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切入点的探究

2015-03-08 10:40潘孝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圆柱长方体冲突

潘孝月

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永安366000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也是开启师生互动和启迪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却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应用提问的有效切入点——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的链接处、矛盾的冲突中、知识的重点处,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问在学生的兴趣点

有效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遨游,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首选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质疑,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中,成为“乐知者”,享受探索中思考的乐趣。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教师创设一个情境:游乐场正在进行车模展示,小猪设计了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小车,小狗设计了一辆车轮是椭圆形的小车,而小猴设计的小车,车轮却是圆形的。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果让三辆车进行比赛,哪辆车能获胜?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小猴设计的圆形车轮的车,开起来又快又稳,一定能获胜。教师追问:圆形的车轮为什么跑起来又快又稳呢?车轴应装什么位置?这样的问题充满人文色彩,激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圆”的奥秘。

二、问在知识的链接处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要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处,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进而构建起知识网络,促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师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入手,并提出问题:圆柱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如何转化?学生交流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将圆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近似长方形这一原有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链接点,让学生从平面知识类推到立体图形,即先将圆柱的底面等成若干个扇形,再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继而引导学生想象,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体越接近长方体。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与想象,使极限思想、转化思想有机地渗透在活动之中。紧接着,教师提出: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与推理,得出转化前后的圆柱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从新旧知识的链接处进行问题设计,可以将知识“问题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切入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开放学生的思路。学生只有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才能深入地思考,获得亲身体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在矛盾的冲突中

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可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矛盾冲突点”设计问题能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与鼓舞。”在课堂提问中设置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产生悬念、企盼和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思维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巧妙提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圆的周长》教学引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两只小狗赛跑的情景: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黑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黑狗获胜了,小黄狗不服气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指出:小黄狗跑的路程是正方形的周长,小黑狗跑的路程是圆的周长,它们跑的长度不一样,所以不公平。教师接着提出:正方形的周长你们会求,那么圆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随即投入到“怎样求圆周长”这个问题的探究中。

在矛盾点设置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能激发他们的注意情绪,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提问、思考、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合作探索、交流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圆周长的求法。

四、问在知识的重点处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的重点往往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也是兴趣点。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因此教师要把握知识的重点,巧设问题,让学生自己攻克难关,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满足,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间的关系后,教师提出重点延伸问题: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随后出示表格。

联 系(相 当 于)比除法分数比的前项 比号(∶) 比的后项 比值区别一种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方法进行探讨,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知识重点,还应在知识沟通的重点处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总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提问,以有效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福满.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课堂实效[J].新教师,2015(3).

[4]吴丽红.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3)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体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抓不变量巧解题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