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广度、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015-03-11 03:19谢富纪陈宏权王海花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10期

孙 旭,谢富纪,陈宏权,王海花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2.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开放式创新广度、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孙旭1,谢富纪1,陈宏权1,王海花2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30;2.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与外部主体合作成为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22个城市1279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来探讨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广度显著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环境中区域竞争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正向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区域竞争环境与公共行政环境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人文社会环境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广度;区域竞争环境;公共行政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企业创新绩效

本文借鉴有关企业与外部主体合作多样性的研究[1-6],提出开放式创新广度的概念,即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高校等机构合作交流的多样性大小,多样性大小的计算方法借鉴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思想和方法。本研究在企业合作主体多样性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因素,综合探讨外部环境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作用机理。

1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1.1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企业合作的不同主体中,供应商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产品成本方面的专业性知识;顾客可以为企业提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构思与想法;竞争者可以共同分担研发成本,加快市场开拓与渗透;高校或研究机构可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分析。Beers 和Zand[2]认为合作主体的多样性加强了合作主体间的信任程度,减弱了在本地知识搜寻的障碍[7],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同时,企业习得的互补、跨学科知识,有利于企业汲取更多隐性知识[8],进而促进企业创新。企业拓宽开放式创新广度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提出假设H1: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

1.2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现有很多文献已实证证明,外部环境中人才竞争力环境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生活基础设施环境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4-5]。因此,本研究只讨论企业所处区域竞争环境、公共行政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1)区域竞争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区域竞争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城市中,竞争者的成长发展水平。区域竞争环境有助于创新资源在区域内扩散、整合与优化,由于知识溢出具有强烈的地理有界性,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了企业与区域内其他企业之间的知识流通,企业通过互动学习汲取知识溢出成果,在知识网络结构中实现组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创新绩效[9]。因此提出假设H2a:区域竞争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

(2)公共行政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公共行政环境是指区域内司法、行政部门营造的区域制度环境。制度规范的产生和扩散会形成区域内的“宏观文化”,会导致区域内的企业具有同质性和思维定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企业创新。公共行政环境越严格,企业面对的外部“强制性”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表现出风险规避行为,这会造成企业创新缺乏新颖性和竞争力,削弱了企业创新绩效[10]。因此提出假设H3a:公共行政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作用。

(3)人文社会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人文社会环境包含社会公平性、社会协调性、社会包容性三个方面。硅谷鼓励冒险、鼓励合作、善待失败的文化成就了它的成功,优质的文化为区域内企业的不断创新提供了足够的养分与土壤。社会公平性越高、协调性越好、包容性越强,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与文化,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创新[4]。因此提出假设H4a:人文社会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

1.3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

(1)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区域竞争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在区域竞争较激烈的条件下,一方面,开放式创新广度增大会增加组织间的重叠知识,减小知识距离,不利于组织间知识转移与创新开发[11];另一方面,过多地利用外部资源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内部研发部门的战略性地位,造成对外部主体的依赖性,不利于日后创新[12]。区域竞争环境的激烈弱化了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2b:区域竞争环境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公共行政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的增加增大了企业与合作主体解除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为企业带来了知识产权风险的问题。已有研究验证了知识产权风险对企业研发合作、创新收益有负面影响[13]。公共行政环境的优化,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了因合作而对双方主体产生的义务,减少了合作失败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积极有效地保障了企业创新。因此提出假设H3b:公共行政环境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3)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人文社会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人文社会环境会对企业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企业文化获得相对的独立性与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通过影响企业员工,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会促进创新活动的实现以及产业化,促进企业获取更多知识,提高了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利用率[9],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被加强。因此提出假设H4b:人文社会环境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概念模型

2研究样本与变量设计

2.1样本与数据选择

企业层面的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针对2011年2700家民营或私营企业的调查数据[14]。为保证数据样本的随机无偏性以及与城市指数数据相匹配,选择了来自22个城市分属11个类别的1279家企业。经过统计分析,最终样本与原始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与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有效对接,本研究选择了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15]中企业所在城市的各外部环境指数。研究对象所在城市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具有重要经济科技地位的城市,保证了样本的广泛性和典型性。

2.2变量测量

(1)开放式创新广度。本研究借鉴Laursen和Salter的测量方法,引入HHI的计算思想,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广度,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越大,数值越接近1。

(1)

i=供应商、顾客、竞争者、高校或研究机构等

(2)

(3)

(2)外部环境变量。区域竞争环境指数等于区域环境的包容性、环境可提供的盈利性、区域中其他企业的营销能力、企业的管理、文化能力等五个指标得分的平均值;公共行政环境指数等于司法机构竞争力指数、行政机构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人文社会环境指数等于社会公平指数、社会协调指数、社会包容指数的平均值。

(3)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基于Gemünden对创新绩效的研究[16],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方面涉及内容中选取7个指标测量(企业是否引入新技术和设备以改善产品和生产过程、是否生产过程中引入新的质量管理控制步骤、是否引入新的管理程序、是否开发出新产品或服务、是否改善现有产品或服务、是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否提高企业生产灵活性)。

(4)控制变量。为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控制公司类型即是否是某一个公司的附属公司;公司上市情况;公司规模;公司是否采用海外技术;公司国内外市场定位;R&D投入以及行业虚拟变量。

3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

3.1描述性统计与回归结果

本研究中涉及的各变量描述性统计量及相关系数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明显小于0.5,表明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各模型均以企业的创新绩效为因变量。用模型1和模型2检验H1,模型1为只加入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开放式创新的广度。用模型3~8检验其他假设。

表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

注:***p<0.01,**p<0.05,*p<0.1。

表2 开放式创新回归模型

通过以上回归,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

模型2展示了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22.21,p<0.010。假设H1得到支持。

模型3检验了在加入区域竞争环境变量后,它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1.462,p<0.050。假设H2a得到支持;模型5检验了在加入解释变量(公共行政环境)后,公共行政环境因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假设H3a未得到支持;模型7检验了在加入解释变量(人文社会环境)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2.432,p<0.050。假设H4a得到支持。

模型4检验了在加入解释变量(开放式创新广度)及调节变量(区域竞争环境)后,交互项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β=-24.490,p<0.100。并且模型4比模型3的解释能力显著增加,假设H2b得到支持;模型6检验了在加入解释变量(开放式创新广度)及调节变量(公共行政环境)后,交互项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β=-48.850,p<0.010。H3b虽未得到支持,但得到了与预期反向的显著性结果;模型8检验了在加入解释变量(开放式创新广度)及调节变量(人文社会环境)后,交互项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假设H4b未得到支持。

3.2结果讨论

开放式创新广度的增加,有助于企业从合作组织间吸收、消化、共享、集成、利用以及创造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知识链。当企业的创新成果需要大范围的商业化时,企业对外部知识资产的需求性就越高,越倾向于实行对外开放,增加开放式创新广度以获取更好的创新资源,进行更高效的创新活动。

区域竞争环境促进了企业创新,却减弱了开放式创新广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区域竞争环境指数较高时,区域内聚集的知识更容易实现知识溢出,组织间更容易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然而,此时拓宽开放式创新广度会增加不同合作组织之间的知识冗余,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弱化了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公共行政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却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随着国家法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尽管区域城市间公共行政环境会有差异,但企业都遵守市场规则来进行创新活动,因而公共行政环境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合作所涉及的法律步骤增多、过程复杂化及审查周期加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可以对更多地区和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检验。

人文社会环境显著影响创新绩效,但对于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创新氛围及精神保障;不同地区难以通过改善提高人文社会环境来促进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与近十年来中国各城市开放度普遍改善、城市间人文社会环境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有一定的联系。

4结论与建议

鉴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重要性以及原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从外部角度分析了开放式创新广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2011年中国22个城市1279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开放式创新广度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区域竞争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并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公共行政环境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人文社会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针对有关实证结果,对中国企业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环境,打开组织边界,增加开放式创新广度,充分利用组织外部的创新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企业创新。②企业进行外部资源探索时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过程作用机理不同。为了实现创新,企业应实现广度策略与环境的有效匹配,进而提高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1]王海花,谢富纪.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测量——基于结构洞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7(7):134-145.

[2]Van Beers C,Zand F.R&D Cooperation,Partner Diversity,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2):292-312.

[3]Jiang R J,Qingjiu T T,Santoro M D.Alliance Portfolio Diver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0):1136-1144.

[4]徐彪,李心丹,张珣.区域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9):147-156.

[5]郝敬鑫,徐彪,张珣.区域背景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基于工业制造企业绩效的方差成分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59-64.

[6]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13-24.

[7]Rosenkopf L,Nerkar A.Beyond Local Search:Boundary Spanning,Exploration and Impact in the Optical Disk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287-306.

[8]Lim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Semiconductor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1981—1997)[J].Research Policy,2004,33(2):287-321.

[9]邬滋.知识溢出的局域性与区域创新绩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7):30-34.

[10]谭劲松,何铮.集群研究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07,(12):140-147.

[11]李纲,刘益.组织间的重叠知识与知识转移的关系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8,(02):211-213.

[12]Johnsen T E,Ford I D.Manag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Findings from Exploratory Interviews[C].The 16thAnnual MP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Bath,Bath,UK,2000.

[13]郭玉明,祁红梅.资源视角下知识产权风险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0):97-101.

[14]World Bank Survey.China 2012 Implementation Report[M].World Bank,2012.

[15]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6]Gemünden H G,Ritter T,Heydebreck P.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Innovation Success: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German High-tech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996,13(5):449-462.

(责任编辑沈蓉)

The Breadth of Open Innovation,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un Xu1,Xie Fuji1,Chen Hongquan1,Wang Haihua2

(1.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open innovation context,cooperating with partner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innovate.This paper examined the impact of breadth of open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1279 manufacture corporations in 22 cities in China.Our findings show that breadth of open innovation,regional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social humanistic environment have strong effects on performance;regional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breadth and performance;social humanistic environment is not critical in moderating between breadth and performance.At last,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Key words:Breadth of open innovation;Region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Public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Social humanistic environment;Innovation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孙旭(198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13AZD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7137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