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词-空位域”与英汉语中的关系化

2015-03-16 00:48上海外国语大学许余龙
外文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指派空位代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 许余龙

“填充词-空位域”与英汉语中的关系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 许余龙

本文采用Hawkins(2004, 2014)提出的“填充词-空位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检验了该理论模型用于解释英汉语中关系化时的有效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的主要差异表现为:汉语具有主语位置上的属格语(GENSU)和直接宾语位置上的属格语(GENDO)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即关系化GENSU时一般都可以采用空位策略,关系化GENDO时则通常必须采用复指代词策略,不能采用空位策略;而英语则不存在这种不对称现象。本文认为,产生汉语GENSU和GENDO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汉语中的GENSU可以比较容易地重新分析为话题。

填充词-空位域;关系化;对比研究;属格语

1.引言:关系化及其所受制约

关系化是对句中某个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所做的一种句法操作。例如,下例中的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位置上各有一个名词短语“张三”、“一本书”和“李四”。

(1)张三拿了李四一本书。

如果对主语和直接宾语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张三”和“一本书”分别进行关系化操作,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关系从句:

(2)Øi拿了李四一本书的那个人i(关系化主语)

(3)张三拿了李四Øi的那本书i(关系化直接宾语)

其中的“Ø”是进行关系化操作后,被关系化名词短语在原来句子中所占据的句法位置上留下的一个空位,分别与关系从句中的中心名词“人”和“书”同指(用相同的下标表示)。

如果要对间接宾语位置上的名词短语“李四”进行关系化操作,则似乎较为困难一些,因为此时不再可以简单地在原来的句法位置上留下一个空位就行了,而需要在此位置上添加一个与中心名词同指的复指代词“他”,如下面的(4):

(4)张三拿了他i一本书的那个人i(关系化间接宾语)

由此可见,在对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进行关系化操作时,具有难易程度的不同。

为了探讨世界上不同语言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所表现出的难易程度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并对此做出统一的解释,Keenan & Comrie(1977)提出了著名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以下简称NPAH)这一跨语言蕴含共性假设。该假设认为,一个句子中,在由名词短语充当的主语(SU)、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O)、旁语(OBL)、属格语(GEN)和比较宾语(OCOMP)等各类句子成分中,SU比DO具有较高的可及性,DO又比IO具有较高的可及性,依次类推,构成如下一个从左到右依次递减的线性可及性等级序列(其中的“>”表示“比后一个可及性高”):

(5)SU > DO > IO > OBL > GEN > OCOMP

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表现为:位于该等级序列左边的名词性成分,总是要比位于右边的名词性成分具有较大的适宜性;反之则要受到较大的限制,甚至完全不可能。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表现为:由于受各自语法体系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不同语言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在NPAH上的切分点位置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可能在DO上,有的可能在IO上。在切分点左边的名词短语可以用较为简单的方式关系化,即可以采用无格空位策略,如上面例(2)和(3)中的“Ø”;而切分点右边的名词短语则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方式关系化,即需要采用有格策略,如采用有格标记的关系代词或介词,或如上面例(4)中的复指代词“他”。

Keenan & Comrie(1977: 88)进一步假设,NPAH具有心理现实性,即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直接反映了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语言理解和产出时的心理认知加工难易程度。但是他们并未对此做进一步的论证。

Hawkins(2004, 2014)的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从自己提出的总的“运用-语法对应假设”(Performance-Grammar Correspondence Hypothesis,以下简称PGCH)出发,具体论证了NPAH在语言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心理现实性,提出了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关系化时的处理复杂度计算方法。

下面将首先介绍Hawkins(2004, 2014)提出的“填充词-空位域”(Filler-Gap Domain,以下简称FGD)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以此为依据而重新归纳的NPAH,然后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来检验该计算方法的跨语言有效性及尚存问题,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原因。

2.“填充词-空位域”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Hawkins提出的PGCH认为,语料中的句型选择偏好和心理语言学中的加工难易程度研究都有证据表明,不同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具有约定俗成的句法结构,这些结构对应于其在语言运用中的优先选用程度(Hawkins 2004:3, 2014:3)。就语言中的关系化而言,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的难易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在句法加工时所必须处理的最小“填充词-空位域”的大小来确定。与名词短语关系化操作相关的FGD定义如下(根据Hawkins 2004:175, 2014:174中的定义简化):

(6)填充词-空位域(FGD)定义

填充词-空位域是在空位确认和加工处理时必须经过的路径中,由受填充词的母节统制的终端和非终端节点所构成的最小集合;就由次范畴化而来的空位而言,该路径将填充词连接到一个与其同标的次范畴指派词,因而包含了,或扩展到空位所依存的次范畴指派词指派的其他论元。

所谓“次范畴指派词”(subcategorizer)是指动词(V)、介词(P)和属格标记(Poss)等一类可以指派论元的词或语素。Hawkins认为,动词可以将与其相邻的名词短语指派为主语、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介词可以指派间接宾语或旁语,属格标记可以指派属格语。

基于以上定义,Hawkins进一步提出了最小FGD的计算方法,计算出NPAH中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关系化时所必须处理的节点数。比如,如果最简单的关系从句用如下的结构图(根据Hawkins 2004: 178上的7.10略做改动;其中每一短语中直接成分的语序未定;Ni表示关系从句中的中心名词,即关系结构中的填充词,在关系从句加工时需要将其与关系小句中一个与其具有相同下标的次范畴指派词相连接;NPSU和NPDO等,以及NSU和NDO等,分别表示SU、DO、IO、OBL、GENSU、GENDO、GENIO、GENOBL等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以及其中的中心名词)来表示的话。

(7)最简关系从句结构

那么,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关系化时所必须处理的节点数如下面的(8)所示(根据Hawkins 2004: 179上的7.11略做改动;其中“RQ”表示“需要包括”,即FGD定义中的“扩展到”):

(8)各句法位置上名词短语关系化的最小FGD值

最小FGD值 包含节点

SU=5 {Ni, NP, ViVP, S}

DO=7 {Ni, NP, ViVP, NPSU, NSU, S} (RQ SU)

IO=9 {Ni, NP, ViVP, NPSU, NSU, NPDO, NDO, S} (RQ DO & SU)

OBL=9 {Ni, NP, PiPP, NPSU, NSU, V, VP, S} (RQ SU)

GENSU=9 {Ni, NP, PossSUi, PossPSU, NPSU, NSU, V, VP, S}

GENDO=11 {Ni, NP, PossDOi, PossPDO, NPSU, NSU, NPDO, NDO,V, VP, S} (RQ SU)

GENIO=13 {Ni, NP, PossIOi, PossPIO, NPSU, NSU, NPDO, NDO, NPIO, NIO,V, VP, S} (RQ DO & SU)

GENOBL=13 {Ni, NP, PossOBLi, PossPOBL, NPSU, NSU, NPOBL, NOBL, PP, P,V, VP, S} (RQ SU)

上面提到的(7)中“每一短语中直接成分的语序未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世界上不同语言的基本语序有很大差异。比如,就关系从句中的中心名词Ni与关系小句S的相对语序而言,英语是Ni在前,S在后,如(7)表面上显示的顺序那样;而汉语刚好相反,是S在前,Ni在后。上述规定使(7)具有跨语言普遍性,即在(7)中,每一短语中直接成分的实际语序并未确定,可视语言而异。

上面(8)中所列各最小FGD值反映了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关系化时的处理复杂度:FGD值越大,说明处理复杂度越高,难度越大,可及性越低;FGD值越小,说明处理越容易,可及性越高。因此,根据上列最小FGD值,Hawkins(2004: 177)将NPAH重新归纳如下:

(9)Hawkins论证和重新归纳的NPAH

SU > DO > IO/OBL > GEN

这一排列顺序完全依据各句法位置上名词短语的最小FGD值的大小,最左边的SU最小,为5,以后依次递增,从而为Keenan & Comrie(1977)的NPAH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其中IO和OBL最小FGD值相同,都是9,因而在Hawkins重新归纳的NPAH中合并在一起;OCOMP没有包括在内,因为OCOMP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差异较大,Keenan & Comrie也没有为其提供系统的语料数据;GEN排在最后,因为GENSU、GENDO、GENIO、GENOBL的平均最小FGD值最大。

Hawkins认为,NPAH的跨语言理论预测是,在一种语言中,如果NPAH上一个可及性较低的名词短语用无格空位来关系化是合法的,那么所有比其可及性高的名词短语用无格空位来关系化也都是合法的;如果NPAH上一个可及性较高的名词短语用复指代词来关系化是合法的,那么所有比其可及性低的、可以关系化的名词短语用复指代词来关系化也都是合法的。世界上的语言在关系化时,虽然无格空位(下面在不发生混淆的情况下简称为“空位”)和复指代词之间在NPAH上的具体切分点(cut-off point)位置不同,但都需要遵循上述共性制约。下面表1列出了一些代表性语言在NPAH上的切分点(选自Hawkins 2014: 23,Table 2.1)。

表1 一些语言关系化时在NPAH上的切分点

上表显示,阿拉伯语和基里巴斯语的切分点在DO上,比DO可及性高的SU可以用空位来关系化,但DO以及比DO可及性低的IO/OBL和GEN都必须用复指代词;希腊语和豪萨语的切分点在IO/OBL上,比IO/OBL可及性高的SU和DO可以用空位来关系化,但IO/OBL和比IO/OBL可及性低的GEN都必须用复指代词;波斯语和希伯来语的情况与阿拉伯语和基里巴斯语有些相似,切分点也在DO上,所不同的是DO有时可以用空位,但有时却需要用复指代词。

在Hawkins(2014: 23)上的Table 2.1中,汉语(北京话)也被列为与波斯语和希伯来语同一类型的语言。下面让我们以Hawkins重新归纳和阐释的NPAH普遍语法理论假设作为共同参照点,来具体考察英汉语中的关系化。

3.“填充词-空位域”与英语中的关系化

首先来看英语中的关系化是否在整体上符合上面(9)中Hawkins论证和重新归纳的NPAH的预测。

Hawkins(2014: 22)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英语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关系化时遵循NPAH共性原则(为了与FGD定义和最小FGD值的计算方法一致,原例中填充词与空位或复指代词之间的同标,改为填充词与空位或复指代词的次范畴指派词同标):

(10)a.the professori[that Ø wroteithe letter](SU;空位)

b.the professori[that the student knowsiØ](DO;空位)

c.the professori[that the student showed the book toiØ](IO/OBL;有格空位)

d.the professori[that the student knows hisi/*Øison](GENDO;复指代词)

其中,(无格)空位和有格空位的区别是,像由write和know这样的及物动词充当的次范畴指派词,可以将与其邻近的名词短语或空位指派为主格(SU),也可以指派为宾格(DO),因此是无格标记的;而介词to充当次范畴指派词时,只能将与其邻近的名词短语或空位指派为旁格(即介词宾语),做句中的IO或OBL,因此是有格的。上列例句表明,英语中DO的可及性比SU低,DO采用空位来关系化合乎语法,那么比其可及性高的SU用空位来关系化也确实是合法的。而比DO可及性低的IO/OBL和GENDO则不能用空位来关系化,只能用有格空位或复指代词来关系化。这说明英语中的关系化在整体上是符合NPAH的理论预测的。

许余龙(2012)对实际英语语料中出现的416个关系从句的分析同样表明,英语中的关系化符合NPAH的理论预测。而且进一步对英语中GEN的关系化分析表明,无论是主语位置上的GEN,即GENSU,还是直接宾语位置上的GEN,即GENDO,在关系化时都必须采用复指代词策略,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其中的(11b)=(10d))。

(11)a.the professori[that hisi/*Øison read the book](GENSU;复指代词)

b.the professori[that the student knows hisi/*Øison](GENDO;复指代词)

这是因为,根据上面(8)中的最小FGD值,GENSU的可及性虽然比GENDO高,分别为9和11,但仍然达不到可以用空位来关系化的DO的水平(其最小FGD值为7),因此也只能采用复指代词策略来关系化。

4.“填充词-空位域”与汉语中的关系化

依据最小FGD值来确定NPAH的一个好处是,这一标准具有更大的跨语言可比性,可以更全面地检验NPAH的跨语言普遍性。这是因为Keenan & Comrie(1977)所说的有格和无格两大类关系化策略之间的对立,在汉语等一些没有关系代词的语言中仅体现为复指代词和空位策略之间的对立。而最小FGD值反映的正是在理解关系从句时,大脑必须处理的从中心名词Ni(即填充词)到可以确定空位的形态语法和语义特征的次范畴指派词之间所包含的节点数。其理据是,要理解关系从句,必须建立起填充词与空位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在从左到右在线处理如下一个英语关系从句时(与上面(7)中对应的一些节点标注在关系从句的下面),

(12)[The man the boy saw Ø_]

[ Ni_[ [ NSU]NPsu[Vi]VP]S]NP

(is his teacher)

首先进入处理器的是NP中的the man,此时填充词Ni(man)的语法功能还不能确定;随后进入处理器的是NPSU(the boy),此时填充词的语法功能仍不能确定;直到处理到VP中与填充词同标的Vi(saw)时,才能确定填充词的语法功能是关系小句S中的直接宾语。因此,大脑在确定填充词与空位之间依存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处理的节点为7个,这便是关系化DO的最小FGD值。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6)中所列FGD定义中的“或扩展到”和(8)在具体计算最小FGD值时的“RQ”(需要包括)这一规定很重要,因为在与(12)对应的汉语直接宾语关系从句中,由于汉语关系从句是Ni在前,S在后,并具有SVO基本语序,连接填充词Ni到一个与其同标的次范畴指派词Vi的路径中并不包含NPSU。见下例:

(13)[ 小明___ 看见Ø_ 的那个男人 ]

[[ NSU]NPsu[[Vi]VP]S_Ni_]NP

(是他的老师)

但是,在从左到右在线处理这一关系从句时,首先进入处理器的仍然是NPSU(小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FGD需要“扩展到”次范畴指派词Vi指派的另一个论元,即SU;在具体计算所包含的节点时也“需要包括”SU。

另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关系从句中的Ni在前、S在后并具有SVO语序的一类语言(如英语)中,关系化SU时,在从Ni到其同标的次范畴指派词Vi的路径中并不包含DO,而且处理器在处理到次范畴指派词时,就能确定填充词的语法功能是关系小句S中的SU,因此不需要“扩展到”DO。如下例:

(14)[The boy that Ø saw the man ]

[ Ni[ [Vi[NDO]NPDO]VP]S]NP

(is a school pupil)

因为在对上例中的关系从句进行从左到右的在线加工处理过程中,处理到次范畴指派词Vi时,便可根据英语是SVO语序的特点,确定Vi前的空位“Ø”是SU,从而将其与中心名词Ni建立联系。因此,英语在关系化SU时,无论关系从句中有无直接宾语,最小FGD值都是5。

但是在汉语中,如果Vi有另一个论元DO的话,在关系化SU时,从Ni到Vi的路径中则包含了DO。如下例:

(15)[Ø看 见_ 小明__ 的那个男人 ]

[[ Vi[NDO]NPDO]VP]S_Ni]NP

(是他老师)

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在关系化SU时的最小FGD值与关系化DO一样,都是7。

由此可见,Hawkins在(9)中归纳的NPAH排序在一定程度上仅适用于像英语那样关系从句中的Ni在前、S在后并具有SVO语序的一类语言,因为在这类语言中,关系化SU时,在从Ni到其同标的次范畴指派词Vi的路径中并不包含DO,因而在计算最小FGD值时也不需要“扩展到”DO。而汉语则不同,汉语在关系化SU时,如果SU是动词的唯一论元,那么最小FGD值为5;但是如果动词含有另一个论元DO,那么最小FGD值为7,与关系化DO时的最小FGD值一样。

也就是说,在后一种情况下,汉语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SU和DO的可及性不相上下。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国内外对汉语主、宾语关系化的比较研究中会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些研究得出结论,SU可及性高,与宾语关系从句相比,主语关系从句具有加工优势(如Lin 2008;Lin & Bever 2011;Packardetal.2011;刘涛等2011);而另一些研究的结果却显示,DO可及性高,宾语关系从句比主语关系从句容易加工(如Hsiao & Gibson 2003; Suetal.2007; Chenetal.2008; Lin & Garnsey 2011; Gibson & Wu 2013; 陈宝国、宁爱华2008;周统权等2010;张强、杨亦鸣2010)。同时,这也说明,真正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或许是FGD定义及其计算方法,而各语言中具体的NPAH可能由于其特有的其他语法特征而略有不同,但根据FGD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所确定的NPAH仍具有跨语言共性。

下面让我们来看汉语中的关系化是否在整体上符合上面(9)中Hawkins论证和重新归纳的NPAH的预测。下面(16)中列出了与上面(10)中4句英语关系从句相对应的汉语关系从句:

(16)a.[Ø写i信的]那位教授i(SU;空位)

b.[学生认识iØ的]那位教授i(DO;空位)

c.[学生给i他看书的]那位教授i(IO/OBL;复指代词)

d.[学生认识他的i/*Øi儿子的]那位教授i(GENDO;复指代词)

从上面4句汉语关系从句来看,汉语中的关系化与英语一样,同样在整体上符合上面(9)中Hawkins归纳的NPAH的预测。

但是,如果进一步考察汉语中GEN的关系化,可以发现,虽然与英语一样,汉语在关系化GENDO时需要采用复指代词策略,但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可以用空位策略来关系化GENSU,见下面两句与上面(11)中对应的汉语关系从句:

(17)a.[Øi*此句中没有出现作为次范畴指派词的属格标记“的”,此种情况下,我们将填充词改为与空位同标。儿子读过那本书的]那位教授i(GENSU;空位)

b.[学生认识他的i/*Øi儿子的]那位教授i(GENDO;复指代词)

而根据上面(8)中的计算方法,GENSU的最小FGD值虽然比GENDO低(分别为9和11),但仍然达不到可以用空位来关系化的DO(最小FGD值为7)的水平,因此根据Hawkins归纳的NPAH的预测,也只能采用复指代词策略来关系化。

许余龙(2012)的初步语料分析也显示,在语料中出现的1236例汉语关系从句中,7例关系化GENSU的关系从句全部采用空位策略,而唯一一例关系化GENOBL的关系从句则是采用复指代词策略。

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在关系化GEN时的差异为:汉语表现出GENSU与GENDO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即GENSU可以采用空位策略来关系化,GENDO则不可以;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种不对称的现象,如上面(11)中的两句英语关系从句所显示,英语在关系化GENSU和GENDO时,都必须使用复指代词策略。Hawkins(2004, 2014)提出的“填充词-空位域”的计算方法,以及以此为依据而重新归纳的NPAH,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对汉语主、宾语关系化哪种较为容易的研究中会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但似乎仍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在关系化属格语时会出现上述GENSU与GENDO之间的不对称现象。

5.原因初探

汉语在关系化时出现的上述GENSU与GENDO之间的不对称现象似乎显示,Hawkins(2004,2014)提出的FGD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以此为依据而重新归纳的NPAH并不能完全解释汉语中的关系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Hawkins的FGD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确定汉语各句法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在关系化时的难易程度,还是由于汉语本身的一些句法特点导致了这种情况的产生?我们觉得,或许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具体而言,汉语的一个特点是,汉语中的属格标记“的”在不少场合可以省略,而英语则不行,试比较:

(18)a.他的爸爸是李刚→他爸爸是李刚

b.张三的手机被偷了→张三手机被偷了

(19)a.His father is John → *He father is John

b.John’s mobile phone was stolen→ *John mobile phone was stolen

在例(18)的两个句子中,省略了“的”字的主语属格语“他”和“张三”成了句中的话题。由于话题在汉语中的句法位置显著,可及性高,因而对其进行关系化较为容易,可以用空位策略。如:

(20)a.[Øi爸爸是李刚]的那个人i

b.[Øi手机被偷了]的那个人i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在例(20)两个关系从句中,被关系化的GENSU是先被重新分析为话题后再被关系化的;而且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如下的可能性,即有些这样的关系从句中的GENSU本来就是对话题进行关系化而来的,只不过它们在语义上与关系从句中的主语具有领属关系而已。

而汉语宾语属格语的属格标记“的”虽然也能省略,但省略后宾语属格语仍然不可能成为话题。如下例:

(21)a.警察抓走了他的爸爸→警察抓走了他爸爸

b.小偷偷走了张三的手机→小偷偷走了张三手机

因此,在汉语中对GENDO关系化较为困难,通常需要采用复指代词策略。如:

(22)a.[警察抓走了他i的爸爸]的那位学生i

b.[小偷偷走了他i的手机]的那个人i

而且即便属格标记省略,复指代词仍不能省略。如:

(23)a.[警察抓走了他i爸爸]的那位学生i

b.[小偷偷走了他i手机]的那个人i

6.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Hawkins(2004, 2014)提出的“填充词-空位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以此为依据而重新归纳的NPAH,然后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检验了该计算方法的跨语言有效性,指出了尚存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属格语进行关系化时,英汉两种语言呈现出如下主要差异:英语中无论是对GENSU还是GENDO的关系化,都必须采用有格策略,即要么采用有格标记的关系代词或有格空位,要么采用复指代词,因此不存在两者之间的不对称现象;而汉语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则存在两者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即关系化GENSU时一般都可以采用空位策略,而关系化GENDO时则通常必须采用复指代词策略,而不能采用空位策略。我们认为,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汉语中的GENSU可以比较容易地重新分析为话题。

Chen, B.etal.2008.Chinese subject-relative clauses are more difficult to process than the object-relative clauses [J].ActaPsychologica129: 61-65.

Gibson, E.& H.H.I.Wu.2013.Processing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in context[J].LanguageandCognitiveProcesses28: 125-155.

Hawkins, J.A.2004.EfficiencyandComplexityinGrammar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wkins, J.A.2014.Cross-LinguisticVariationandEfficienc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siao, F.P.F.& E.Gibson.2003.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J].Cognition90: 3-27.

Keenan, E.L.& B.Comrie.1977.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 [J].LinguisticInquiry(8): 63-99.

Lin, C.J.C.2008.The processing foundation of head-final relative clauses [J].LanguageandLinguistics(9): 813-838.

Lin, C.J.C.& T.G.Bever.2011.Garden path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head-final relative clauses [C] // H.Yamashita.etal.(eds.).ProcessingandProducingHead-finalStructures.New York:Springer.277-297.

Lin, Y.B.& M.Garnsey.2011.Animacy and the resolution of temporary ambiguity in relative clause comprehension in Mandarin [C] // H.Yamashita.etal.(eds.).ProcessingandProducingHead-finalStructures.New York: Springer.241-276.

Packard, J.L.etal.2011.Filler-gap processing in mandarin relative clauses: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C] // H.Yamashita.etal.(eds.).ProcessingandProducingHead-finalStructures.New York: Springer.219-240.

Su, Y.C.etal.2007.Asyntactic thematic role assignment by Mandarin aphasics: A test of the Trace Deletion Hypothesis and the Double Dependency Hypothesis [J].BrainandLanguage101: 1-18.

陈宝国,宁爱华.2008.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 (1): 29-34.

刘 涛等.2011.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来自汉语关系从句ERP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 (1): 1-20.

许余龙.2012.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一项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5): 642-657.

张 强,杨亦鸣.2010.汉语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 (4): 337-353.

周统权等.2010.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 (3): 225-243.

(责任编辑 李淑静)

致 谢: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语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对比研究”(14BYY006)资助,特此鸣谢。

H03

A

2095-5723(2015)04-0001-07

猜你喜欢
指派空位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Zn空位缺陷长余辉发光材料Zn1-δAl2O4-δ的研究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多目标C-A指派问题的模糊差值法求解
零元素行扩展路径算法求解线性指派问题
空位
非线性流水线的MTO/MOS工人指派优化决策研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