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郎白妹传说》的历史记忆及人物精神内涵探微
——基于民族民间传说的隐背景与象征性分析视角

2015-02-28 17:50李君怡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布依族内涵记忆

李君怡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查郎白妹传说》的历史记忆及人物精神内涵探微
——基于民族民间传说的隐背景与象征性分析视角

李君怡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从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审视民间故事《查郎白妹的传说》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沿着民族心理逻辑规范整理几个版本的故事模型,运用历史记忆分析法探寻故事的隐背景,从民族精神层面深入分析人物(含拟人),试图为我国民族民间故事建构一个认知模型。

查郎;白妹;历史记忆;精神内涵

任一民间的传说背后,都深藏着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警觉,其精神的幽微处,颇值得咀嚼和探寻。

这些民族民间传说,有三种流传情形:全民族(或与他民族间有。往往是本民族历史、宗教禁忌或创世故事)、某某一带(多半为风情风俗、教谕普及)、专属一地。最后一类比较特殊,只为一个地方专属定制。这类传说多半专为某地的节日而产生,诱发并形成一个民族的歌舞场,传达出一些特别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意义。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原兴义市顶效镇)查白,关于查郎与白妹的传说,就属这一类别。它形成了几百年来的查白歌节,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至二十三日,几省区方圆数百里的布依族都要汇聚到查白场来,唱歌比赛、浪哨赶场,名曰:赶查白。

这里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很多,总的包括两个方面,事件背后隐藏着的历史记忆与人和物(拟人化的动物及有精神指向的植物)的精神内涵。我们先复述故事,再分别深入予以探讨。

根据采访记忆和几个文字版本将故事整理如下:

相传明洪武年间,兴义黄草坝以东,是一片深山老林,虎狼成群。一个布依人家生养了一个聪明美丽的独生女白妹。有一天,她到山上去砍柴,由于天气炎热,被晒得汗流浃背。她来到莲花山口,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乘凉。突然跳出一只猛虎,向白妹袭来。年轻勇敢的猎人查郎刚好上山打猎,迅速拉弓搭箭,一箭将猛虎射死,搭救了白妹。

白妹忘不了查郎的救命之恩,对查郎产生了爱慕之情,查郎也暗暗对白妹倾慕有加。六月初五这天,白妹在河边洗衣,查郎吹起木叶向她求爱,白妹也吹奏木叶相答。他们隔河对唱情歌,越唱越热烈、越唱越亲近,唱了一天一夜,唱到情投意合,最后定下了终身。回家告诉双方父母,得到了赞同,订立婚期。

地主老财李山官已经娶了八个老婆,色心不足,一直觊觎白妹的美貌,到处扬言要娶她做第九个老婆。他听说白妹与查郎订了婚,赶忙请媒婆到她家里来提亲。白妹一口回绝,对李家的彩礼看也不看,通通扔出门外。这下惹恼了这个恶棍,于是他定下日子要来抢亲。白妹很是气愤,跑去与查郎商定,抢在李家来之前完婚。他们征得了双方父母的同意,第二天就办婚事。

李山官气得暴跳如雷,结婚的当天,当查郎带着迎亲队迎娶白妹时,李山官带着家丁冲到白妹家,抢走了白妹,捆走了查郎。

晚上,查郎挣断绳索,逃了出来。他又去打开石狱,救出白妹双双逃走。家丁追来,查郎为了掩护白妹逃走,和家丁厮杀了三个时辰,终因寡不敌众,被李山官抓住了。刽子手们接连砍了他一百刀,也没能将查郎砍死,李山官无奈,只得把查郎投入了水牢。

为了杀查郎,李山官派人到处打听,知道查郎是青龙下凡,一般人根本杀不死他,要杀他只有用铁锤和铁钉,他命令刽子手用铁锤向查郎身上钉了许多铁钉,终将这个无辜的青年害死在虎场坪上。

听说查郎被杀死了,白妹非常悲伤,向李山官扯谎说她要到莲花坡祭奠查郎,只要李答应,七天七夜过后,她就死心嫁给他,不然死也不从。李山官为了得到白妹,只有答应。白妹身穿孝服跑到莲花坡足足痛哭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夜里,她趁家丁疲惫不堪打盹儿时,逃跑出来,一气跑到李家,一把火烧了李家的庄园。当家丁来抓白妹时,她纵身跳入了熊熊的大火,这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把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

白妹的举动,被蓬莱仙岛的碧云歌仙看到了,深受感动。她立即驾起云头落在莲花坡上,用手向火中一指,查郎和白妹便化作一对白鹤腾入云霄。碧云歌仙又将随身带的净瓶甘露向布依族村寨洒下,那甘露立即化作一股清泉,流遍千千万万个布依族村寨。喝了这清泉的人,都变得格外聪明,能够见景生情,出口成歌。后来,布依族的青年男女,人人都是歌手,个个都是歌仙,因为,他们是查郎和白妹的后人,是喝仙水而长大的。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查郎和白妹,将虎场坪改名为“查白场”。以农历的六月二十一日为场期,连赶三天。如果赶了第一年,就要连赶三年。届时,兴义及附近几个县的布依族青年和云南、广西边界的各族歌手汇聚一堂,来到查白场赶歌会,人数常多达二三万。

歌会开始时,唢呐、长号同奏,铜锣喧天,鞭炮齐鸣,各路歌手登上歌台,用个人和集体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的方法进行比赛,以问后对答不出时为输。歌节期间,未婚的男女青年借机寻觅情侣,浪哨谈情,一旦情投意合,便互赠信物,定下终身。

一、历史记忆

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是一个单一的争取爱情自主的故事(我们往往把自由和自主混为一谈,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实现,自由实现的阻碍主要是来自父母,自主实现的阻碍主要来自社会),哪怕这样单一的故事,却有着宏大的历史呈述,这样的呈述是隐藏在背后的,被故事本身所遮盖了的。如何打开这层层的迷罩呢?我们从中找出时间记忆、空间记忆、事件记忆,由此建立对于民族民间故事的历史记忆分析法。用这种分析方法来透彻地加以研究,就会找到那些沉积在这一民族心理的难以忘记的一些事实。

1.时间记忆

明确表述的时间有三个:一个是明朝洪武年间,这是大时间,是与时代相关联的一个时代记忆,通常的表述是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古时候等模糊用语,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口口相传,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时间丢失,也就是部分失忆,再者,其传说的目的是为了教谕、晓世,不需要具体的时间,用不着将时间记得太清晰,这是有意失忆;最深层的原因则是从刀耕火种到农耕文明,我们的民族长期生活在悠悠自在的稻作生活里,田园牧歌的存在方式,时间是混沌的,具体时间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处在半昧半醒的状态,历史的记忆只是一个轮廓。只有灾难、战争、迁徙等大事件,才能将他们的时间记忆唤醒。比如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1840年关于鸦片战争的记忆、1919年关于“五四运动”的记忆,都是难以抹去的民族记忆的刻痕,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由此来看,《查郎白妹的传说》开头就有明朝洪武年间的记忆,一定在其间有着关于布依族的重要事件。事实亦如此,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西征,从黔中一路西进,留下了许多遗存,如屯兵制带来的村庄命名,安顺的屯堡文化等,当年进入西南部民族地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布依族在这一事件中导致了民族的一次觉醒,由此便被刻在了布依族的心上。

第二时间是六月五日及二十一日,这是一个具体的时间。具体时间的产生,往往与具体事件关联。各少数民族的节日时间都以时令、历法、好记来标记,布依族也不例外,如三月三、六月六等。为什么独独《查白的传说》用了一个难记的特殊时间?一方面布依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山、水、树、石都可以是对象,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自己的崇拜,对象的确定与这一村寨的初居者的迁徙、定居关联,从此又形成每一个村寨独自的神与祭祀日。这个时间是小众记忆,是属于一个家族或一方族众的时日,有的与整个民族的某个节日重合,有的村寨则是独立的,可以是任何一天。六月五日存在着两种或然,或许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为了把故事说完整,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六月二十一日,一定是有着某种必然的因果,是事件发生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发生了一件影响这一带布依族的要事,之后以传说的形式附着上去。这里时间的意义还有从六月五日到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三日,近二十天的时间,刚好是一个故事发生、发展到完成的一个时间段,与西方戏剧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暗合,与布依族无论戏曲或其他叙事慢吞吞地讲述故事的叙事语体是不一致的,这一段时间是如何刻在了民族的心理上,其纠结到让一个稻作民族心理时间明晰无误,一定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不过我们探寻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2.空间记忆

空间记忆是这样生成的:“相传……兴义黄草坝以东,是一片深山老林,虎狼成群”,“她来到莲花山口,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乘凉。”“白妹在河边洗衣,查郎吹起木叶向她求爱……他们隔河对唱情歌,”“终将这个无辜的青年害死在虎场坪上”,“一气跑到李家,一把火烧了李家的庄园。”“人们为了纪念查郎和白妹,将虎场坪改名为查白场”。在这些空间中,有方位空间、地点空间、情景空间、环境空间。布依族自沿红水河而上,与当地居住者融合以来,一直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在贵州世居,黄草坝以东的具体的方位,在表明了中古时期即明朝前后的分布状况,那时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即已形成。莲花坡虎场坪,既是具体的地点空间也是情景空间,李家庄、河边等是故事发生的情景空间,看起来是没有意义的,在任何故事中都可以拥有,结合地点空间等来综合考察,它的意义就显现出来——在查白场的周边,布依人民一定是以聚族而居的形式出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结构,乡村社会形态,既有宗法制也有土司制,是两者的结合。研究布依族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制度在布依族的聚居处,是以亭目制的形式出现,由它约束着中下层社会上千年。李山官有庄园,并且管理着一方也称霸着一方,山官的名字也表明了这一点,他就是带有土司性质的亭目头。在这样的制度下,要取得婚姻自主也是艰难的,充斥矛盾、需要斗争。生态空间的意义就浅显了,“……以东,是一片深山老林,虎狼成群。”这里除对压榨者的暗示以外,有着对曾经的生存空间的怀念,林木葱郁、河水环萦、野兽相伴,可以稻作以足、猎狩以乐。

3.事件记忆

有了以上的分析,再回过头一想:这个故事在“一群人”即小聚居一方的布依人心中是如此清晰,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完整的人物,与通常传说的记忆分别开来,与模糊记忆分别开来,就像现代人的完整叙事一样。故事是简单的,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恋爱自由的结构,它不一样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些历史记忆表明,当时确有故事发生,不过是被传说及传说所附丽的神话色彩掩盖了。在事件中,主人公争取的是自主而不是自由,浪哨对歌、自由恋爱,到父母同意、谈婚论嫁,布依族典型的婚恋形态在故事中予以了肯定。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自由结合、结婚生子了呢?还不行,还有着制约了布依族上千年的乡村社会力量的压迫,正是这种压迫,造成了许多青年的婚恋悲剧,这与汉族《梁山伯与祝英台》恰好相对,那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制导。因此,在当时,一定发生了不少这样的事件,但有一件是记忆中最深刻的,这最深刻的一件或许就真的发生在了查白一带。

历史上,明朝洪武年间,对于西南的少数民族,确实发生了一件大事,即皇帝朱元璋调北征南,这是有史以载的。到了黔西南盘江八属,一定有冲突发生。是不是也记录了其中一次这样的小小冲突呢。

或许还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曾经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大火,烧毁了布依族聚居的查白一带的山林、稻田、村庄,烧毁了记忆中美丽的家园,烧毁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在当地人民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难以言说,用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来附着,结合身边的生活,用一些以虚为实的力量来暗喻。你看,“这把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白妹的举动,被蓬莱仙岛的碧云歌仙看到了,深受感动。她立即驾起云头落在莲花坡上,用手向火中一指,查郎和白妹便化作一对白鹤腾入云霄。碧云歌仙又将随身带的净瓶甘露向布依族村寨洒下,那甘露立即化作一股清泉,流遍千千万万个布依族村寨。喝了这清泉的人,都变得格外聪明,能够见景生情,出口成歌。后来,布依族的青年男女,人人都是歌手,个个都是歌仙,因为,他们是查郎和白妹的后人,是喝仙水而长大的。”对这把火的描述是如此地唯美动人,将可怕的记忆转换成优美诗歌,转换成对甘泉的渴求,还造就了碧云歌仙的神像,导引出布依人能歌善舞的源头。

我们通过历史记忆的分析,一定要找到历史的真相是很难的,要指出哪一件具体的历史事件也是不可能的,但在这样的追溯中,我们找出了整个传说的隐背景,为深入探掘传说的精神内涵,找到了路径,并在探掘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则小小传说无限的审美乐趣。

二、精神内涵

对以上历史记忆的分析,我们来探寻这一则传说精神内涵的深度就要容易得多。精神内涵,在传说里主要通过人物或拟人化的物来传递,在这则传说中,塑造了三个人物查郎、白妹、李山官和一只老虎,由此构成了几对关系,这些关系都指向了民族在生存关系过程中的精神追求和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英雄性、民族文化意义等。

1.老虎的内涵

为什么传说里老虎那么重要?老虎是拟人化的,具有多重暗示,由二个层次的内涵展开。第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黔西南州现在看到的是卡斯特地貌,生态脆弱、石山裸露,但以前全是大森林,老虎野兽自然很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是生产力比较低下时期,人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老虎实际上是自然的代表,是自然力的象征。人类战胜自然是一个极其长期和艰苦的过程,如果不具备战胜自然的能力和勇气,必将被自然所淹没,这是自然法则(这个战胜是基于农耕文明条件下的)。我们必须战胜自然,只有战胜了自然才能生存。所以查郎一出场就是打虎,而白妹一出场就是被虎咬。第二个层次是人与命运的关系。老虎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力量,是某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去解决的一个民族的命运和人生的命运的代表。老虎是命运的化身,是人和一个民族必须接受和战斗的一种挑战。

2.李山官的内涵

李山官,这个人物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代表了掌握普通一群人命运的一种恶的势力,在他身上,传达出了布依族社会结构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前所述亭目制、土司制、地方强势力等,是布依族底层人民生活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好,你的生存和美好生活就要受到影响。有了八个老婆还要再娶,对婚姻资源是如此攫取,对生产资源、生活资源更不用说。要活着,活得好一点实属不易。当时布依基层社会现状和对立的情形是如此剧烈。

3.查郎的精神内涵

查郎与老虎和李山官构成二个相互对立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查郎代表了三层意义。第一层,他是男英雄;第二层,他是民族英雄;第三层,他是社会英雄。因此,查郎的意义,首先,就是战胜自然力的一个代表。其次,他是民族英雄的化身,是代表民族的一个可歌可泣的人物,是民族的骄傲,是民族不可亵渎的精神化身。再次,他是反抗社会恶势力的一个悲剧性的胜利者。查郎的完美来自于他的力量、勇敢、责任、坚定,以致已经不是人了,传说里赋予了神的传奇,青龙下凡、砍百刀不死,不顾前后情节的逻辑性,不得不为了逻辑去求助非逻辑,要钉一百个铁钉才能死。他悲剧美在神性上得到了展开。

4.白妹的精神内涵

所有的民族都有女性情结,都有歌颂女性英雄、对女性英雄热爱的一种情结。所有民族都有,包括汉族。在女性的情结里面,我们往往融入了本民族非常多的一种感情酵素在里面,这种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而且没法摆脱,用了很多诗歌也没法唱得清楚。布依人在这样的情结里面,塑造了白妹,她的精神内涵也就这样显现出来:第一层,白妹是布依族外在美的代表。她年青、漂亮。第二层,她是布依族心灵美的化身。她是道德的典范,善良的典范,温柔的典范,和英雄之间相处得非常好的一种关系的典范,她和英雄是相辅相成而不是背道而驰的。第三层,她是民族追求自由、自主的典范,任何时代,整个民族年轻的一代,都在追求自由,自由的爱情,自主的生活,自己的理想,自由奋斗的道路。所以白妹由最初善良纯朴,到后来的反抗叛逆,选择斗争,悲情死亡,又美丽羽化,这是一个民族年轻人的自由史诗,如此动人地传颂在一代代布依人的心灵。这也是查白场为什么年年都聚集那么多年轻人来谈情说爱、对歌浪哨的原因吧。在故事年年代代的传颂中,最后产生了一个查白歌节,并成为了临近几省区最大的一个布依族歌场。

三、结语

以上构成了《查郎与白妹的传说》故事的经典性,这里面有着民族的心灵警觉和心路历程。用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去审视,民族心理的逻辑便一一地展开,且创造性地运用历史记忆分析法探寻故事的隐背景,建构起一个民族的时间记忆、空间记忆、事件记忆分析模型,通过人物(含拟人)象征性深化分析,直达民族精神的深处,为民族民间故事的认知建立了一个范例。

[1]黄义仁.布依族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2]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何仁仲.贵州通史[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龚晓林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Memory and Character Spirit Legend”the Baimei Zha Lang——Based on the Hidden Background and Symbolic Analysis of the Folk Legends

LI Jun-yi

Look at folk story “legen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Lang Baimei cultural anthropology has rich spiritual connotation.Along the national psychological logic specifications finishing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story model,using historical memory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hidden background of the story,deeply analyze the characters(including anthropomorphi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pirit,trying to construct a cognitive model for Chinese folk story.

Check Lang;White sister;Historical memory;Spiritual connotation

1009—0673(2015)06—0039—05

G127

A

2015—11—14

李君怡(1964— ),女,广西贵港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布依族内涵记忆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