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PSC说话项失分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3-18 22:32武洪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离题应试普通话

武洪彦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大学生PSC说话项失分因素及对策研究

武洪彦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很多大学生因在说话项中失分严重,导致了PSC不能顺利过关。文章从说话项的评分细则出发,结合历年测试中大学生在说话时常见的不良表现,分析造成该项失分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经验,提出“加强普通话的基础语音训练、加强说话技能和内容的训练、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三条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帮助大学生取得理想的普通话等级。

PSC;说话项;失分因素;对策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是通过口试的形式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规范及熟练程度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一种考试。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目前很多职业,比如像教师、主持人、导游、文秘等职业的资格准入都对普通话水平等级有着明确的要求,能否取得理想的普通话等级已成了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PSC也像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成了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必须应对的重要考试之一。

一、PSC说话项评分细则

要分析导致大学生在说话项中失分的原因,首先必须要了解该项成绩的评分细则。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教语用【2003】2号文件)规定,说话项的评分是从“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自然流畅程度” 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随着PSC的评测科学性的提高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广泛开展,在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语用司又出台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试行办法》(教语用司函【2009】5号),在说话项原有的三个评分项的基础上又加了“缺时”“离题、雷同”“无效话语”三个方面的评分,其扣分是从该项总的得分中分别扣除。此办法,加大了对内容的约束与评定。

二、PSC说话项失分因素分析

(一)语音标准度差是造成该项失分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该项的评分因素中,语音标准度占25分,超过了该项成绩的50%,由此可见语音标准程度对该项成绩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考查时,测试员是从“有无方音”和“有无语音失误”两个方面对应试人的语音标准度进行量化综合评价的。

“有无方音”主要指应试者在说话时是否带有成系统的语音错误或缺陷,或带有方言语调。所谓成系统语音错误或缺陷是指,有规律的,常在某个声母、韵母或调型上出现的错误或缺陷。而方言语调则是指由于带有成系统的语言错误或缺陷,以及说话时轻重格式与普通话不同而留下的语调上的方言特征。

从该项失利的历年学生测试的语料分析来看,这部分学生说话时通常表现出数量不等、程度不同的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比如平翘舌的问题、鼻边音的问题、前后鼻的问题等等,有的还因此表现出明显的方言语调,正是这些成系统的语音问题导致了应试人在该项测试中严重失利。

(二)话题内容准备不足是造成该项失分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虽然该项主要是考查应试人的语音标准度,但从历年该项测试失利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语音面貌相当良好。究其失利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离题、雷同、缺时、无效话语以及流畅度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因为没掌握“说话”的基本要领、对说话内容准备不足造成的。下面我们将结合这些问题的表现逐一分析原因。

首先,看离题和雷同的问题离题,指的是应试人说话时偏离话题中心。常见的离题有两种,一种是看错话题造成的离题,一种是内容偏离话题,这两种离题都是因为不了解说话的基本要领、以及对话题内容准备不充分造成的。

雷同,指的是应试人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当作自己的说话内容。常见的有三种表现:一是背诵现成的文章;二是前后考生说同一话题时内容雷同,这两种雷同是因为应试人没有掌握说话的基本要求造成的;三是同一考生前后说话内容的雷同,其原因是话题内容准备不足,准备的内容已经说完,时间还不到3分钟,于是就把说过的内容再重复一遍造成。

其次,看缺时和无效话语的问题。缺时常见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应试人说话语速正常,但不到3分钟就说不下去了;二是应试人话语之间常有超过6秒的停顿,缺时时间在整个说话的过程中累加计算。缺时的主要原因是对话题内容准备不充分造成的。

无效语料常表现为应试人反复读题目、反复数秒、反复重复一句话。造成无效话语失分的原因,同样是应试人测前对话题内容准备不充分。

最后,看词汇语法和自然流畅度词汇语法评分项主要是考查应试人说话时所用词汇、语法符合普通话的规范的情况。从该项失利的同学的语料来看,很多同学在说话时会频繁使用一些土俗方言词、方言语法和一些时髦的网络词汇。此项失分主要是由于应试人没有掌握说话项的基本要领所导致的。

自然流畅度的失分常表现为停顿太多、话语不连贯,或者口语化差、类似背稿。导致此项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说话要领,在说话时使用大量书面语汇和句式,以及对内容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的。

(三)心理素质较差是造成该项失分第三个重要因素

造成说话项失利的因素,除去应试人的语音标准度和对内容的准备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应试人的心理素质。在实际测试中,由于心理素质差导致不同程度的语音失误、缺时、流畅度欠佳,从而造成此项严重失分的同学并不少见。

首先,会导致语音标准度的降低。语音标准度的高低除了决定于“有无方音”之外,还决定于“有无语音失误”。说话时,由于应试人心理素质较差,会导致在单个音节的声、韵、调方面以及语流音变方面频频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语音标注度的降低,造成了不应有的失分。

其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时。缺时除了有测前内容准备不足的因素外,心理素质差也是造成缺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测试时我们常会看到,有的同学虽然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测试时由于极度紧张,说话时声音发抖、断断续续,有的只开个头,就头脑一片空白,再也说不下去,造成了严重的缺时失分。

最后,会导致流畅度欠佳失分。有的应试人由于对说话项的恐惧,会采取背稿的形式应对说话,从而造成口语化较差导致失分;还有的应试人因为说话时极度紧张,出现话语不连贯的现象,导致失分。

三、提高说话项测试成绩的对策

(一)加强普通话的基础语音训练,提高语音的标准度

方音的克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配合PSC,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普通话训练方面的选修课程,而所有的师范类专业都开设了《教师口语》的必修课程,中文专业还开设有《现代汉语》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间最短也有一个学期。同学们可以结合课程学习,系统掌握语音的理论知识,加强练习,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本着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方音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语音问题,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语音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也要了解自己方言中存在的系统性语音问题,比如平翘舌问题、鼻边音问题、前后鼻问题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针对性的练习,逐步提高发音的准确度。语音练习中针对性原则可以有效克服练习的盲目性,极大提高训练的效率。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示范时,一定要先讲清理论。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平翘舌辨正时,要让学生明白,两组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不同造成的:平舌音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上齿背构成的,而翘舌音的发音部位则是由舌尖和硬腭前端构成的,只有在讲清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的示范才是有效示范,学生的练习才不是鹦鹉学舌般的盲目练习。

3.趣味性原则

语音练习,特别是声韵调的基础语音练习非常枯燥,虽然面临测试压力,学生们不得不练习,但有时也不免懈怠。因此,教师指导训练的时候要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多种手段来进行。除了传统的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外,近年来,科大讯飞公司研制出的普通话水平智能口语评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普通话实训教学中,因其能根据学生的语音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在使用该系统训练时常常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二)加强说话技能和内容的训练,提高说话的流畅度

要使应试人说话时内容充实、表达流畅、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训练时必须分两步走。

1.让学生掌握说话的基本要领

在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上要用生动活泼的生活口语和单句、短句等,这样才会使表达更通俗、更口语化、更生动。另外,还要坚决杜绝方言词,慎用网络词;要尽量避免口头禅,以便使话语表达更流畅。

在谋篇布局上,要思路清晰,符合逻辑。面对话题,首先要确定话题的中心,其次围绕中心要说哪些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对话题内容成竹在胸,表达时才会出口成章。

在选材上,要紧扣话题进行,说话内容一定与话题有联系,切不可离题万里;要尽量选择熟悉的事、身边的事来说,因为熟悉,说起来更游刃有余;说话时尽量避免概括性的语言,要学会展开细节,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缺时。

2.指导学生针对话题列出说话提纲

话题提纲的拟定是说话内容准备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离题、雷同、缺时、内容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的出现,是应试人清晰流畅表达的基础。

教师要结合每一话题,指导学生分析话题、理清思路、选择材料,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列出可行性提纲。拟定提纲要用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把说话材料按逻辑的先后顺序逐一列出。比如针对《我喜欢的明星》这一话题,分析话题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话题的中心词是“明星”,因此说的人一定要是“明星”,当然,既可以说体坛明星,也可以说歌舞明星、影视明星等。说话的重点则要落实到喜欢的“原因”上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明星的外貌、才能、风格、作品、成就等不同的方面,用简洁的语言列出喜欢的原因。

(三)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从多年的测试实践来看,对PSC说话项感到恐惧、焦虑的,多是一些普通话基础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针对这类同学,教师督促其进行大量说话练习,让学生“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学会说话”的基础上逐步消除对说话项的恐惧感,建立起说话的自信心。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要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梯度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要让学生在成功说话的基础上建立起对说话的自信。

针对这类学生的说话训练通常分三步走:一是拟定提纲,教师指导督促其列出比一般同学更为详细的提纲,为流畅表达做好内容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对墙自练,课下结合提纲对墙自练,把墙壁假想成电脑,提前进入实际测试的状态;三是登台训练,在课下大量自练的基础上登台说话,训练心理素质。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训练,学生最终都能顺利完成说话,变得自信。因为胸有成竹,测试时自然能从容不迫,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1]宋欣桥.普通话测试员实用手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安徽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手册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3]安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朱艳波.关于PSC说话项目教学模式与测试方法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1).

2095-4654(2015)02-0101-03

2014-11-23

H08

A

猜你喜欢
离题应试普通话
纪录片如何“离题”
——以《天山脚下》为例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解释式纪录片“离题”及其运用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六类卷:36分以下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