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

2015-03-18 22:32鄢秀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理念素养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视唱练耳是开展音乐学习、培养音乐素养最为基础的一门科目,但在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接导致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从重素养到重技术。对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研究有利于从音乐、音乐教学的特性和目的的角度出发,构建健康完整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音乐教育的工作。

视唱练耳;教学理念;意义

音乐是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只要能够听,就能够感受旋律和音符中蕴含的感情、思想和美。雨果认为,音乐和数字、字母一起组成了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这说明对音乐的学习不止是一种对美的欣赏或技能的掌握,还具有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和教育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研究视唱练耳教学理念,关系着我国音乐的发展,对提升全民族整体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都至关重要。

一、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由视唱和练耳两部分组成,视唱的通俗说法就是唱谱,要求练习者对着乐谱发声,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练习者的听觉能力和读谱能力,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和积累音乐语言和知觉的过程。视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充分表现出其乐感、节奏感和调式感,从情感上深深的融入音乐中,用声音和表情表现音乐的情感和美,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技能学习。练习者要做好视唱的练习必须加强听觉训练,把握音准,才能在视唱中表现出良好的状态。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有音乐的“奠基石”之称,普通音乐学习者通过视唱练耳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专业音乐人通过视唱练耳打好专业基本功,为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创造奠定基础。

二、我国视唱练耳教育存在的问题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科目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应当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的音乐教学体系多引用国外,在现实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视唱练耳在家庭、学校音乐教育中缺失严重

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主要由以家庭主导的社会音乐机构教育和学校主导的课程教育组成。社会教育机构作为盈利性机构片面追求表面效果,注重对学习者技术上的培养和训练,极少深入涉及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训练。而学校教育受主流考试课程的影响,地位不高多流于娱乐化。视唱练耳的培训对练习者的综合素养助益良多,但过程却相对深奥复杂,就我国中小学总体的教育现状而言,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开展。导致我国有很多演奏技巧优良的青少年并不能很好的欣赏音乐,音乐整体素质不高。

(二)视唱练耳课程的本土化程度底,课程设备单一

音乐具有民族性,民族音乐承载着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最突出表现在在特定时期民族音乐展现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每个民族的音乐在乐器、韵律上有着具体的差别。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自西方引进,主要的教育教材也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中华传统音乐所占比例十分有限,这就造成学生对民族音乐语言和音乐特色的陌生。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民族音乐继承发展的。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普及度低

我国大多数学习乐器的青少年对视唱练耳是比较陌生的,普通大众更是从未听说。事实上除了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专业教育,很多青少年都是在高考考试时才正式接触和准备视唱练耳的训练。这个时候他们往往错过了生理上最佳的训练时间,这对其今后音乐道路上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而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的普通大众能够简单的欣赏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却不能更深的体会到作曲者的意图,从而影响了其对音乐总体的把握,也造成了音乐素养上的瓶颈和缺憾。

以上是视唱练耳教学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的总体状况,在大学或高职等的专业教育中,视唱练耳具体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唱练耳的教学理念时加以考虑。

首先是高校的配套设施较单一。视唱练耳是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基础课程,而高校为视唱练耳课程配备的一般只有黑板和钢琴,或者主要以这两者为主。钢琴固然是很好的工具,但考虑到不同乐器之间发声的差异,单一的教学工具不能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需要。其次,扩招给视听练耳教学带来了困境,随着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度和转化,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增加,很难保证视唱练耳的质量和授课时间。再次是授课形式,我国高校一般实行行政班级授课制度,然而视唱练耳课程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方案,同一行政班的学生音乐素养往往参差不齐,这给有效教学增加了难度。最后是学校教育对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视唱练耳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其核心灵魂在于因人而异、量身打造,要达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有效果需要学生的勤奋、高水准教师的指导和先进教学设备的综合。学校教育在后两点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善。

教学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科理论层面的指导,还要兼顾操作层面的务实,敦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三、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研究

分析我国目前视唱练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总体而言体现在错误定位视唱练耳课程的价值和功能、没有注重音乐基础课程与本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优化结合、以及疏忽大众音乐教育三个方面上。对视唱练耳教育理念的构建不仅能够指导音乐教学、提高全民音乐素养和生活品质,也是对目前艺术界存在的急功近利风气的限制和疏导。

(一)准确定位,精确指导

我国的视唱练耳课程所对应的法国性质相同课程直译成中文有“音乐素养”的含义。这意味着视唱练耳课程和市场上热门钢琴、小提琴技法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是单纯以训练看谱发声和分辨音程、和弦等为目的,更多的包含了提高学习者音乐素养的深刻寓意。是否严格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直接决定着音乐教育培养的是音乐人还是音乐技师。明确认识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中的基础地位,要求社会音乐教育在单一的追求各种考证活动中加入视唱练耳的培训,为保证质量,针对我国教育模式和现状最有效的模式是在风行全国的乐器等级考试中应当增加相应的科目以敦促教育机构的课程改革。在学校教育方面,各高校音乐系首先应当健全教学设施,充实教学队伍。其次更改教学方案,对入学者进行基础考察以便分班管理,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杜绝会者不听,听者不会,教学只适应少部分人的状况。

(二)回归民族,传承文化

应当注意到:首先,我国的民族音乐整体上与西方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次,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之间,音乐的表达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在试唱练耳的教学中需要多编撰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主的练习教材,同时应当全面注意民族音乐,不能将教学特别是高等教学限定在几个主要的民族之间。同时要认识到学生的民族性,明确不同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相对封闭的民族的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在先天和后天环境上都有优势,应当充分地引导和开发这种基于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惯形成的音乐天赋,而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尤其是西方音乐的标准死板苛求少数民族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

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相比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和我国的诗词字画一起传达着中华悠悠古韵,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意象美,展现着独特的情感和文化。相对于目前教育中通行的西方音乐,传统音乐的记谱法是工尺谱,与通行的五线谱各有千秋,更利于演奏者对曲目进行创新、增加个人元素。民族音乐在音准上的要求也和西方音乐有区别,理论研究表明每个民族的音高由于听觉习惯等原因对标准音高是有所偏离的。传统音乐讲求偏离音的应用以实现韵味的营造和表达。视唱练耳训练的正是最基本的音乐语言,只有将民族因素融进视唱练耳的课程设置才能保证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三)注重教学的社会性,既面向社会,又体现社会

视唱练耳教学需要面向大众,与时俱进。一方面视唱练耳的训练并不复杂或高深,更多是需要时间、坚持和优秀老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视唱练耳非一日之功,幼年时期是最适宜的训练时期。这一点能够从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彝族青年的音乐表达上得到应证。在大学时期再开始视唱练耳不仅时间紧张,而且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低,最好是让视唱练耳教学在大众之间普及,这对提高全民音乐素养和为培养音乐人才都大有好处。目前我国普通大众只知道听音乐而没有欣赏音乐的意识,普通音乐爱好者虽然有心训练,但由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原因往往难以如愿。对此,可以利用流行音乐在大众间的影响力宣扬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有条件的社区、机构也可以尝试宣传发扬。在学习途径上可以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开设网络教学,使音乐的基础训练深入人心,使普通大众知晓并能够进行视唱练耳的学习和训练。

此外要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社会性,教学者必须认识到任何音乐韵律中承载的情感、美和艺术价值不仅是创作者个人的作品,更是创作者所处的时代、民族、文化、经历的表达。任何音乐都是社会的音乐,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重文化背景的比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乐章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真正把握音符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视唱练耳中尤其是视唱部分对练习者的情感投入和肢体、面部表情的表达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注重视唱练耳中的社会性引导对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的本质是听觉艺术,听本身就是音乐学习、欣赏的基本途径,听的能力与质量和音乐学习水平和进度息息相关。视唱和练耳是对听全方位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整体的学习系统。能否认识到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开始、是否能够及时接受高质量的视唱练耳教育,深深影响着学习者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和造诣。对我国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研究要把握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提高全民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中的重要性,不仅在理论层面高瞻远瞩、宏观指导,还要在教学理念的实践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指导,从而形成完整、务实的教学理念,真正推动视唱练耳实现有效教学。基于现实进行的视唱练耳教育理念的研究能够尽快改变音乐教育中重形式轻基础的现状,指导音乐教育朝着培养音乐人、音乐大家的方向健康发展。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张冬冬.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蔡军.试论视唱练耳教学的因地而异——由“中美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引发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8,(2).

[4]张婉侠.由“音乐能力的培养”引起的思考——当前我国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探讨[J].音乐天地,2007,(6).

[5]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11.

2095-4654(2015)02-0070-03

2014-11-19

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校级委托专项课题“皖北地区‘二夹弦’田野考察研究”(2014WBZX02);阜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二夹弦田野考察研究”(2014SK034)

G613.5

A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理念素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