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政策研究

2015-03-11 03:19邓学来徐志云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李 婷,邓学来,徐志云

(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基于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政策研究

李婷1,邓学来2,徐志云2

(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2.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摘要:影响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政策环境建设。本文重点分析创新链与创新政策、创新型企业与创新政策。提出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政策体系的构成,并分析创新政策对创新链的影响作用;同时,分析创新型企业的政策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基于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创新政策设计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创新链;创新政策

1创新链、创新型企业与创新政策

1.1创新链

创新过程是创新要素在创新目标下的组合及其实现过程,一般要经历创意、研发、物化、产品和销售这样一条完整的链条,即创新链。

创新链分为感性、概念化、开发和生产运营四个阶段,期间经历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经过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过程。企业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形成技术创新链,共同来完成新产品的开发[1]。代明等研究认为,对创新活动发挥作用的上下游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孵化器、实验基地等中介机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能源物流后勤等保障系统都可以称作创新节点。这些创新节点相互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在经过交互作用后可实现一项或一系列的创新同时取得相应的成果[2]。本文认为创新链是由创意研发、知识物化、产品成形、市场营销4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

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模型的构建包括创新支持系统和创新平台建设两方面。创新支持系统是创新链的重要支撑条件,包括智力支持系统(如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增加人才交流机会)、发展支持系统(如设立创新基金、加快研发孵化、增强创新扩散)、环境支持系统(如园区管理、创新文化、政府政策)和基础支持系统(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四个方面;创新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这两方面都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激励[3]。

1.2创新型企业特征

(1)创新性。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综合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体制、管理和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及保障[4]。

(2)持续性。延续的技术创新目标、持续的创新动力机制、能动的创新过程、适宜的创新战略、实效的创新活动、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即为企业创新的持续性[5]。

(3)开放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要素间流动的速度和效率不断加速。因此,创新型企业只有集聚和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如产学研合作、人才吸引等[5]。

(4)知识性。专利、专有技术、品牌商标、设计文件等这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即为企业创新知识成果的集中体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创新过程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可谓是创新型企业缺一不可的构成要素[6]。

(5)内生性。内生性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创新型企业发展是基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的“内生式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人力、文化、智力和物资等“内生资本”上的。创新型企业内生性表现在企业基本条件、创新基础和能力、人才吸引及创新文化等方面[6]。

(6)风险性。创新型企业存在高风险性的原因为:一是创新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这种投入能否顺利地实现价值补偿,受到来自技术、市场、制度、社会、政治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二是竞争过程中存在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等研究出的创新成果由于信息的泄露而被竞争对手获知,进而失去意义;三是由于对未来环境无法实现精准预测而导致计划的风险性[7]。

(7)有机性。有机性是指企业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而进行的持续学习、开拓创新、系统地持续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企业创新基础和能力、战略创新、创新文化等均体现有机性。

1.3创新政策工具

创新政策是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结合,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并将创新政策分为供给政策工具、环境政策工具、需求政策工具[8]。张雅娴提出供给面政策工具可由人力资源培养、信息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构成,其主要目的是为改善技术创新相关要素的供给状况;环境面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财务金融、税收优惠、法规管制、策略性措施等方式为科技活动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来影响和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需求面政策工具则是通过政府采购、外包、贸易管制、海外机构等方式来开拓和稳定新技术应用市场,最终实现减少市场不确定性的目的[9]。赵筱嫒等指出,供给政策工具包括:教育培训、科技信息支持、科技基础建设、科技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环境政策工具包括:目标规划,财务金融,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管制等;需求政策工具包括:政府采购,贸易管制,外包等[10]。

2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政策体系构成

创新链各环节存在的不同风险,对创新政策提出了不同的需求。根据创新链的特点,提出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政策体系的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政策体系构成

2.1拉动创新链的需求面政策

为了拉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需求面政策致力于增加新需求、改善创新条件,刺激市场的出现或重构新的市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公共采购及商业化前采购等;推进市场化的外包和技术贸易;贸易管制[11]。

创新链末段环节,即市场营销环节的市场风险最大,随着链条向前延伸市场风险逐渐减少。需求面政策工具更多地表现为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拉动力,通过对市场的直接作用,拉动整个创新链。

2.2推动创新链的供给面政策

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供给面政策致力于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改善技术创新相关要素的供给,最终实现推动创新型企业的产出和供给的目标。主要政策工具包括人才队伍、科技支持、信息支持、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等。

创新链初始环节,即创意研发和知识物化环节的技术风险最大,随着链条向后延伸技术风险逐渐减少。供给面政策工具更多地表现为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推动力,通过对创新资源的直接作用,推动整个创新链。

2.3支撑创新链的环境面政策

环境面政策指政府通过环境面政策影响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可细分为财务金融、税收优惠、知识产权和标准、策略性措施等。

资金风险和管理风险存在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之中,环境面政策工具是间接影响并支持创新活动,作用于创新链的各个环节之中。

供给面创新政策与需求面创新政策对创新链是直接发生作用,在创新链不同阶段中各有侧重,配合使用。在前期,以研发投入为主的供给面政策为主;在中期,供给面政策与需求面政策相互配合;在后期,特别是进入市场竞争环节,以需求面创新政策为主,供给面政策力度开始逐渐减小,更多的是去关注下一个创新链中创意研发环节。环境面创新政策的不同工具支持创新链的各个环节,环境面创新政策不是针对直接的市场活动,是间接对创新链运行产生影响作用,通过做好引导创新方向,合理配置资源,弥补市场失效,在其企业创新外部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3创新型企业政策需求

3.1创新性对政策的需求

创新性对政策的需求是内容全面。从涉及内容(对象)的范围来看,创新贯穿于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管理、文化、制度、运营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创新政策对创新链的每一个环节(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予以支持,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技术领域的创新。

3.2持续性对政策的需求

持续性对政策需求是时间范围要覆盖创新链全过程。从时间跨度来讲,创新贯穿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持续性意味着创新过程是构思一代、研发一代、生产制造一代、市场营销一代的周而复始过程。因此,不仅要对位于创新链中端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成型给予政策支持,还要通过政策对创新链前端的创意激发和后端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予以关注,特别是创意激发阶段的风险程度更大。

3.3开放性对政策的需求

开放性对政策的需求强调的是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其对政策的需求表现为对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公共研发平台等的支持力度上。

3.4有机性对政策的需求

有机性对政策的需求是完善的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创新型企业有机性包括三个层次:战略层次的有机性;组织层次的有机性;生产经营层次的有机性。三个层次之间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此,需要通过政策保障来加强对创新型企业战略导向、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3.5知识性对政策的需求

知识性对政策的需求是支持知识产权产生与保护,扶持高新产品。创新型企业的知识成果集中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因此,需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形成的如专利、专有技术、设计文件、品牌商标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的保护。

内生性对政策的需求是关注人力资本、文化资本、智力资本、物资资本等内生资源。创新型企业发展是内生式的发展,是基于自身资源的发展。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政策主要是人才队伍建设与激励措施;在智力资本方面的政策是企业专有技术和研发能力方面的支持;在物资资本方面的政策是财政引导、企业创新基础设施;在文化资本方面是战略导向、创新意识和政策保障。

3.7风险性对政策的需求

风险性对政策的需求是战略导向、财税与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的风险涉及管理、技术、生产、财务和市场风险。因此,需要完善创新环境的法律体系,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氛围;如通过财政政策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健全技术开发机制来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人才激励机制来发挥优秀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科技贷款基金、风险投机公司等来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4基于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创新政策设计

4.1创新型企业激励政策设计思路

创新链的核心主体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以此为重点,按照创新链模型各个创新环节的顺序,结合创新型企业的七大特点,从创新链和创新型企业对科技政策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创新型企业创新政策的设计。

4.2创新型企业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

(1)创意研发。创意研发阶段风险性强,供给面的政府研发资金投入、技术和市场信息支持,环境面的税收优惠(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免征研发设备税,风险投资以及人员激励等),需求面的外包政策工具等都是针对此阶段的技术、资金和人员等风险;国际国内区域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条件资源平台、研发共享平台、研究机构基础设施,以及政产学研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扶持等则是满足创新型企业开放性的政策需求;企业创新战略导向、政产学研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创意研发有机性的政策要求;创意研发的内生性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和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6-7]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8-9]。张念洁等[6]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药材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农药残留量,结果精确性、稳定性较好,检出限0.01 mg/kg。李福琴等[8]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试草莓中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方法可行,灵敏度更高,定量限在2.1~14.1 μg/kg。笔者参照已有研究文献,利用HPLC- MS/MS分析甲基硫菌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和残留量,旨在为农业合理用药、确定休药期、制定马铃薯中残留限量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2)知识物化。知识物化是创新链的关键。本阶段最核心的体现是知识性,对于如专利、专有技术、设计文件、品牌商标等自主知识产权,相应的政策工具有环境面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如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资助和奖励等,以及财务金融政策工具,如科技贷款、保险、质押贷款、风险投资等;供给面的技术支持、信息支持和科技基础设施是知识物化阶段降低风险的有力手段;开放性要求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公共研发平台等;知识物化有机性的政策要求是具有效率和活力的新型企业创新组织体系;内生性依旧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和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工具。

(3)产品成型。产品成型是创新链的主干,是通过产品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连接。这一阶段的风险性和前面两个阶段区别是伴随技术风险的变小市场风险在加大,财务金融、产业集聚和扶持是应对风险的政策工具;产品成型阶段的知识性更多表现在企业的品牌、商标以及标准;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是满足开放性要求的环境面政策工具;内生性对物资设备方面可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工具,如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加速折旧政策,对人员可采用多种激励政策;产品成型的有机性更多是生产经营层次的有机性,是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内容。

(4)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创新链的终端,是创新技术和产品最终在市场上的检验环节,同时市场检验的过程和结果又为创新链其他环节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这一阶段更多是面对市场和企业运行,需求性创新政策是主要的政策工具。公共采购是这一阶段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风险,此外还可通过交易市场,带动专利市场、专利银行等多种科技金融模式,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保障;市场营销的知识性不仅涉及品牌、标准,还应包括新的创新营销模式和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开发性表现在国际国内市场开拓与合作。

5以河北为例基于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政策分析

5.1整体情况

(1)供给面政策,涉及人才队伍20项政策,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技术和资金支持34项,时间跨度为2001—2012年;信息支持类4项政策,时间跨度为2003—2012年;基础设施27项政策,时间跨度为2002—2013年。供给面的4类政策中信息支持类政策数量较少,起始年份稍晚。

(2)环境面政策,涉及科技金融26项,时间跨度为2006—2013年;税收优惠41项政策,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知识产权和成果11项,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策略性措施25项,时间跨度为2000—2012年。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和成果政策数量较少,科技金融方面的政策是近些年才开始制定的。

(3)需求面政策,涉及政府采购内容的政策25项,时间跨度为2000—2012年;涉及外包的政策仅1项,即《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

5.2重点创新政策的梳理分析

(1)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类政策涵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激励人才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其中人才激励7项、人才培养6项、人才引进5项、科技人员创新创业2项。河北省在人才引进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出台的典型政策有《关于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办法》、《关于支持“千人计划”人才在河北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

(2)信息支持。已出台的信息支持政策数量较少,仅有4项,这方面政策保障力度尚需加强,河北出台的代表性政策是《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强技术信息服务。

(3)技术和资金支持。在技术和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科技计划5项、专项资金19项和引导资金10项。河北制定的典型政策有《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河北省发改委、财政厅关于2014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公共服务平台方面10项,研发平台方面15项,科技园区2项。河北出台的典型政策有《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等。

(5)科技金融。在科技金融支持方面,河北省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总体看,涉及信用贷款的政策7项、担保的政策5项、科技保险6项、风险投资4项、融资4项。具有代表性的政策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6)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国家和河北省重点关注的一个政策领域。其中涉及加速折旧的政策就有9项、免收所得税的政策6项、先征后退的政策4项、税额抵扣的政策11项、加计扣除的政策11项。河北出台的典型政策有《河北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等。

(7)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6项政策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成果转化主要是指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相关政策5项。河北制定的典型政策有《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办法》等。

(8)策略性措施。从目前的策略性措施来看,战略导向性政策14项、科技合作3项、创新联盟3项、环境建设1项、组织管理4项。河北制定的典型政策有《关于切实做好河北重点高校与中央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促进科技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河北省科技厅关于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以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

(9)政府采购。政府购买一般包括直接购买并消费促进新型科技成果及技术推广和通过构建一套采购体系来协调其他购买者,进而推进有先进研发能力的组织或产业发展壮大这两种形式。河北制定的典型政策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

5.3结论

(1)基本覆盖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但呈现出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较多、较完善,而需求面政策数量少的特点。在政策制定数量上,主要集中在人才队伍、技术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财务金融、基础设施、政府采购等方面;在知识产权和成果、信息支持方面数量较少;外包和贸易管制方面政策基本处于空白。

(2)需要补充完善符合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特点的政策。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多是位于创新链稍后环节,而创新型企业产品成型和市场营销阶段会有不同的政策关注点,比如在知识性方面,对成果转化、品牌、标准、商标、创新营销会提出政策需求;在营销阶段会期待交易市场方面的政策。

(3)河北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促进本地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创新政策,并且有些方面的政策内容也较全面,比如人才队伍、税收优惠、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但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以人才队伍政策为例,目前这方面有20项政策,涉及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团队建设和创新创业等各个方面,但仍然存在着高精尖人才不足,院士人数较少,吸引人才能力较弱及人才外流的现象。

(4)在策略性措施中,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方面的政策保障较少,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数量较少。目前正处于京津冀创新协作共同体的大背景,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政策和环境建设政策少,会不利于河北迎接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5.4建议

(1)加大需求侧创新政策。建议采用加大对终端的直接财政补贴、间接进行消费者宣传、标签等方式来推动私人需求;在公共采购政策工具方面要不断加强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导向;在商业化前采购政策工具方面要以技术研发采购为主;加大外包和贸易管制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

(2)加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政策。为了缩小京津冀之间的政策差距,可通过对河北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最终实现通过协同发展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的目标。

(3)加大科技服务业创业政策。应围绕科技服务业重点任务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比如在合伙制和有限合伙制方面、在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与开放服务方面、在“后补助”方面加强政策保障的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对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4)加大创新政策的执行与评价。推动国家和省现有的支持创新型企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政策培训与跟踪督导,促进政策执行。不断完善和强化创新政策的评价,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的正面影响,尽可能缩小对市场的干扰,实现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双,顾新,吴绍波.技术创新链的结构、形成与运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5).

[2]代明.创新链解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

[3]龚发金.创新链: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新区,2010,(9).

[4]刘立.创新型企业及其成长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5]陈勇星,李国栋,谭浩俊.创新型企业及其基本特征[J].江苏商论,2007,(4):108-109.

[6]李俊.创新型企业成长激励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7]刘耀.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9.

[8]Rothwelll R,Zegveld W.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Preparing for the 1980s to1990s[M].France Printer,London.1981.

[9]张雅娴,苏竣.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及其在中国软件产业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9,(1).

[10]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1):52-56.

[11]常静.重视发展需求侧的创新政策[N].科技日报,2012-10-29.

(责任编辑谭果林)

The Policy Research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Chain

Li Ting1,Deng Xuelai2,Xu Zhiyun2

(1.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ang 050031,China;2.He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Abstract:Poli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chain and innovation policies,as well as between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innovation policy are focused on in this paper.It puts forward the composing of innovation policy system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novation policy to innovation chain,and discusses the policy need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Then,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policy framework and main content are proposed.

Key words:Innovative enterprise;Innovation chain;Innovation policy

中图分类号:G063.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婷(1968-),女,河北邯郸人,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12

项目基金: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激励政策设计研究”(134576217D),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石家庄战略新兴产业之太阳能发电的技术”(145790145A)。

猜你喜欢
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识别模型研究
我国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财务保守战略下的创新型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法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研究
企业开放式创新特征的归纳性分析
我国橡胶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创新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以技术创新集群提升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