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5-03-18 22:32赵晓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交际

赵晓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赵晓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日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只要取得日语国际能力测试的资格证书就可以,而是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外语界的热点。本文阐述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以及重要性,对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了考察,结合日语学习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语言学习、文化理解、实践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

日语教学;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

关于跨文化能力,德国社会心理学家A.托马斯认为,能够了解、尊敬、认同自己与对方在认知、判断、感觉、行为方面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的影响因素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运用的能力。毕继万(2009)认为[1],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时,跨文化意识强烈,能够辨别文化差异,并且能够克服由文化差异产生的阻碍,进而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这里的交际能力强调的是在同一语境中,拥有不同文化的人能够解决交际规则不同而产生的摩擦。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首先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了解其特点和要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和技巧,并且与外语相结合,才能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元化外语人才。

一、日语人才培养目标

徐璐与王雪梅认为,国际化背景下外语人才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和职业型。

学术型主要是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等人才。主要从事科研,比如教师、外交家、语言学家等,擅长学科、跨学科等理论知识,但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小。专业型人才,主要从事规划、决策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双语翻译等。专业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理论与应用型知识兼顾,目前比较受社会欢迎。职业型人才指的是从事语言应用型工作内容,比如导游、办公室文员等,语言方面职业能力强,专业性知识丰富,目前在社会上是最受欢迎型的人才。

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院校专业日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高等院校专业日语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基础阶段主要要求专业日语学习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在听力、会话、读解、作文方面进行训练,掌握日语实际运用能力,了解丰富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基础阶段的日语学习,主要训练听、说、读、写技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基础阶段的大纲也是根据此大纲的宗旨而制定,比如,某院校的《基础日语(二)》的教学大纲对教学任务安排如下:

本课程为日语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主要介绍:(1)陈述句的几种句型;(2)日本概况和日本文化;(3)补充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三级的相关语法内容。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能进行比较基本的日常会话;(2)能读懂比较简短易懂的日语文章;(3)学习1000个左右的单词,能熟练掌握其中650个左右的单词;(4)掌握100个左右的常用句型;(5)能运用所学的日语知识写出比较短的文章。从这所学校日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在掌握日语的基础知识(单词、句型)的同时,在应试能力、会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这过程中贯穿了日本文化知识,对学习者的文化能力培养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高年级阶段,主要是要求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关于日本的综合知识,就业后能够胜任工作能力。比如《高级日语(二)》大纲关于学习任务如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日本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其文化背景,历史根源;介绍日本人的表达心理;相当于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水平的语法,词汇,惯用表达。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具备使用所学知识,顺利读懂文章的能力;(2)正确地翻译文章;(3)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能用日语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现象;(4)能正确并全面地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现象;(5)能达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水平。

从上例大纲中的学习任务可以看出,高年级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不再是基本技能的学习,而重点是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主要是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

二、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掌握了基本知识,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也并不等于就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很多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误解。这是因为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不能等同的,比如说,即使取得了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1证书,不能很好地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学习者也是大有人在。也就是如果只有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并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但是如果没有对文化的理解,肯定不能很好的沟通,这也可以说是必要条件和绝对条件的区别。因此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言学习”、“文化理解”、“实践”三者关系。[2]

关于语言学习,容易出现偏重语言学习,甚至只注重语言学习。这种倾向比较容易出现在非日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而日语专业,从各大高等院校的大纲可以看出,已经普遍把文化学习纳入到日程当中。

对于文化学习的理解,目前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误解,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从上述引用的《基础日语(二)》、《高级日语(二)》的教学大纲中也可以发现,都只是对日本文化做出了要求,而忽视了对本国文化即中国文化的重视。由跨文化交际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是双向的,所以一味的重视单方面的文化学习理解,必然对交流产生障碍,所以在日语教学中也必须同时注重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理解,通过与日本文化进行对比,引起学习者关注双方的差异,这也是学习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根本方法。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在教室环境下,只能完成语言学习、文化理解环节,如果没有与日本人真正的交流实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3]

在学校内,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增加与日本外教的沟通,破除与外国人交流的害羞、恐惧障碍。在校外,可以进行日本企业参观,通过日本企业“开放日”了解企业文化与经营;并且利用暑期社会调查实习的机会,参加中日民间经济文化交流会议,增加与日本人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理解到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了解这种摩擦的根源并克服这就是跨文化学习的过程,日语学习,只是交流的一种工具,在与日本人交流时,并不是单方面的按照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而是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表达方式等,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行友好交流。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秀文.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行为——论日本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J].外国问题研究,1993,(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12).

2095-4654(2015)02-0081-02

2014-12-17

H36

A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