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音乐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2015-02-28 17:50韦家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布依族民族民间民族音乐

韦家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布依族音乐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韦家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布依族音乐文化集中体现了布依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气质以及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民族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构建民族音乐教学特色,不断探索传承与创新布依族音乐文化的实践路径,对繁荣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布依族;音乐文化;民族地区高校

布依族是一个生活在贵州高原上的古老的、有着灿烂文化的稻作民族。多姿多彩的布依风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形态各异的文化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精粹的布依族民族民间音乐更是丰富多彩,它集中体现了布依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气质以及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在民族文化艺术中独具异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苑中一束艳丽馨香的花朵,在布依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受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民族民间音乐不少种类正处于被忽略被遗忘以及不断边缘化,甚至消失和流失的濒危状态,我们应该认识到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教学是布依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历史上布依族是个无字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需要靠口耳相传来实现,音乐更是如此。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音乐文化传承方式。它有一整套让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延续下去的运行机制,有各种不同的传承方式,有一些在音乐传承中起着特殊作用的人和载体。属于地域民族文化传承,主要有自然传承和非自然传承两大类。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高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并已成为当代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主渠道。

布依族音乐的传承大多依赖于口传心授,是工业社会之前的主要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容易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冲击,导致民族民间音乐的大量流失。特别是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的到来,传统的“口传心授”及其配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近代以来,学校(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并已成为布依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学校的民族音乐教学可以合理地挖掘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并系统地、有效地精炼和整合民间音乐,同时把民歌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民歌,感知音乐中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唤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兴趣,现已成为当代民歌传承的重要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师资力量进行传承

教师是文化传承的主导,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大多都是毕业于专业的艺术院校,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他们可以成为教育机构的民歌传承主体,在学校介绍布依族民歌的各种形态和音乐特点,教唱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布依族民歌,并进行民歌传承人才的培养等。

贵州黔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虽然经济落后,但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少数民族,他们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亦能熟练地运用本民族的母语进行教学,学校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双语音乐教学体系,既体现了民族音乐教学的特色优势,又能兼顾了国家范畴内的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学习。另外,定期邀请本地民间艺人来学校举办讲座,邀请布依族民间歌王来学校演唱布依族原滋原味的民歌或组织学生深入民间,向民间艺人学习,聘请当地民间艺术家来校作为指导教师,增强民族音乐教学的辐射面。可见作为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教育主渠道的民族音乐教学具有更加现实而紧迫的责任和义务,要发挥好民族音乐教学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资源进行传承

高校在社会各阶层中是一个庞大的阵营,拥有人力资源极其丰富,所培养的大学生是具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们文化层次较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大多都热爱民族音乐艺术,加之其正处于青春期,对美好事物有着热情和向往,因此有助于开展民族声乐教学,培养热爱布依族民歌的热情,唤起大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

同时,高校又是一个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学术优势的地方,有利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发挥其传承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依托地区民族文化特色优势,突出民族地域特色,使民族音乐教学在学生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布依族音乐文化。另外,民族地区高校的生源以本地民族居多,黔西南布依族占全州总人口的73%,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布依族,他们的到来随之带来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很多学生从小对布依族民歌耳濡目染,并对之有很深厚的感情,而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又是学习原生态民歌极有利的一个条件,具备了音乐素质又有好的嗓子,再加上对本民族民歌的热爱,在学习本民族民歌时,更能深入、生动地进行演唱,相互影响,互相融合。

大学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校园里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大学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有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场所来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活动,对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布依族民歌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3.利用布依族民间音乐提供资源和搭建艺术实践平台

民族民间音乐是体现民族文化独特风格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音乐教育之源,作用于民族音乐教学。

(1)提供宝贵的资源

具有丰富的传统形态和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歌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宝贵资源。布依族民歌由于受地域的影响,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彩各异,如曲调委婉动听的浪哨情歌,富于叙事幽怨的叙事歌,热情奔放的酒歌,以及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的古歌和独具风格的勒尤调等都是很好的民间音乐素材。民族民间歌曲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民族文化独特的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学术价值、教育价值和存在价值。民歌具有“稳定社会、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公共娱乐、伦理教育”等社会功能,它呈现了民族的精神面貌,是民族音乐教学的根源。

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体裁,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民歌这个宝贵的资源对民族音乐教学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传承的功能。布依族音乐走进民族音乐课堂,对构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搭建艺术实践的平台

我们都知道艺术实践是检验音乐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是音乐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音乐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在艺术实践中成长,既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又能体验自我的价值,而将本土民间歌曲引入艺术实践教学中,建立一套相对完善规范的特色音乐艺术实践体系,培养出一批从事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工作和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使本土的音乐文化资源和遗产得以抢救和保护,又能为当地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事业服务。

众多的民族传统音乐节日及民间民俗活动为教学提供艺术实践的平台。和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布依族地区的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繁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容形式多样,在劳动中自发形成的传承方式,如“歌场”、“歌堂”等,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歌的最佳舞台,歌唱成为布依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如布依族的“六月六”和“三月三”歌场,盛大的“查白歌节”,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唱歌玩乐,上山唱歌,山坡炊烟缭绕,歌声四起。歌会内容丰富多彩,歌唱形式多样,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采风和实践的机会,为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平台,同时丰富的民歌资源给民族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动力。

二、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特色

1.民族地区高校推行民族音乐特色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音乐教育在不断地突出和强调本土音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活动的开展和影响,使本土音乐教育的理念有了更丰厚的土壤,我国的本土化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地高校都开设了本土音乐教育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已经将本区域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教学课堂中。民族地区高校是区域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平台,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将本土民歌作为传承对象纳入当地高等院校的教育之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立足于本土民歌,建立一套相对完整规范的区域特色民族音乐体系,是当今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道路。

2.民族地区高校民族音乐特色教学的有利条件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在办学上有着地理位置较偏僻,办学层次低,师资科研力量薄弱的劣势,但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1)地域优势。黔西南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历史悠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生态环境,滋生了种类繁多、风格独具的民歌种类;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传承和开发民族地区民间音乐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2)资源优势。民族民间音乐数量多、品种多;音乐渊源、特征、形态独特,独具风格,有着极其深厚的研究价值和很高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省非遗就有31项,40处入选“国家级”,位列全国第三。第二批又有206项入选,其中民间音乐24项、民间舞蹈22项、戏剧9项、曲艺4项。布依族民间音乐就有16项,如布依八音坐唱、布依戏、铜鼓十二调、傩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布依族山歌十八调、布依族勒尤、布依族查白歌节等,缔造了贵州绚烂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生源优势。本地和本民族的大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又有扎根山区传承本民族音乐为家乡服务的思想,外地来的学生接受不同地域文化的滋养,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也扩大了传承面。

三、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1.办学模式

在参照其它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取得的成功的办学模式后,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初步构思了如下办学模式。

(1)培养方案的制定。利用高校教育的平台,开展民族艺术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面向全省招收具有会讲本民族、本地区方言,会唱本民族、本地区民歌和戏曲,以及原生态民歌,了解一定的当地民族一定的文化常识,愿意从事本土民族音乐艺术表演、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少数民族青年进入高等院校培养。把布依族音乐纳入课程设置里,并作为必修课。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展示、繁荣本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型的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

(2)教材、课程内容的制定。选用已有的民族声乐教材《贵州民族声乐作品》、《贵州少数民族多声部歌曲》、《布依族民歌选集》等,制定和编写本土音乐教材,增加本土教学内容,特别是原生态歌曲的选编。提倡新作的学习和演唱,鼓励优秀新作的创作,使教学与本土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利用“本土元素”,学习各兄弟院校成功办学经验,结合实际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课程设置。同时,不断地增强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知识、民歌中特有的语言及音乐的特点,进行学习和训练。

(3)授课方式的制定。实行授课方式多样化的模式,充分利用、挖掘民间音乐、艺术等文化资源,增加“师生走下去,民间艺人请进来”的多种实践及授课方式,让学生既有与世界接轨的专业修养,又有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技能,以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让其向多元化发展,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师资力量的整合。在教学中以高校教师为主要教学队伍,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外聘一些戏曲与曲艺表演艺术家、民间艺人、歌师、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当地民族文化研究者、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进行授课。将布依八音坐唱、布依戏、铜鼓十二调、傩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布依族山歌十八调、布依族勒尤等具有代表性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以及部分经典的艺术门类均由特聘教师进入课堂授课,以保持其特有的风格和技艺的纯正性。

2.传承人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语言各异,而布依族是一个无字的民族,不同地区的语言有土语上的差别,共有三个土语区,第一土语区黔南、第二土语区黔中、第三土语区黔西。为了保证其特有的风格的纯正,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原生性和持续性,需进行民歌传承人的培养。建立“原生态民歌传承人才基地”,招收民歌传承人,使原生态民歌不仅在本族里得以传承,还带动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互学与共唱。要组建演出团队到地区以外各种学术交流会和展演场所进行演出,有利于丰富和扩大传承面。

3.开展教学实践

音乐艺术的教学与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为“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将本土民族民间歌曲引入到高校艺术实践教学中,建立一套相对完善规范的特色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从事本土音乐文化艺术教学及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使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和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更好为社会文化、教育等服务。

利用地区名目繁多的民族传统音乐节日及民间民俗活动为教学提供艺术实践平台,要走本土民族民间歌曲为特色的教学和艺术实践相接合的道路,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教学发展的平台。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的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地,必须要将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引进课堂,并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发挥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在民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要开辟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教育之路,这既是民族地区高校教师肩负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1]薛丽娥.中国民族音乐研究[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2]一丁.布依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3]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以布依族为个案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4]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5]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J].中国音乐,2010(1).

[6]唐世林.贵州布依族民歌初探[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07(3).

[7]罗剑.布依族民歌传承发展的前景及走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2).

[8]伊乐.试论民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普及[J].电影评价,2008(2).

[9]葛琛,阿呷热哈莫.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实施的必要性[J].西昌学院学报,2009(3).

责任编辑:杨昌勇

On College’s Inheritance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Ethnic Music of Puyi People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

WEI Jia-ya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562400,China)

Ethnic music of Puyi people reflects their spirit,culture,personality,style,customs and aesthetic intensively.College is responsible for utilizing advantages of this resource to develop special ethnic music education so that the inheritance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Puyi music can be explored further 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usic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

Puyi people,music,college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

1009—0673(2015)06—0114—05

J607—4

A

2015—10—25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GH022。

韦家燕(1972— ),女(布依族),贵州望谟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音乐学硕士,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布依族音乐文化、声乐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布依族民族民间民族音乐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民族民间音乐库建设研究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