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研究

2015-03-18 22:32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游圈边区区域

夏 涛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015)

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研究

夏 涛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015)

粤闽赣边区各方都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具有旅游合作经验和进一步合作的愿望。该区域是“客家大本营”,具有整体旅游资源优势,也具有丰富的客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交通便利,因此,应深度挖掘和筛选其客家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内整合,建设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打造品牌,获取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建设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南方广东(粤)、福建(闽)、江西(赣)等省的本地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汉族文化中独特少有的瑰宝。客家人遍布全球许多国家,绝大分布在中国大陆,尤其集中在赣南(赣州市)、闽西(龙岩市和三明市)和粤东北(梅州市)三省交界的边区,分别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和“客家之都”,形成的联合区域又被称为“客家大本营”。该联合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

该联合区域客家人在漫长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出众多客家体育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体育文化”。因粤闽赣边区三地客家体育文化,源头一脉相承,内容异同兼有,区位相邻相连,故形成了 “客家体育文化圈”。因此,在体育旅游和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成为发展趋势的今天,提出合作开发客家体育文化圈里相关旅游资源,建设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其旅游资源的具体表现为以客家传统节日、庆典、集会和旅游场所上进行的客家体育项目为主要形式,以及民族服饰、工艺品、土特产品和自然资源、边贸市场等辅助形式。它将自然风光与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的客家体育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游客达到观光、健身和娱乐的综合性体验。从调查结果得知,该联合区域有丰富的客家体育文化,游客对此不太了解,但表示对客家特色体育活动感兴趣,希望能现场观看或亲身体验。体育旅游和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合作建设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可以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树立旅游品牌,获取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一、合作建设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的外部条件

1.该联合区域具有整体旅游资源优势

(1)生态观光旅游资源。赣南、闽西、粤东北相连地区最大地形特征是山多,且山中河流、小溪、瀑布、温泉众多,木材品种繁多,拥有许多珍稀植物,是生态旅游胜地。该区域人文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如赣南的通天岩,保存大量的宋、明、清题刻和造像,是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闽西万寿岩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四堡书坊建筑,属于明清时代。粤东北则有茶田旅游度假村5A景区以及南台山天然卧佛、灵光寺等。

(2)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赣南瑞金被称为“红色之都”,革命遗址有毛泽东故居、朱德故居。粤东北梅州市则有叶剑英故居等。三地主要有古田会议会址、长汀革命旧址、瑞金革命遗址、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现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纪念地。赣南兴国山歌和闽西永安山歌等革命红歌热情奔放,梅州松口山歌客家史歌却哀怨忱伤。

(3)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在该区域三省都主打生态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但本质是以客家文化为主线串连而成。有“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称的客家民居三地各有不同,别具魅力。赣州以四角楼为主,梅州以围龙屋为主,龙岩以圆土楼最多,其中,永定客家土楼已正式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样是东江菜系,各具特色,赣州是河鲜、鸭肉类,梅州是鸡肉类,龙岩是菜干类等。还有传统的蓝布唐装、汉七大方言之一的客家话、客家山歌、聚族而居为根本的血缘家族制度、多次葬的丧葬制度、祖先崇拜以及众多客家名人故居。该区域每年吸引数以万计海外客家人寻根问祖,还吸引着海内外对客家文化旅游感兴趣的游客。

2.该联合区域交通便利

粤闽赣三地交通日益便利。公路方面,高速公路使梅州-广州、龙岩-厦门、赣州-南昌均为3-4小时车程。铁路方面,广梅汕铁路接潮汕地区和通珠三角;鹰厦、梅龙、浙赣、南复等接通厦门、福州、上海;京九接通南昌、北京等地。航空方面,梅州、龙岩、赣州都有小型民用机场。梅坎铁路、赣龙铁路、赣粤高速、赣龙高速先后建成,使三地交往日益便利。

3.该联合区域各方都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具有旅游合作经验和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该区域各方都高度重视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都努力打造、宣传自己的旅游品牌。该区域从21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旅游区域合作。如历届客属祭祖大会或恳亲大会;筹办闽粤赣三省四市十县客家旅游推介会;闽粤赣13地市缔结旅游联合体;推出红色旅游专线和客家旅游专线;也提出构建赣州-梅州-龙岩的客家金三角的设想。

二、合作建设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的内部条件

粤闽赣边区三地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客家体育文化圈。圈内拥有丰富的客家体育项目和旅游资源,它们大多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特色鲜明、健身效果,其中一些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如资源闽西客家的游大龙被称为“天下第一龙” ,走古事被称为“山村狂欢节”“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粤东梅州被称为“足球之乡”。 赣南梅花剑法保留着武术界认为失传的“卞庄子纷绞法”剑花。据调查结果,这些对游客都极具吸引力。因此,该区域具备合作开发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的内在条件。

三、合作建设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的策略

1.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内整合相结合,实施该区域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整合开发策略。突破行政管辖局限,三地相关政府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大旅游规划,搞好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加强旅游企业管理,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不正当竞争,逐步形成合作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各旅游企业突破行业和行政区域限制,进行合作,形成健康的市场共同体。

2.转变观念,深度挖掘和筛选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和投资商应充分认识到客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和开发的必要性,转变单纯靠自然条件吸引游客的模式。既要深入挖掘整理资源,又要根据市场整体设计以及其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科学地评估筛选,避免重复开发和低水平开发而造成浪费,设计出多层次、高质量的客家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优势品牌。

3.以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与该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结合,综合开发。闽赣边区已经具有比较成型的生态观光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的市场体系,三者互助互补,其内涵是客家文化旅游。开发该区域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合作建设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并不是要弱化和抛弃该区域现有的其他旅游资源和旅游形式,而是将客家体育文化旅游作为市场核心和宣传亮点,与其他旅游市场合作,综合开发。例如除了观看和体验客家体育活动外,游客还可同时享受客家民族歌舞、客家服饰、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民族礼仪、客家特产等,甚至体验红色文化,观赏自然风光,进行户外探险旅游等。

4.加强文化交流,形成全球客家网络,将客家体育文化旅游作为主打产品来吸引台湾和海外游客。客家人散居全球各地,客家文化应加强国际间交流,强化与全球的联系。2009年粤东北梅州市联合74个全球最知名的客属团体商会和84名最具影响力的客商共同发起,成立世界客商大会。2012年该市举办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1]当今台湾客家意识逐渐抬头,客家社团陆续成立,客家文化逐渐受到重视。2006年10月,世界客属第21届恳亲大会在台湾召开,邀请很多大陆和海外客籍人士参加。[2]应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和全球交流合作工作,引进侨资台资外资,把客家体育文化旅游作为主打产品,以吸引台湾及海外游客。

5.培养完善的客家体育文化旅游专业人才体系。完善的人才体系包括管理人才、配套服务人才、专业人才,尤其要培养既懂客家体育文化又懂体育旅游的复合型人才,比如该领域的专业导游、教练以及产品设计与开发人才。充分利用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优势,积极培养建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这方面应向台湾学习,台湾高校除了培养杰出的中青年学者和大批博士之外,也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6.建立完善的营销推广体系。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利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进行市场推广,如可以通过大型综艺节目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建立客家文化特色体育与全民健身联动市场;塑造优质品牌,深度开发品牌无形价值的同时,建立市场反馈机制,对不利因素和行为及时纠正,维护市场利益和品牌形象,带来市场收益和品牌成长的良性互动。

[1]胡解旺.台湾高校重视传承客家文化对大陆的启示[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10).

[2]刘焕云.21世纪台湾多元化政策与客家文化之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095-4654(2015)02-0167-03

2014-11-24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 (2014B148)

F592.7

A

猜你喜欢
旅游圈边区区域
分割区域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背景下肃北旅游业发展之探讨
区域发展篇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区域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