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在西方》英文部分补遗及匡正

2015-02-14 08:01詹晓娟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译作英译译者

詹晓娟

(绵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李白诗在西方》英文部分补遗及匡正

詹晓娟

(绵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原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员王丽娜对李白诗歌英语译介历史情况有过较为全面的梳理。她在《李白诗在西方》一文中,分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种,主要按时间顺序依次简要介绍了自唐代到20世纪80年代李白诗歌海外译介的主要译者和译作情况,英语译介部分是研究李白诗歌在英语国家传播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但《李白诗在西方》存在译者的生卒时间不齐全并有错误、译作篇目信息不完整和文中存有错漏的现象,给李白英译的研究造成了一些混乱,有必要对原文进行甄别和补充。

王丽娜;《李白诗在西方》;英文部分;补遗;匡正

由国家图书馆王丽娜撰写的《李白诗在西方》一文,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中)分别载于《文献》1985年3期、4期,(下)载于《文献》1986年1期,分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种,主要按时间顺序依次简要介绍了自唐代到20世纪80年代李白诗歌海外译介的主要译者和译作情况。其中,(上)全部是李白诗歌英译作者及其译作情况的概述。到目前为止,该书仍然是李白诗歌英译情况相对最完整全面的概述,是李白诗歌在英语世界传播研究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但文章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译者的生卒时间、国籍、身份不齐全并存在错误,译作的篇目信息不完整,文中存在错漏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李白诗歌英译的历史线索显得不够清晰或出现偏离。本文将在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获得的资料,对原文进行甄别和补充,以利研究者参考使用。①[1]

关于英国著名汉学家德庇时(Davis John Francis,1795-1890),文中提到:“他所撰《关于中国的诗》(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译有两首李白的诗,一首题为《桃花潭》(The Inlet of Peach Blossoms,原题《赠汪伦》),一首题为《春天的一场夜雨》(An Evening Shower in Spring,原题《晓晴》)”。[1]此处所言《关于中国的诗》一文的英语原题是Poeseossinensis commentarii,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1829年以论文形式在澳门出版,封面顶端有楷体“汉文诗解”四字,下有同义之拉丁文书名和英文名。[2]

文中介绍的第三个译者理雅各,全名是詹姆斯·莱格·理雅各(James Legge 1814-1897),英国著名汉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翻译介绍中国古代经典的翻译家,在合作伙伴中国学者王韬的帮助下,翻译了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经典作品,译著包括《易》《诗》《尚》《礼》《春秋》《左传》《公羊传》《毂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文集》《佛国记》等。这些译著不仅包括严谨简洁的译稿,还包括长篇的序言和翔实的注释,这样规模宏大的中国典籍翻译工程迄今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理氏的译本一出,旋即轰动了当时的西方汉学界,一时无人能出其右。理雅各因此于1875年获得了西方汉学研究的最高荣誉奖——儒莲汉籍国际翻译奖,并与法国的顾赛芬(Serephin Couvreur,1839-1919)、德国的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并称为汉籍欧译三大师。[3]而在他的译作中,涉及到李白诗歌的,仅在他的《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1870年)第四卷第一部分的序言中引有一首李白的诗。[4]

原文介绍的第六位译者梅里尔(Stuart Merrill),未注明国籍。梅里尔是美国翻译家,也是美国较早涉足李白诗歌翻译的人,他的翻译是从法国龚古尔学院女院士柔迪特·戈蒂埃(J.Gautier)所著《玉书》(Le Livre de jade,1867)法文本选译的,从19世纪末起,梅里尔开始将《玉书》转译成英文。[5]

文中介绍的第七位译者艾约瑟,没有标出译者的英文全名和生卒年代,译者的身份情况也未作介绍。[1]艾约瑟的英文全名是Joseph Edkins,生于1823年,卒于1905年,艾约瑟是他的中文名字。他是英国传教士、汉学家,是第一个撰写李白诗歌研究学术论文的人。[6]除1890年发表了译著《论李白及其代表作》外,在1888年,他就撰写了《诗人李白》一文,登载于《中国观察》创刊号第十七卷。[5]

对翟理斯的介绍在原文第二十条,没有给出译者中英文的全名。[1]翟理斯的中译全名是赫伯特·艾伦·翟理思,英文全名是Herbert Allen Giles,英国前驻华大使,著名汉学家。[3]其作品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的中文译名为《古今诗选》,该书的中文名还译为《中诗英译》。文中还提到翟氏另一部重要著作《中国文学史》(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1901年),这部著作在翟理斯所有的论著中是最为著名的,翟理斯在书中以朝代作为划分文学时期的标准,将中国文学的历史分为八个时期,其中第四个时期是唐代。这一部分以“诗”为介绍的重点,先对中国诗歌及其声律作了一些介绍,然后逐一谈及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司空图等著名诗人,并翻译有不少他们的诗作。[5]

蔡廷干是较早对李白诗歌进行英译的中国人,《李白诗在西方》一文中没有标明他的生卒时间。[1]蔡廷干的英文译名是TSai,T.K。1861年3月6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是清政府第一次向西方选派幼童留学生中的一员,曾长期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卒于1935年。[7]

原文中论及的第十位译者格兰梅尔-宾,一般译作克莱默-宾,汉译全名是朗西洛特·阿尔弗雷德·克莱默-宾,英文全名是Launcelot Alfred Cranmer-Byng。文中也没有标明他的生卒时间:1872-1945年。他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8]《李白诗在西方》一文将其编译的A Lute of Jade:Selections from the Classical Poets of China的中文书名译为《翠玉琵琶》,[1]此作一般译为《玉琵琶:中国古诗选》,1909年伦敦John Murray初版,1911年出第二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再版、重印达30余次,是他有代表性的汉诗选译本。《玉琵琶》的封面标题下面题有: With lutes of gold and lutes of jade:Li Po(李白:琵琶金镶玉饰成),联系李白的诗句“玉箫金管坐两头”(《江上吟》)、“玉箫金管喧四筵”(《江夏赠韦南凌冰》等)。《李白诗在西方》将克莱默-宾的A Feast of the Lanterns译作《灯宴》,此作一般译为《灯笼节》,1916年由伦敦John Murray出版后曾被Elkin Mathews于1918年,John Murray于1924年、1936年、1949年再版、重印多次。[9]

对怀履光的介绍也没有标明他的生卒年代,[1]此译者的中译全名是威廉·查尔斯·怀特,英文全名是William.C.White,怀履光是他的中文名,生于1873年,卒于1960年,是加拿大圣公会教士。[10]

“艾斯库编译的《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一书,收有艾斯库和阿梅·洛维尔所译八十三首李白诗作)。”[1]原文中的这一陈述没有标明艾斯库的性别和生卒年,人名翻译也需要统一。艾斯库实则是艾斯柯夫人,英文全名是Florence Ayscough,生于1878年,卒于1942年。阿梅·洛维尔一般译作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生于1874年,卒于1925年,就是美国著名女诗人洛威尔。《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是他们合作编译的一本书,是由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艾斯柯夫人把李白诗的意思讲述给洛威尔,再由诺威尔写成英语诗的。[11]

咖啡屋我是第一次来,挺新鲜。优雅的座位,橘黄的灯光,低缓的音乐,垂泻的窗帘,别有一番恍恍惚惚的意境。还好,我不是一个人来的,否则,来这种情调浪漫的地方,看人家一桌桌柔情蜜意,一对对缠缠绵绵,还不惆怅得窒息而亡?

原文中没有给出弗莱彻的英文全名、生卒年和身份。[1]弗莱彻的英文全名是 William John Bainbrigge-Fletcher,生于1879年,卒于1933年,曾任英国驻华外交官,“其编译的《英译唐诗选》(Cems of Chinese Verse)一书”的英语全名为Gems of Chinese Poetry,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Verse,又译作《中国诗歌精华》。“1933年版《英译唐诗选续集》”又译作《中国诗歌精华续编》,英文书名是More Gems of Chinese Poetry,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Verse。[12]1966年,美国的出版公司还再版发行了这两部译著的合订本。[13]

原文第十六位译者亦有许多信息缺失。[1]宾纳的中文全名是哈罗德·威特·宾纳,英文全名是Harlode Witter Bynner,[8]生于1881年,卒于1968年,曾于1917年、1920年两次游历中国。帮助他进行李白诗歌翻译的中国人江亢虎,英文名为Kiang Kang-hu,生于1883年,卒于1954年。江亢虎是“中国社会党”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政客。由于政治原因,曾在美国居住七年,并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

原文第十一条关于埃兹拉·庞德的介绍需要作以下补充:庞德的生卒时间是1885-1972年,他是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美国意象派诗歌的领军人物;1912年,庞德见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对其“仰慕不已”,同年创建“意象派”。[14]1913年,正当青年庞德忙于创建并发展“意象派”之时,在伦敦见到了以研究东方艺术著称的学者、翻译家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的遗孀玛丽·费诺罗萨(Mary Francisco),并受其委托整理出版他丈夫的遗稿,庞德因此得以接触到李白。需要匡正的是“他译著的《凯撒》(Cathy)一书”这个陈述中的“Cathy”应为“Cathay”,[12]其译名《凯撒》应为《华夏集》(又译《神州集》《中国集》)。

文中对日裔翻译家小畑薰良的介绍,缺失了其生卒时间:1888-1971年。他的英译本《李白诗集》(The Works of Li Po,The Chinese Poet)出版情况的介绍也不够清晰。[1]该作是1922年由纽约E.P.达顿出版社出版,1923年4月同样由该出版社出第二版,同年,伦敦登特出版社印行,1928年达顿出版社出第三版,1935年日本北星堂书店(The Hokuseido Press)、1965年纽约帕拉贡出版公司(Paragon Book Reprint Corp)、2008年纽约凯辛格出版公司(Kessinger Publishing Company)又都分别印行。当《李白诗集》出了第二版以后,加拿大温哥华侨报《大汉公报》1923年6月12日刊登一篇新闻《李白书集盛行于欧美》。这是李白个人诗集的第一部英文译本,也是用西文翻译的第一部李白个人作品集。[15]

原文对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的介绍缺失了其生卒时间:1889-1966年[1],英国著名汉学家,一生著译甚为丰硕,达40余部,其中涉及李白诗歌的有《汉诗选译》(More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李白诗在西方》译作《古今诗赋》)和《汉诗选译170首》(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李白诗在西方》译作《汉诗百七十首》)。[13]

原文第五十六条关于康拉德·波特·艾肯的介绍,应添加其英文全名Conrad Aiken,以及生卒时间1889-1973年。[5]

原文第十三条对马瑟斯(E.P.Mathers)的介绍中有他的译著《五光十色的星星》(Coloured Stars),此书又译作《彩星》。[16]

原文第二十五条对贝德福德 -琼斯(H.Bedford-Jones)的介绍可增加一些信息。[1]贝德福德-琼斯生于加拿大,1908年移民美国,以写作为业,从德·莫朗(George Soulié de Morant)那里转译了一些汉译法的作品,除了《好逑传》外,还有《杨贵妃的爱情悲剧》(The Passion of Yang Kwei-Fei:From Ancient Chinese Texts),都由纽约的弗里德出版社(Covici-Friede)出版。[17]

原文第二十六条是对阿瑟·克里斯蒂(A.Christy)的介绍,缺失了译者的生卒年:1890-1976年。[17]

第二十七条关于伯塞尔的介绍,可增补译者的英文全名 Victor William Williams Saunders Purcell,生卒时间:1896-1965年。伯塞尔是英国汉学家,在马来西亚任职,曾任华民政务司(Protector of Chinese),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远东史讲师。[18]主要著作除《中国诗的灵魂》(The Spirit of Chinese Poetry)外还有《近代中国的兴起》(The Rise of Modern China,1962年)、《义和团起义背景研究》(The Boxer Uprising:A Backgro und Study,1963年)等。[19]

原文第三十四条对林语堂应增补其生卒时间:1895-1976年。[20]

原文第六十条译者刘师舜(Liu,Shih Shun )的生卒时间是:1900-1996年。[21]

原文第四十六条译者的中译全名应是罗杰·梭米·詹尼斯(Roger Soame.Jenyns)[1],生卒时间是:1904-1976年,《李白诗在西方》一文误将生卒于1707-1787年的商人詹尼斯当作翻译过李白的罗杰·梭米·詹尼斯,是该文的一大失误。前者从没有接触过李白的诗,王丽娜本人对李白诗歌英译起点时间的认识也是在19世纪,而不是商人詹尼斯生活的18世纪。[22]

原文第六十一条是对美国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的介绍,没有标明其生卒时间:1905-1982年。雷克斯罗思是宾纳的学生,译作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又翻译为《汉诗百首》,有李白诗歌选入,但他更侧重于杜甫、白居易和李清照的译介。雷克斯罗思还著有《爱与流年:续汉诗百首》(Love and the Turning Year:100 More Poems from the Chinese,1970年),此书又译《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中国诗百首》;并与台湾女诗人钟玲合译《兰舟,中国女诗人诗选》(Women Poets of China,1972年)和《李清照诗全集》(Li Ching-cho,Complete Poems,1979年)。[14]

原文第六十七条中译者柳无忌(Liu,Wu-Chi)的生卒时间是1907-2002年,与他合作的翻译家是欧文·罗郁正(Irving Yucheng Lo),生于1922年。[5]

原文第五十三条介绍的译者佩恩,其英文全名是 Robert.Payne,生卒时间是 1911-1981年。[23]

原文第六十六条对阿瑟·库柏(Arthur CooPer)的介绍,可注明其生卒时间:1916-1988年。第六十八条译者休·斯廷森的英文全名是Hugh McBirney Stimson,生卒时间是1931-2011年。[24]

原文第七十一条和七十二条介绍的是同一个译者斯蒂芬·欧文(StePhen Owen),他生于1946,是美国较年轻的汉学家。他的专著《盛唐诗》(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第八节专论李白。[25]

以上是在《李白诗在西方》一文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的匡补,并主要侧重于海外译者和早期与海外有合作的华人译者。实际上,英语世界对李白的译介与研究还有许多成果,如美国成立了中国唐代学会,出版年鉴性质的唐诗研究专辑,李白诗歌的译介研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诺顿美国文学选集》(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收入庞德据李白《长干行》译写的《河商之妻》(The River Merchant's Wife:A Letter);《新编普林斯顿诗歌与诗学百科全书》(Alex Preminger&T.V.F.Brogan:The New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1993年)增补了“中国诗歌”“中国诗学”等条目,其中唐代诗歌部分选入了李白[26];由耶鲁大学梅纳德·迈克(Maynard Mack)主编,具有权威性和崇高学术地位的《诺顿世界文学杰作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1997年)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置于世界文学杰作之列,其中第二部分有一节专门论述唐诗的发展与特征,并收入由宇文所安翻译的李白、杜甫和元稹的若干诗作。

注释:

① 本文对原文甄别、补充和修改的依据及方法如下:1.依据1999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对人名的翻译及译者生卒年进行修改;2.依据权威版本对文中陈述内容加以比对修改,出现分歧的地方,至少参考三个以上相关论述加以甄别;3.参考历史学相关研究,对同名人物是否涉及李白诗歌译介加以甄别; 4.本文只呈现对原文有所修改的内容,未作修改增补的条目则不再列入,译介者编号也不再依据原文,而是根据译者出生年代的先后加以排序。

[1]王丽娜.李白诗在西方(上)[J].文献,1985(3):238-255.

[2]Sir John Francis Davis.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M].London:Asher and Co,1870.

[3]何寅,许光华.国外汉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奠东寅.汉学发达史[M].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

[6]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7]马士奎.蔡廷干和《唐诗英韵》[J].名作欣赏,2012 (11):139-157.

[8]秦寰明.中国文化的西传与李白诗:以英、美及法国为中心[J].中国学术,2003(1).

[9]Cranmer-Byng.A Lute of Jade[M].Albemarle:London John Murray,1917.

[10]熊文华.英国汉学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11]邱云.论艾米·洛威尔汉诗英译集《松花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12]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3]赵毅衡.远游的诗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4]朱徽.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84-89.

[15]邬国平,邬晨云.李白诗歌的第一部英文译本:小薰良译《李白诗集》、译者与冯友兰等人关系及其他[J].江海学刊,2009(4):192-198.

[16]Jenyns,Soame.A Further Selection from the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M].London:John Murray,1944.

[17]Jenyns,Soame.Selections from the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M].London:John Murray,1940.

[18]唐静.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 Bai’s Poetry[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9]Barrett,Timothy Hugh.Singular listlessness: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M].London:Wellsweep,1989.

[20]林如斯.Flower Shadows 40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M].台北:中华书局,1970.

[21]刘师舜.One Hundred and One Chinese Poems[M].HongKong:Cathay Press,1968.

[22]江岚,罗时进.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9-125.

[23]伯塞尔,孙轶昊.中国诗歌之精神[J].国际汉学,2011(1):143-157.

[24]Anderson,George Lincoln.Asina Literature in English[J].Gale Research Company.Book Tower,Detoit,Michigan 48226.

[25]Stephen Owen.盛唐诗[M].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1.

[26]蒋寅.20世纪海外唐代文学研究一瞥[J].求索.2001 (10):96-100.

〔责任编辑:李 青〕

Supplements and Rectifications on the English Part of Wang Lina’s Li Bai’s Poetry in the West

ZHAN Xiaojua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Mianyang Normal Schoo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Wang Lina,former teacher and researcher at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has combed comprehensively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Li Bai’s poetry.Based o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different languages,i.e.,English,German,Russian and other languages,she introduc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s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1980s that had contributed to the overseas spread of Li Bai’s poetry in her article Li Bai’s Poetry in the West,the English part of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spread of Li Bai’s poetry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Bu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the article:some of the birth dates of the translators are not complete or wrong;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is not fully conveyed in some translations;and errors also exist in some cases,causing confusions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 Bai’s poetry,so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upplements and rectific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work.

Wang Lina;Li Bai’s Poetry in the West;English part;supplement;rectification

H315.9

A

1671-5365(2015)01-0102-06

2014-06-21

四川省教育厅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重点研究项目“李白诗歌的海外传播”(07110832)

詹晓娟(1964-),女,四川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译作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what用法大搜索
摘要英译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