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滨》中蕾切尔·卡森的生态意识

2015-03-18 22:32岳丽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草切尔海滨

岳丽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海之滨》中蕾切尔·卡森的生态意识

岳丽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海之滨》、《海洋之风》和《围绕我们的海》合称为海洋三部曲,是蕾切尔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主要描述了蕾切尔对于海滨的生态考察。本文将从《海之滨》中作者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研究,重新认识美国经典作品中的生态意义以及相关精神。

生态文学;美国文学;《海之滨》

生态文学当然是一种文学思想的研究,如果笔者将生态文学与其它专业领域的命名历史相比,它可以说是个新名词。不过,远在这个名词产生之前,生态意识就或多或少萌生于有敏锐观察力、感受力的人们心里,同时默默地影响着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看法和态度。换句话说,生态思想早就蕴藏于前人的文学作品里面,只是当时还没有人将它从文学作品当中剥离出来,加以分析后再赋予新的学术专门术语 。

在这个意义上,王诺所提供的定义比较实际和严谨。它不仅可以导正“自然书写”为人批评的范围过大,走向特征明确的“生态文学”,而且又可以避开“环境文学”以人类视角出发的自然观。这样的区分和界定有助于在认识和修正人类文明发展规则时,看清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的存在价值,明确它们无需仰赖人类而能够生机盎然地生存,懂得生物的多样性不仅帮助笔者生存更使笔者能够适应这个世界 。

一、蕾切尔·卡森与《海之滨》

蕾切尔·卡森1907年5月27日出生于美国宾州春天谷 (Springdale,Pennsylvania)一个拥有美丽河岸的农场。春天谷是 宾州当时前景被看好的河岸社区,居民约有一千两百人。1900年,蕾切尔的父母罗伯特和玛利亚·卡森(Robea and Maria Carson) 在镇里的西边处落脚定居。1901年,《匹兹堡领袖》大肆宣扬春天谷的田园风光,文中提到“有好几英亩的林地和农田,街道风景如画……在果实累累的苹果树和枫树之间,点缀着一栋又一栋精巧的屋舍。”蕾切尔出生于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小镇,附近有森林与湿地有山川与河岸,丰富的生态环境给这个小女孩一个有趣的童年。小蕾切尔受到母亲极大的影响与感化。她的母亲将她写的第一篇故事作品投稿到《圣尼可拉斯杂志》刊登出来,所以她日后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时,总是归功于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她母亲对她的写作热忱的推动。

相较于《海之滨》,蕾切尔的代表作则是《寂静的春天》,人们也是由于这本书开始了解蕾切尔的生态理念。然而,早在1955年所出版的《海之滨》中,蕾切尔就表现出了她的生态意识。在这本书中,蕾切尔对于对于海滨的生态考察做了详细的描述。她曾经在林洞海洋生物实验室工作,所以在各种生物的研究领域上,蕾切尔对于海洋及海滨生态特别地投入。阅读蕾切尔的《海之滨》时,特别感受到她在生态科学上的深厚基础,再搭配上细致的观察记载,使得蕾切尔歌咏自然的方式不再像美国早期自然写作般的注重个人感受,而是提供丰富海洋生态知识的文学书写。虽说如此,蕾切尔的《海之滨》还是保持她一贯的写作风格,细腻又知性,带着读者穿梭千万年的时光,跨越岩岸、海滨、珊瑚海岸,欣赏多种的自然生态之美。蕾切尔是一位诗人般的海洋生物学家。

二、《海之滨》中生态意识细节描述分析

(一)生态意识分析之海岸地形

蕾切尔原先要描写海岸的四种地形,后来决定要缩减成三种,如笔者现在所看到的,《海之滨》将焦点放在岩岸、沙岸和珊瑚礁三种主要海岸地形。

在蕾切尔的眼中,海滨是个奇特、神秘又美丽的地方,随处可见悠久的岁月痕迹。她说:“在地球悠久的历史中,海滨永不平静;浪花重重地拍击岸边,潮水向前侵蚀大地,向后退却,接着,又重新上涌。海岸线每天都千变万化,潮水以它们永恒的韵律涨落,海平面本身也随着冰河融化或形成而升降,随着深海盆地海床沉淀物的增加,或大陆边缘地壳压力的上翘下曲而变迁。今天沉入海洋的陆地较多,明天则较少,海滨永远是一条捉摸不定、难以描绘的界限。”海滨恰好位于陆地和海洋之间,有时暴露在空气之中,有时却又被大洋覆盖,所以具有双重的特性,海滨因此自成一个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小世界。

海滨在蕾切尔的眼中是个美丽的世界,她一开始就说:“大海门槛的那片美景教笔者着迷,和一小时前笔者所离开的陆地世界大不相同,笔者曾在乔治亚岩岸日暮时分的美丽海滩,有同样恍如隔世般的感受。日落之后,笔者走下湿润发亮的沙滩,到潮水退却的边际,由无垠的沙滩回望,越过填满海水的蜿蜒小沟,和海潮所留下来的浅池,笔者知觉到这个在潮汐间产生的区域,虽然会周期性地遭海洋遗弃,却总会回归涨潮的怀抱。在浅水之滨,沙滩和陆地的遗迹似乎已经远去,仅有风、海和鸟的声音——风吹过水面、水滑过沙滩、浪头迸碎的声音。沙滩上鸟儿喧腾不已,鹬鸟的呜叫不断在耳际萦绕。其中一只在水边高声发出急切的喧嚷,海滨上方传来遥远的回答,两只鸟儿飞到一处,结为伴侣。 ”

所谓的“大海门槛”是指海中近岸的浅水地区,有许多岸边生物,也是蕾切尔长期以来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蕾切尔说得很清楚,正是海滨这块充满生命力的地方,才有各式各样的美丽景观,同时伴随着生命的变化,一幕幕的生物奇观得以在海之滨上演。

由于《海之滨》要介绍的地形与生物既多又复杂,在结构上的安排颇不容易,如同《蕾切尔·卡森——自然的证人》这本传记所说,于是三种主要海岸地形就成为本书的焦点。

但在别的地方所呈现的海岸地形或许完全不一样,比如:“在新英格兰北部的岩岸上处处可见白沙、鹅卵石或圆石形成的小小海滩。”无论是什么样的地形,蕾切尔告诉读者涌人的潮水带来了许多生机,她花了不少文字叙述一些海边的微小生物来证实海滨是一个热闹的花花世界,比如甲壳类起源的“藤壶”在世界上有悠久的存活史,蕾切尔就她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叙述了藤壶的来龙去脉。在近海海底,除了藤壶等微小生物,还有海草森林。有时在台风过后,可以在海边发现被卷上海岸边的海草。蕾切尔认为海底这些大型海草有着坚硬而强健的叶柄,并由此伸展叶片的长带,有些海草很巨大,远超过人们称呼它们“海草”的概念。从蕾切尔的文字中,读者仿佛看到的是陆地上的大株树木,也不禁要为海底世界的奇妙而赞叹。

人类对于海洋不仅不够了解,还有误解。一般人都觉得海洋深处应该神秘又安静,其实,觉得深海神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觉得安静是因为我们的误解。蕾切尔为我们澄清长期以来对于海洋的误解时,说到:“这个观念并不正确,因为海洋根本不是寂静无声。人类曾多次透过水听器和其他监听仪器探测海中,结果发现全球各地海岸线附近的海域都异常喧嚣,充斥着鱼、虾、海豚、甚至是其它未知生物所发出的各种声音。”

(二)生态意识分析之海边生物

蕾切尔接着描写海边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大部分的海滨生物都能容忍温带海岸的季节变迁,但有些却必须逃避冬季的酷寒。鬼蟹和沙蚤在沙里挖掘非常深的洞穴,藏在洞里冬眠;经年在海浪中觅食的鼹鼠蟹在冬季则退到近海海底。许多外观如开花植物的水螅,在冬天来临时,缩回它们动物本体的核心,把所有活组织撤回本体的茎部;其它的海滨动物则像植物王国中的一年生草本一样,在夏日末了时死亡。所有的白水母,在夏日是海滨水域的常客,而当最后一抹秋风止息的时候却都已经死去;但依附在潮下岩石,如植物般的下一代却也已经孳生。”蕾切尔接着在书中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在植物方面,情况就不同了。笔者一再地寻找科学证据,证实了月光对植物生长的确有影响,这已是一种古老而且举世皆然的信念。各种各样的证据证实,硅藻类和其他浮游植物的迅速繁殖,的确和月球的盈亏相关;河水中某些属于浮游植物的藻类,在满月时数量达到巅峰。北卡罗莱纳州海岸的一种棕色海草,唯有在满月时才释出生殖细胞。同样的行为也发生在日本及世界其他地点的海草。一般把这种反应解释为——不同强度的偏光对原生质的影响。”

蕾切尔的角度是与众不同的,她认为人类对于海洋的了解远远不够,她的态度坚定而且看法准确。她检讨了人类如何侵害海洋生态,对海洋世界知之甚少却只想办法利用海洋中的资源,说不定有一天会伤害到自己。她表示:“身为地球资源的管理者,人类过去的所做作为实在太不光彩,但我们一直自我安慰,坚信至少海洋并没有受到侵扰,因为以人类的能力,尚不足以对海洋造成任何改变或破坏。但是很不幸,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太过天真了!”蕾切尔写出了人类不了解海洋却要利用它的矛盾心里,而这种无知是最可怕的。

(三)生态意识分析之自然生态

蕾切尔还经常到海岸边上观察岸边的自然生态,结果她发现海岸的岩岸地形经常被冲刷出许多大小不一的池子,上面有着一层棕色天鹅绒般的覆盖物。他说:“笔者探索的手指由岩石上撕下如牛皮纸般光滑的薄片,这是一种称为‘褐壳藻’的褐色海草。”奥妙的是,看似平静的池边或任何地方,“不论它生长在何处,都会改变潮池的性质,因为它提供许多小生物急切寻觅的庇护所。这些小生物小到足以爬到池子底下,进驻覆盖着的海草和岩石间的暗洞,获得安全,不致被大浪冲走”。原来在海滨一个一个被海水冲刷出来的小洞里面,都是一处处的微型世界。她继续描绘那些微型的世界的模样有着“晶莹清澄的池水,未必非要大才美。记得有一处位于洼地最浅处的池子,笔者躺在它旁边的岩石上伸展四肢,张臂就能碰到另一岸。这个小池位置约在高低潮水线的中间,笔者目力所及,只看见两种生物。其底部铺满贻贝,外壳色泽淡柔,如遥远的山峦那般雾蓝。它们的存在使人产生深度的幻觉,池水晶莹透明,几乎看不见,唯有指尖触及的冰凉,教笔者感觉空气与水间界面的存在。清澄的水满溢着阳光,光线相互融合萃炼,向下伸展,灿烂的光芒包围了这些耀眼的小壳贝介动物。”蕾切尔此处指的是肉眼可见的生物,水池中最常见的有贻贝和水螅,贻贝又提供水螅的依附之处,也是在这类海滨水池最常看得见的生物。

然而,池中还有一些人类肉眼看不见的生命,它们以出乎想象的状态活跃在水池里面。蕾切尔在观察过水池中的生态后,认为“这群隐形的生命,才是池中势力最庞大的生物。水螅和贻贝就是仰赖这群潮流带来的隐形漂流物而生存的”。原来在人类的有限视野中,看到的只是肉眼所及,没料到的是在人们有限的视力之外,各种微小的生物世界也是一样地热闹。

这本书表达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知,让读者知道世界上各个物种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而且自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这些生物链个个都复杂又相互关联,比起人类世界毫不逊色。

三、结语

蕾切尔的《海之滨》中专业词汇很多,但是这并未妨碍读者的阅读,可见其文笔之流畅,文字功底之深厚。蕾切尔是以其一贯优美的文笔进行这部作品的写作的。读者可以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深刻感悟蕾切尔的良苦用心,在这本书中,蕾切尔表达的重心在于自然当中所有生命的可贵,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深刻的生活记录,即使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更造成生活模式上的变化,生命所发挥的力量不但惊人,同时也有莫大的弹性。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自然的进化力量不分彼此。与之同时,对于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生态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海之滨》也警示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世界的和谐。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罗伯特·米尔德.重塑梭罗[M].马会娟,管兴忠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3]蕾切尔.海之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宁.文学的环境伦理学:生态批评的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2095-4654(2015)02-0047-03

2014-12-02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翻译出版研究”(142400411107)

I0-05

A

猜你喜欢
海草切尔海滨
夏日海滨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综合激发极化法在那更康切尔北银矿中的应用及找矿标志探讨
潜到海底去
小螃蟹与大海草
欢乐海草舞
乌切尔和他的女儿阿穷
海滨书简
海草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