通过网络能及时了解很多的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事物、新的技术;可以通过新媒体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开发自己的智力、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激发自己的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使用网络搜索、各种论坛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辅助课堂专业学习,了解所学专业领域内最前沿的知识,有助于形成自主型、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即时、开放,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的跨越[2]。新媒体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让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乐于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中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展示自我,获得为人处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

2.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在威胁。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内容虽然丰富却良莠不齐,其中难免有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极强,这些纷繁芜杂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对一些大学生头脑中原本沉淀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标准形成强大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有少数人盲从于西方思潮。

(2)新媒体环境下某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荒废学业。

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途径即手机和电脑,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及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大学生上网越来越方便,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尽快地获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图文并茂、表达生动直观,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有的学生通宵达旦地上网,影响第二天的上课效率,有些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讲,埋头手机上网,有些甚至逃课上网,导致网络成瘾,痴迷,追随于网络,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导致精神错乱、身心失衡、厌学,沉迷于虚幻的生活,脱离现实,漠视他人,乃至心理畸变。

(3)新媒体环境下某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

互联网上的信息储存容量大,搜索迅速、准确、便捷,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都会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与此同时,也让某些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依赖感。一方面,大学生将一遇到问题就下意识地搜索引擎查找,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任何思考,直接抄袭互联网上的资料,甚至在考试中用手机上网作弊。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人际交往的新宠,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俘获大学生的心。QQ、飞信、微信等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几种,不但可以一对一地单独聊天,还可以建立群组聊天或消息群发。相对于传统的班会集中通知而言,大学生更乐于用这种方便省时的方式沟通,无形中大大减少本该有的班会,减少班级同学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班集体概念。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影响

1.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有利条件

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学生间进行即时的沟通交流和互动,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人人、微信、QQ签名掌握了解学生近期的动态和内心诉求,对于学生中潜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解疑释惑并给予教育引导。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校园网页、博客等及时公布重要通知,使工作更透明、公平、公正,也可大大减少因班级干部通知不到位而造成班级学生延误重要事项的情况发生。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与学生间的信息畅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2.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工作难度

互联网信息是开放的、自由的、多源的,其中不乏各种反动的、有害的信息混杂于网络中。由于网络监管跟不上,使大学生容易受到其中有害内容的影响,冲击着他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现状,甚至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紊乱和道德迷惘。这些都直接给高校辅导员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医学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专业由于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性,使得在医学生的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在校期间,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将离开学校,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在这一年中,医学生每天与医院的工作人员、病人、病人家属接触,一改原来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模式,处于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多,正逐渐成为社会人。如何学会与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间良好沟通?如何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如何正确看待医疗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好医生不仅体现在医术专业水平上,更体现在人文素养上,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对医学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医学生在实习期间,远离学校,没有了“两课”、没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了辅导员经常在耳畔的叮咛,这使得学校对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空窗期”,加上实习生的业余生活乏味,难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社会和网络负面信息的侵扰,从而影响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因此,对医学实习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凝聚新媒体的“正能量”,对医学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显得迫切而紧要。

[1]黄一菁.试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54-56.

[2]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以新媒体语境为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09(10):120-131.

猜你喜欢
医学生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环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