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及意义

2015-03-18 22:32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贝多芬时期

姜 涛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浅析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及意义

姜 涛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在音乐事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音乐家也在人类发展中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和赞赏。贝多芬就是一位有显著音乐创作成就的音乐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交响曲领域开启了先门,有着交响乐之父之称。本文对贝多芬的资料做了简单的介绍,从贝多芬创作的早期、中期、晚期等三个方面对其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各个时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意义。

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特点;意义

一、贝多芬资料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生于波恩,自幼学习钢琴,在一生中为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生活的时期正是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多是反映这些时代的特征。贝多芬对音乐的最主要贡献在于交响乐,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贝多芬的一生是比较坎坷的,年幼时便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在26岁面临失聪的打击,但是贝多芬以其坚强的意志力坚持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终其一生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不仅在音乐成就上有卓越的表现,在性格上也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坚毅和顽强,在思想表现上更是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他的音乐作品也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互结合,来反映当时伟大的人民运动和进步的思想。

二、贝多芬各个时期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分析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从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经历来看,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分析可以从三个时期来进行,以下是对其三个时期的具体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分析。

(一)贝多芬早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分析

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大致是从1792年到1800年,在这个时期,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多受音乐大家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另外这个时期的贝多芬是青壮年时期,因此在整个音乐上体现出一种轻快、活泼、流畅的特点。贝多芬在这个时期的创作风格特征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变迁相适应,其音乐风格表现也从没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轻快音乐转换为有一定思想情感表达的个性化特色音乐。早期贝多芬共创作了八首钢琴协奏曲,每一首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思想感情和技巧层次一层层深厚,尤其在第八首协奏曲《悲怆》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创新技巧,在每个乐章的衔接上非常的流畅,并且在乐章开始部分利用了一段引子来开始,这个引子的素材也贯穿于整个乐章中。这就使得每个乐章的层次不断递进,但是又保证一定的相似性,使得整首曲子和谐流畅。这无疑是贝多芬钢琴曲创作的新形式,也体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技法的不断娴熟。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一方面对于当时的音乐大家海顿、莫扎特音乐的简洁、粗狂、质朴和热情等特征有所沿承;另一方面处于自己坚毅独立顽强的特点,在音乐创作的节奏、切分和休止上也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

(二)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分析

贝多芬中期的音乐创作大概在1900年到1815年的这个时期。也就是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九首到第二十七首时段。这个时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贝多芬经历失聪打击复出后的音乐创作旺盛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在社会上流行,其关于思想自由、民主、个性发展的思想对贝多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渗透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中。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中,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技法和节奏表现方式,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世界的和平和人类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假恶丑的抗争与鞭挞。这些音乐表现力也是贝多芬自己的感情抒发和人格力量的物化。在这个时期,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作品有着繁多的变化,在演奏的长度和难度上都达到了令人意外的程度,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热情与力量,就像他在遭遇各种不幸后的抗争和奋斗的意念。在贝多芬创作的音乐作品如《月光》中,通过高潮部分来表达感情的动荡不安、心灵的苦难,而在有些作品中则摆脱了这种负面感情的流露,而在人民因素上进行肯定,在民间曲调上融入社会的悲欢,这类代表作如《暴风雨》。这个时期的贝多芬,以其卓越的音乐天赋,体现了一个英雄的、革命的浪漫派的时期的特点。

(三)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分析

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晚期是欧洲大陆比较黑暗的时期,也就是1815年到1825年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君主对人民进行残酷地镇压,社会动乱增加,而贝多芬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社会黑暗的现实深深不满,心情上也受到一定的抑制,在创作上也进入低潮时期。因此,这个时期贝多芬创作的音乐特点大多是深沉、抽象的,表现了他复杂的内心独白,也表达了他面对黑暗现实的痛苦、思想上的动摇等。在晚期的贝多芬,生活上和经济上都面临巨大的危机,但是他仍然坚持创作,把生命的热情都投入到音乐创作中,通过音乐来抒发其矛盾的内心。贝多芬内心上既对黑暗的现实抱有期望,又感觉绝望,在思想信念上既有动摇,转而又坚定,形成复杂矛盾的纠结情感。因此在音乐创作上与中期的英雄浪漫情怀完全不同,转而代替的是内省复杂情怀,在音乐中传达其对人生、对社会、对政治的沉思,因此在感官体验上,表现出抽象化、普遍化的风格特征。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中审慎地挖掘了音乐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然后在章节节奏的分界线上有意地进行模糊,使其变得更加连续,在情感上也能层层叠进,在音乐创作的想象力上进行了巨大的突破和发挥。

三、贝多芬各个时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意义

(一)贝多芬早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意义

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多是自学求索的过程,在1792年才来到维也纳,从师在海顿门下学习音乐,并开始早期的音乐创作。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已经逐渐凸显了贝多芬的个性的特点,意义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个性思想的启蒙。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欧洲启蒙运动正在兴起,对于个性思想的追求也在社会上流行,因此贝多芬的创作中强烈表现了其个性化的追求。二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特点沿承了当时音乐大家的风格。早期贝多芬的音乐发展,维也纳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当时维也纳的音乐大师有海顿和莫扎特,两人的音乐风格质朴、轻快、活泼,有着积极的意义。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也受他们影响,在早期作品上也表现了其活泼的特征。三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特点体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个性萌芽,为后期的创作打开了创新之门。由上述对早期作品风格特点的具体阐述可知,贝多芬在第八首钢琴协奏曲上的引子就表现了创作上的个性化的创新性。另外,在这个时期的末端,贝多芬经受病魔的折磨,经历了耳朵失聪的不幸,这对他的音乐创作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二)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意义

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是英雄主义的浪漫性,它体现的意义有:第一,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体现了贝多芬政治思想的转折。在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中期,历史背景正好为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的大革命爆发时期,因此在这个革命时期,社会上的各种进步的、崭新的思想在整个欧洲传播,当然也影响到了贝多芬。因此,贝多芬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转变成为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第二,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记录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事件。在这个时期,拿破仑取消了共和制度,使得贝多芬的理想破灭,因此激发了贝多芬强烈的抗争意识,在音乐表现上,通过起伏不定的声调节奏来表达他的个人奋斗意识,震撼力非常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符合,在音乐发展史起到了历史记载的作用。第三,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显示了贝多芬非比寻常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天赋。中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在这期间,大量的创作作品出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音乐事业。另外,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产生于政治思想斗争激烈、时局较为动荡的时代,在创作中仍然敢于对社会上的丑陋、虚假、邪恶进行大胆的批判和鞭挞,仍然呼唤人性的真善美,其创作的毅力、勇敢和才华的表现,无不彰显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天赋。

(三)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意义

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处于一定的低潮期,在创作风格上为深沉、抽象的特点。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有关系的。其重要的意义有:第一,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转变标志着政治势力的转变。在这个时期,拿破仑政治统治彻底失败,德国王朝复辟,但是结果是非常糟糕的,贝多芬的人道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理想都破灭了,而且社会上出现统治者欺压人民的现象,贝多芬的不满情绪在音乐创作中不断升级,促使贝多芬的音乐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二,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体现了音乐创作的新高峰。贝多芬在后期有一个重新振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作品达到了创作的高峰。如《第九交响曲》等最后几首创作,在思想高度层次上,体现了贝多芬对政治人生的思考,在艺术质量上,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独特音乐创意。第三,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实现了他在音乐中的想象力。贝多芬通过纯器乐的方式,让事件发展的所有过程通过想象力赋予在音乐上,以表演的形式表达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境界的向往,如作品《庄严弥撒》,贝多芬利用多种弦乐、和声以及配器等方式,加入欢乐颂的歌词,来谱写其一生坚信的伟大颂歌。

四、结语

贝多芬在音乐事业上的成就代表着他进步的世界观、伦理观和审美观,在人类智力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将人类的友爱通过艺术化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与大众形成共鸣。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的特点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不一样,通过对其作品的赏析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的音乐创作。在这三个时期,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经历了从质朴到成熟的思想呈递,实现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贝多芬在音乐上的贡献,为世界的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骆云飞.浅谈贝多芬音乐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风格特点及意义[J].音乐时空,2012,(12).

[2]白艳.浅析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及意义[J].价值工程,2011,(11).

[3]梁婷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风格比较[J].科教文汇,2009,(17).

[4]王希.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J].艺术科技,2013,26(1).

[5]袁琪行.浅谈贝多芬晚期的音乐创作特征[J].大众文艺,2013,(24).

2095-4654(2015)02-0134-03

2014-12-05

J605

A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贝多芬时期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