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心理卫生状况分析*

2015-02-20 06:47李海华胡振龙代政伟李雪莲梁洪涛
重庆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卫生状况卫生系统均分

李海华,胡振龙,尹 欢,汪 毅,代政伟,陈 甜,李雪莲,梁洪涛,张 燕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合川 401520)



重庆市某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心理卫生状况分析*

李海华,胡振龙,尹 欢,汪 毅,代政伟,陈 甜,李雪莲,梁洪涛,张 燕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合川 401520)

目的 调查重庆市某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以重庆市某地区卫生系统773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以SCL-90总分大于160分为心理症状阳性,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及总均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3名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心理症状阳性率为17.46%(135/773),其中临床护士为23.20%(58/250),临床医生为15.63%(50/320),非临床工作人员为13.30%(27/203)。与中国人常模比较,该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在躯体化症状及强迫症状方面得分明显偏高(P<0.05),而在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得分明显偏低(P<0.01);区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在偏执方面得分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P<0.05),而在其他8项因子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P<0.01);临床护士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临床医生(P<0.01),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在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临床工作人员(P<0.05)。结论 该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多项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较非临床工作人员差,尤其临床护士的心理卫生状况更差。

卫生系统机构;工作人员;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内心世界具有安定感,并以良好的方式适应外部环境的心理状态[1-2],这也是人们在心理方面追求的最理想状态。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而卫生系统作为当今社会中的特殊行业,其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也与其工作的对象——患者息息相关。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卫生行业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作者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以重庆市某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心理卫生状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经过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和协调,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某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院级管理人员、区级医疗机构、卫生院(包括社区服务中心,下同)工作人员共计910名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10份,回收有效问卷773份,有效率为84.95%。

1.2 方法 参与调查人员均为本院神经内科医生,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3]进行评定:SCL-90共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1~5分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反之则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总分小于或等于160分为心理症状阴性,总分大于160分为心理症状阳性。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773名工作人员中,男348名(45.02%),女425名(54.98%);年龄:<30岁338名(43.73%),30~39岁263名(34.02%),≥40岁172名(22.25%);临床医生320名(41.40%),临床护士250名(32.34%),非临床工作人员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院级管理人员、各医疗卫生单位职能科室人员、医技及后勤科室人员共计203名(26.26%);区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375名(48.51%),各卫生院工作人员313名(40.49%),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院级管理人员85名(11.00%);高级职称41名(5.30%),中级职称222名(28.72%),初级职称510名(65.98%)。

2.2 心理症状阳性分布 773名工作人员心理症状阳性率为17.46%(135/773),其中临床护士为23.20%(58/250),临床医生为15.63%(50/320),非临床工作人员为13.30%(27/203);临床护士与临床医生及非临床工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心理症状阳性率为23.73%(89/375),卫生院工作人员为11.18%(35/313),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院级管理人员为12.94%(11/85);其中区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与卫生院工作人员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院级管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卫生系统工作人员SCL-90得分与中国常模[4]比较 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该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在躯体化及强迫方面得分明显偏高,而在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得分明显偏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因子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工作人员SCL-90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分)

2.4 不同级别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SCL-90得分比较 区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在偏执方面得分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各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的SCL-90得分比较,分)

2.5 各类卫生工作人员SCL-90得分比较 临床护士与临床医生比较,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临床工作人员在躯体化与恐怖两方面低于临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子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与非临床工作人员比较,在偏执方面得分偏高(P<0.05),其余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明显高于非临床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各类卫生工作人员SCL-90得分比较,分)

a:P<0.05,b:P<0.01,与临床医生比较;c:P<0.05,d:P<0.01,与临床护士比较。

3 讨 论

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不同。医疗行业的职业特点是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人的生命为服务的结果,日常工作中时刻面对着患者的生命安危问题,医护职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付出的特点,由此导致了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心理高压状态[5-6]。近年来,随着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加之医疗工作本身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医护人员面临着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压力。因此,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理应引起医学界及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外各大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医护人员中存在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消极、抑郁等方面[7-10]。国内也多集中在医生及护士的心理卫生状况研究,而缺乏对包括行政、医技及后勤人员在内的一个地区整个卫生系统的研究。为此,作者将该地区整个卫生行业的人员纳入研究范围进行了研究。

国内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总均分及个别因子分较一般人群偏低,其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和总分方面都显著低于国内常模[11-12]。作者对重庆市某地区整个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SCL-90评分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该地区工作人员在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在躯体化及强迫症状方面得分明显偏高(P<0.05),而在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得分明显偏低(P<0.01)。这可能与卫生系统工作性质有关,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能治病,而且更应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因此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有更好的表现。而卫生行业工作是与人打交道,要求严谨,不能出差错,加之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压力相对较大,因而在躯体化及强迫症状方面得分较高,更容易出现心理异常。

作者按照单位级别分为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卫生院研究,发现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心理症状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P<0.01);同时区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SCL-90评分在偏执方面得分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卫生院工作人员(P<0.01)。说明区级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卫生状况明显比卫生院工作人员心理卫生状况差,这可能与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所接触患者数量更大、病种更复杂、病情更危重复杂、医患关系更加复杂化有关,这种情况下,对工作人员的诊疗技术,沟通技巧要求更高。因此,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更大,也就更容易出现心理异常。

作者将工作人员按不同岗位分为临床医生、临床护士及非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了对比,发现临床护士心理症状阳性比例明显高于临床医生及非临床工作人员(P<0.05);在SCL-90评分中,临床护士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临床医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牧等[13]学者的调查结果一致,而于荣焕等[14]通过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及急诊科的调查分析认为,医生心理卫生状况较护士差,特别是抑郁的方面。本研究中非临床工作人员在躯体化与恐怖两方面低于临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子及总均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与非临床工作人员比较,在偏执方面得分偏高(P<0.05),但其余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明显高于非临床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临床护士的心理卫生状况较临床医生及非临床工作人员都差。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临床护士更多的时间与概率接触患者及家属,并且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比对医生要低,同时,护士的体力劳动强度更高,职业暴露的风险更大,家庭负担更重;而非临床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相对简单,直接与患者及家属接触的概率更少,护患之间发生矛盾的概率要高于医生与患者之间、非临床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因此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更大,也就更容易出现心理异常。

综上所述,重庆市某地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SCL-90多项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明显差异,提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明显比卫生院工作人员差;临床工作人员较非临床工作人员心理卫生状况差,尤其以临床护士的心理卫生状况更差。因此,社会及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必要时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医护人员自己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自学等方式储备心理卫生知识及加强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策略,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充分激发生理潜能,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应付繁重的工作[15-16],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卫生状态,更好地服务于卫生事业。

[1]Carter T,Callaghan P,Khalil E,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 preferred intensity exercise programme on th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of young people with depression:a sequential mixed methods evaluation[J].BMC Public Health,2012,12(13):187-192.

[2]徐爱萍.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就业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146-1148.

[3]吴文源.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4]田桂元,王惠琦,张晓东.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4):126-127.

[5]孙红,白杨,张辉,等.医院压力管理的有效手段-EPA[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8):47-49.

[6]花蕾,王香平,赵铁夫,等.压力管理对急诊及监护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2012,16(11):19-21.

[7]Kheiraoui F,Gualano MR,Mannocci A,et al.Quality of life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a multicentr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Italy[J].Public Health,2012,126(7):624-629.

[8]Iliceto P,Pompili M,Spencer-Thomas S,et al.Occupational stress and psychopathology in health professionals:an explorative study with the multiple indicators multiple causes (MIMIC) model approach[J].Stress,2013,16(2):143-152.

[9]Goodman MJ,Schorling JB.A mindfulness course decreases burnout and improves well-being among healthcare providers[J].Int J Psychiatry Med,2012,43(2):119-128.

[10]Gascon S,Leiter MP,Andrés E,et al.The role of aggressions suffered by healthcare workers as predictors of burnout[J].J Clin Nurs,2013,22(21/22):3120-3129.

[11]林武,邓科穗,谢秀英,等.南昌市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江西医药,2013,48(2):151-154.

[12]陈琼琼,王滨,曲羽佳.甘肃省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26.

[13]李牧,李玉香,赖颂辉.增城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4):270-271.

[14]于荣焕,刘辉,谢洁,等.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55-157.

[15]Rossi A,Cetrano G,Pertile R,et al.Burnout,compassion fatigue,and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among staff in conlmunity-ba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J].Psychiatry Res,2012,200(2/3):933-938.

[16]Mark G,Smith AP.Occupational stress,job characteristics,coping,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J].Br J Health Psychol,2012,17(3):505-521.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health system staffs in a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LiHaihua,HuZhenlong,YinHuan,WangYi,DaiZhengwei,ChenTian,LiXuelian,LiangHongtao,ZhangYan

(DepartmentofNeurology,Hechu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Hechuan,Chongqing40152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es of health system staffs in a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Methods Seven hundred and seventy-three health system staffs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or conducting the investigation by the Symptoms Checklist-90 (SCL-90).With the total SCL-90 score >160 as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ymptom,the total mean scores of SCL-90 and the 9 items of factor score of somatization,obsession,personal relations,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dread,paranoid and psychotics were perform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773 health system staffs was 17.46% (135/773),among them which in the clinical nurses,clinicians and nonclinical staffs were 23.20%(58/250),15.63%(50/320) and 13.30%(27/203) respectively.The somatization and obsession scores of the health system staffs in this distric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P<0.05),while their personal relations and paranoid score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P<0.01).The paranoid scores of the staffs in the district health uni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taffs worked in town health units(P<0.05),and other 8 items of factor score and the total mea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own health unit staffs (P<0.01).The scores of obsession,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 and the total mean scores of the clinical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linicians (P<0.01),while scores of somatization,personal relations,paranoid and psychotic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P>0.05).The total mean scores of the clinical nurs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clinical staffs(P<0.05).Conclusion The scores of multiple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ealth system staffs in this district and the national norm.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in the clinicians was poorer than that in the non-clinical staffs,especially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in the clinical nurses were much poorer.

health systems institutions;staff;mental health;symptom checklist

�查报告·

10.3969/j.issn.1671-8348.2015.10.028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项目(2013-2-230);合川区科委科技项目(2013-5-05)。 作者简介:李海华(1972-),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及心身医学方面的研究。

R

A

1671-8348(2015)10-1378-03

2014-09-28

2014-12-20)

猜你喜欢
卫生状况卫生系统均分
襄阳市2019—2020年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分析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卫生系统韧性建设的研究进展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上海市宝山区足浴场所修脚工具等卫生状况调查
第三届中以大规模灾难事件卫生系统防范与应对研讨会在新疆成功举办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心理干预对卡波肉瘤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
第二届全球卫生系统研究全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上海市卫生系统“代建制”模式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