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2015-03-18 22:32廖全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范 敏,廖全林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浅谈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范 敏,廖全林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人和亲人的嘱托,同时他们也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由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在高校文化中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非常有必要。通过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全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必要性;实施途径

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人和亲人的嘱托,同时他们也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近年来,关于在校大学生自杀、自残、他杀、上网成瘾以及毒瘾的例子逐年增多[1],这些问题不仅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惨重的后果,同时给社会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起了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的事实证明:在高校文化中融入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的现实需求

(一)我国将生命教育纳入国家战略部署

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公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将生命教育写入正式教育文件中,由此也要求我们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是担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各高等院校,应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增多的直接原因

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在校大学生自杀、他杀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归纳起来,造成大学生自杀、他杀的原因是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但是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生命价值和生命存在意义的认识模糊所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正视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缺失生命教育。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困难,高等教育偏重谋生和知识技能,忽略生命价值,从而造成受教育者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进而引起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终导致一些伤害性群体事件、吸毒事件、他杀事件的不断出现,所以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中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中能有效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自杀率

近年来,网络、电视报道关于在校大学生自杀的例子已屡见不鲜,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全国有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568名大学生因自杀死亡[3],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自杀的一个高危群体,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们为何会选择如此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花样年华?国内众多专家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的知识,生命意识浅薄,受挫能力差,抗压能力小。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应该担负起传授生命教育的责任,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生命意义的知识,进一步尊重和爱护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体会到自己作为儿女以及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头脑中自觉摒弃自杀的念头,让大学生活充满阳光且为以后走向社会面对更大的困难打下基础,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自杀率。

(四)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中能有效提高校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交际面狭窄,不懂得与人交往,受到父母甚至祖父母的过分溺爱,不会替别人考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当生活中遇到稍许的冲突时,不懂得尊重他人生命,在不理智的情况下,经常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件。近年来,关于在校大学生杀人事件的报道也有很多[4]:2004年,云南大学校园内发生一起严重的校园惨案,高中期间成绩一直优秀的大四学生马加爵蓄意杀害同寝室其他四名同学,其行为令人发指;当此惨案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时,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进而杀人案件让全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提出质疑,在此案中受害人未被撞死并不断求生的情况下,向其连捅八刀,致受害人当场死亡,做出如此举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农村人难缠”;2013年,复旦饮水机投毒案,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嫌疑人正是其舍友林森浩。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成起来的新闻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校园暴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大学校园生命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丧失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尊重他人生命;同时加强大学生法制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只要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让他们明白在遇到冲突的时候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依靠武力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大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提高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

二、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的有效途径

鉴于当前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自杀、他杀等消极现象,高校不能再是单一的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应该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所谓生命教育旨在教育大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解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认识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因此也给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多的障碍,尤其是当代的90后大学生,他们生活优越,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无论是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是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多的不足,这时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引起全社会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要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人的重视。在学校层面,就是教学以及学生管理部门制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制度;在教师层面,就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把生命教育放在一定的高度,把其当作像传授学生技能知识一样的重要任务完成,课堂上敢于正视,当学生遇到挫折和突发性问题时能够提供科学的指导。在学生层面,就是要对生命教育有充分的认识,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是心理问题的疏导,而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样,全社会对生命教育有了足够的重视,生命教育也就会得到生存的土壤[5]。

(二)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其他课程则采取渗透的方式

高校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外关于生命教育的经验,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和死亡的关系,从而珍惜和善待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鉴于大学生在此阶段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关于如何帮助大学生防御外界不安全因素,如何疏导心理不健康因素的专题讲座。同时其他课程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采取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职业发展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画生命线的方式,写下有意义的事情,并对以后的日子进行展望,预算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老师可以将一些积极具有正面意义的视频引入课堂,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真善美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大学教师的生命教育知识

“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学生”[6],教师是高校校园的第二大主要群体,他们的言行及思考方式也在不断地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师具有基本的生命教育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掌握基本的生命教育知识,在课堂中能够很好地将生命教育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受到生命教育的渲染。

(四)将生命教育融入校园、寝室环境建设中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因此校园、寝室就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而校园、寝室的环境对居住在内的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该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校园、寝室环境建设中。教学主楼前慷慨激昂的校训,宿舍楼前一座寓意深刻的雕塑,宿舍内整洁优雅的布置,宿舍窗外美丽的绿化环境,在不经意间都能够对大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同时宿舍区内完善的配套设施、便捷的生活条件、宿舍内合理的布局、精致的装饰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同学一样感觉到家的温暖,有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

(五)将生命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应尽可能多的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开展雷锋月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倡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增强生命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房、殡仪馆、太平间,教育他们生命来之不易,珍惜生命;组织参观戒毒所、监狱或开展消防知识讲座、防艾滋病讲座等,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体验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升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提升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辅导员加大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对特殊学生的关爱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思想情感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还不成熟,而他们又远离父母,所以当遇到困难或者突发状况时,最想找的人就是辅导员,因此各高校的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平时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班级同学保持交流,尤其是对那些单亲、困难家庭以及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

总之,由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多关心在校大学生是每一位从事高校教育人的责任,而生命教育也是基于当前的形势出现的。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在其所授文化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当前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高校应该选择合适的生命教育路径,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绘出美丽的生命彩虹图。随着高校文化中不断融入生命教育以及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给予必要的关注,我国大学生一定会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科学的信仰,从而可以预见我国的未来大学生也会从被动接受生命教育走向主动接受,他们的身心会越来越健康!

[1]丁严.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江南论坛,2007,(4):50.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楚江亭.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J].人文杂志,2010,(1);179.

[4]李冬华.高校开展敬畏生命、珍重生命警示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8):218.

[5]霍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6]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5~29.

2095-4654(2015)02-0149-03

2014-12-04

阜阳师范学院2013年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2013JCJY02)

G641

A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