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理论在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2015-03-18 22:32廖正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预科语言学少数民族

廖正丽

(湖北民族学院 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应用语言学理论在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廖正丽

(湖北民族学院 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基础写作水平及现状,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写作课程的学习进行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教学质量。

应用语言学;基础写作教学;兴趣;实践训练

少数民族预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着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其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所开设的一种教学制度。

近年来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以湖北民族学院及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自笔者2012年秋季来校任教以来,每年的预科生招收人数都在1000以上,且文科生人数大大多于理科生。在本校一年制的预科教学中,基础写作课程开设时间为春秋两个学期,课时为2学时/周,且不分文理均开设有该课程。预科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也随着预科教育的发展不断壮大,预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现阶段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相对较少,且大多数还停留在感性的经验层,至于运用应用学语言学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基础写作课程,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适用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基础写作的教学模式,则少之又少。

一、运用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对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课程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指导

基础写作课程是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基础课程,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言综合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语言表达、文化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个人修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运用。同时,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预科学生在预科学习结束后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方面,是任何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生大学毕业后成为有用之才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从目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基础和写作的水平来看,学生们的知识基础非常薄弱,汉语写作水平较低,尤其是理科学生,甚至对于写作的基础常识及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格式和要领都没有掌握,这种现状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质量及效率都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据笔者分析,教学过程中所探索和运用的理论大都是针对某些局部教学环节或教学阶段的研究,应该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基础写作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指导。

第一,以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为根据,尊重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的整体环节中,选取或编纂适合预科学生的基础写作教材和参考书,以写为核心,以听、说、读为基础合理安排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让学生多多阅读名家经典著作,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通过阅读、讲演等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于写作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中应结合应用语言学理论,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揭示写作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以适应和指导写作教学活动。总之,以应用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当下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最终使预科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关注当下汉语写作教学的人文内涵,适当拓宽汉语写作课程的授课广度,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文化相结合,在教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文化层面的理解,二者有机结合。脱离文化内涵理解的语言学习活动是不符合科学的、落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脱离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理解和运用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不切合实际的。尤其是对于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更要运用应用语言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写作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将文化知识学习渗透其中,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启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源流、特点及现状进行思考与研究,从而也能够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科学生当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各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特点,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写作教学必然会出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差异、冲突甚至矛盾,对少数民学生汉语写作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写作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不同语言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充分调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一,在制定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为依据,并在教学中通过访谈或者问卷调查等方法准确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今后所选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想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和写作水平,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基础差异很大,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预科的学习中倍感吃力,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对于基础写作课程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实行分层目标管理,减轻他们的压力,扫除学习的障碍,树立汉语写作的信心,激发汉语写作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对于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教学中,有外因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学生这一内部因素,且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理科差异等实际情况,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在课堂上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音频、视频文件,生动形象地再现抽象而枯燥的教学内容;或者以课堂内的学生个体或真实的物体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由教师或者学生寻找一些优秀的文章词句一起品读赏析,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或者提前预约学生准备一个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讲演和分享,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或者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口头或书面调查,收集各种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写作教学的规律,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加强学生对语言感知的能力以及丰富汉语词汇,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有实践训练的环节,而实践训练的题目大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以学生兴趣浓度高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导入点,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这一内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促使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基础写作的实践训练

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学生写作理论的教授,提高学生汉语写作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社会交际、沟通的能力。然而,自笔者任教以来,发现汉语写作教学一直是预科教学中十分薄弱的环节,许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基本写作理论的讲解,比如作者素养、表达方式、应用文的基本范式等等,无论学生是否主动接受,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加强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学习写作课程的学生与教授写作课程的教师互不满意,形成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认真学习,学生觉得写作课程枯燥难懂。原因何在?总的来说,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满堂灌的脱离现实的授课模式,学生积极性不高,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大。因此,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书面写作、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是当下预科写作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紧急而重大的问题。

第一,按照应用语言学中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宗旨在于实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也就是能够运用该种语言完成各种社会活动。然而,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汉语的各项技能,比如词汇、语法、逻辑思维、文化等各种因素。通过写作课程的学习,逐渐具备汉语写作的能力,并最终转换为社会交际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预科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社会交际与沟通的能力。那么,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知识只是基础,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实践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尊重教学规律,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于开口、敢于动笔,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积极分析研究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是如何转换为写作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社会交际能力的,进而创作出新的教学方法。

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把不断革新发展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教学理论就是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认识,创造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积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写作课程教材、写作课程教学目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写作课程教学效果、写作课程结业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构建一套适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写作课程学习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积极鼓励和引导预科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在生活中选取丰富有趣的素材和话题,开设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征文大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等等,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不断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

综上,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教学对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课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规划和指导写作教学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能使写作教学这项活动更具科学性,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深化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使少数民族预科写作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1]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周有光.应用语言学的三大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3]龚千炎,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研究刍议[J].语文建设,1991,(6).

[4]郭美玲.浅谈预科汉语写作课的教学[J].理论研究,2012,(10).

2095-4654(2015)02-0064-03

2014-12-13

应用语言学在民族预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的作用(KJY201326)

H193.6

A

猜你喜欢
预科语言学少数民族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跟踪导练(二)(6)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预科课程的态度与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