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研究

2015-03-18 22:32皮方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微信政治

皮方强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微信、微博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研究

皮方强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微信、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以手机媒体为载体的新兴媒介,凭借开放性、时效性等优势,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新宠儿,给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如何利用好微信、微博,成为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因此,应顺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遵守教育规律,利用好微信、微博这一新兴媒介,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了3.09亿,其中80后、90后的微博开通比例高达84.9%,而微信用户也在2013年突破了4亿,20~30岁的人占到了74%,而大学生就占到了该群体的64%[1]。另外,微信、微博在社会舆论的产生以及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网络舆论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里可以看出,微信、微博已经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信微博时代面临的挑战

1.失范问题对传统法制的挑战

微信、微博是在手机客户端上运作的软件,作为新时期交友工具,凭借虚拟性、便捷性等优势,成为网络虚拟交友的重要工具之一,受到学生们的青睐。但是,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的特点,实施犯罪。比如2012年,浙江某校两名大学生通过使用微信来绑架女生强奸拍照案件、浙江一青年利用微信来强奸女大学生案件。这些案件的犯罪主体、犯罪客体都有大学生[2],可见,微信、微博的失范问题,直接对传统法制产生的挑战。

2.浪费时间与精力,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随着微信、微博自身功能的日益完善,一些学生不分场合、时间,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刷微博、微信,沉浸在和陌生人交友的过程中,直接威胁到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有些大学为了在网络中发泄个人情感,在虚拟社区内寻找自己的归属,过度依赖网络交流,失去和同学、老师展开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学生性情上冷漠,在日常生活中不善言辞,不喜欢和他人交往,产生网络依赖症[3],忽视了与父母、同学以及家长彼此间交流的机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二、化挑战为机遇,将微信微博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1.树立科学的微信微博使用观,强化媒介素养教育

(1)树立科学的微信微博使用观

微信、微博的“低门槛”、“高互动性”的优势,使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泥沙俱下的现象,再加上社会约束力不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然就大大降低。因此,很有必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微信、微博使用观。正确认识使用微信、微博交流需要遵守社会基本道德与行为规范,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对社会造成伤害,不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能科学调节并合理控制个人行为。

(2)提升媒介素养教育水平

放下电话后,我不禁想,从柳江古镇回来的路上,我就琢磨过:我们要不要怀念许春花呢?不过这个问题随着后来不断的交际应酬,最后便被搁浅了。

媒介素养是个体对媒介信息展现出来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未树立科学端正的态度,以娱乐为目的,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全面培养大学生真正明白媒介传播的运作方式,提高对手机媒体的认知力与判断力[3]。理性选择传播资源,提升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更好使用手机媒体来为生活与学习服务。

2.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正如前面谈到的微信、微博的独特功能,为大学生结交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伴随着微信、微博的犯罪案件逐渐增多,很有必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加强微信、微博犯罪的宣传力度。大学生因为防范意识薄弱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隐私信息很容易让坏人通过科技手段盗取,还有些不法分子将偷录、偷拍的内容上传至微信、微博中,这样容易泄露隐私,并且还会让犯罪分子利用这些隐私实施诈骗、强奸等,因为此类犯罪呈现出犯罪成本低、成功率高、风险小、案件侦破难度大等方面的特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4]。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校园网、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开展防范微信、微博犯罪的宣讲力度,提升微信、微博防骗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案件的发生。

其次,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因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来讲比较少,并且对社会、法律的关系认识上存在不足之处,缺少法律素养。前面谈到的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犯罪的案件,正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很有必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高校可以开设法律法规宣讲会,学生选修法律方面的选修课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素养,然后,再将理论素养运用到日常的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手机媒体相关联。目前,高校普遍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困惑,很有必要开展针对手机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明白过度依赖手机媒体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必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有序衔接,既照顾大局,又体现差异。团体辅导是指创建团体情境而开展的以团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辅导法,对团体内的成员进行互动,在彼此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做到学习、体验以及悦纳自我,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汲取新的方式与方法,挖掘个人潜能,科学适应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还可以将微信、微博作为载体,全面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空间以及覆盖范围。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在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间创建沟通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体综合心理素养,加深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思考,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5]。

其次,创建高校校园危机干预机制。该机制重点包括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和心理防御系统。创建校园危机干预系统,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实施犯罪。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水平

微信、微博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任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创建能适应微信、微博环境下的高素质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包含专职或者兼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能适应微信、微博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有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还应能掌握熟练操作微信、微博的技巧;不仅要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丰富经验,还要能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特点,具有科技应用意识以及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机媒体载体的基本能力,建立适应微信、微博这一新媒体的人才队伍,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支队伍要做到与时俱进,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结构。

4.利用微信、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微博作为在手机客户端上使用的即时在线沟通方式,能及时得到对方回应,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微信、微博,与广大学生一起开展多言行的模式交流,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和动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1)让微信、微博成为了解学生的一扇窗

微信、微博已经深入到高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大学生都是24小时在线,随机和好友保持时时在线联系,通过分享好友圈内的事情、分享音乐以及图片等开展多样化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微博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通过微信、微博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当前学生总的心理特征,发现思想上的症结,采用友好、轻松的交流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具体问题,针对性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纠正不正确的理念,指引大学生走出误区。

(2)开辟微信、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堂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时间以及空间等多个条件方面的原因限制,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性。在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公共课,授课人数多,教师与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可以通过利用微信、微博中的语音、视频、文字等功能,展开双向互动交流,消融师生间的隔膜,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内表达其真实想法,营造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式沟通平台。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线下活动,根据不同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机制,为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未来微信、微博时代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展望

1.创建大学生微信、微博的信息交流管理和反馈制度

高校可以和微信、微博运营商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微信、微博信息交流使用管理和反馈制度,在对微信、微博实时监管的同时,也注意将针对大学生微信、微博监管上出现的有价值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让高校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微信、微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而针对这些新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更好利用微信、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加大针对微信、微博用户的防诈骗等事件的提醒力度

微信、微博运营商,有必要对微信、微博使用人员开展诈骗预警提示,提高微信、微博用户的自我防御水平,尤其是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认知水平,采用警惕的心态来科学面对虚拟世界[6]。此外,微信、微博的运营商可以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屏蔽不良信息,从源头上遏制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最后,建立微信、微博举报系统。微信、微博运营商建立微信举报系统,发挥全体微信、微博用户的力量,对微信、微博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及时予以举报,打造一个良好的微信、微博环境。

3.建立微信、微博法制环境

为了促进微信、微博的良性发展,必须采用法律手段为维护微信、微博的运转确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针对微信、微薄的危害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通过法律的力量来打击传播低俗信息、窃取隐私等不法犯罪分子。针对微信、微博发展迅速的特点,在立法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法律与技术同步,确保法律法规执行的权威性与科学性。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信、微博时代面临失范问题对传统法制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断层,浪费时间与精力,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的挑战,对此,必须化挑战为机遇,将微信、微博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树立科学的微信、微博使用观,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水平;还必须创建大学生微信、微博使用管理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加大针对微信、微博用户的防诈骗等事件的提醒力度,建立微信、微博法制环境等路径,促进微信、微博实现良性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1]赵冬鸣,李东,商雷.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3~54.

[2]李素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48~49.

[3]杨化.试析WEB2.0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94~96.

[4]张玉漫.新兴网络社区下的大学生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6):26~28.

[5]郑培钢,魏佳佳.微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教育探索,2013,(9):139~140.

[6]闫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14~116.

2095-4654(2015)02-0152-03

2014-11-19

G641

A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微信政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