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艺术结构与主题

2015-03-20 15:59
文化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闹天宫吴承恩孙悟空

马 旭

(阿克苏教育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西游记》的艺术结构与主题

马 旭

(阿克苏教育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结构,堪称别开生面,它具有环环相扣、故作曲折、别开声面等特色,体现了作家的艺术独创性。《西游记》的结构与作品的内容紧密而和谐地结合,既需要作者的独特创造,又需要作者的深厚功力。《西游记》的艺术结构是精密完整的,并非“两截子”,它的主题是在一个基本主题的统摄下,天女散花般呈现多元主题,而基本主题又决定它的艺术结构是完整的。

《西游记》;艺术结构;主题

对于《西游记》艺术结构的认识,专家、学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李希凡说:“不管怎么说,前七回是一个独立的神魔故事,它和取经故事的情节没有内在的联系,作者虽然竭力进行了缀合,但由于构成艺术情节的矛盾关系、性质并不相同,所以给读者的印象,仍然是两截子,两个不同的故事,缀合并没有使它们完全融合成一体”。[1]胡光舟则认为:“《西游记》全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作者为此煞费苦心。结构完整首先依靠主题统一,《西游记》虽有双重主题,却统一在孙悟空的形象之中,还统一在两大部分共同具有的正义性之中,……具体说来,《西游记》由三部分: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包括魏徵斩龙和唐王入冥)和西天取经故事组成。……因此《西游记》的结构有其连续性和一贯性。”。[2]

对这两种观点,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要解决《西游记》的艺术结构的问题,首先要商讨的是《西游记》有无“两重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以来以社会分析法为小说主题最主流的分析方法,对《西游记》的主题分析也不例外,如“农民起义说”等。后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研究者也陆续提出了诸如“哲理主题说”“三教合一说”“修真养性说”“张扬人性说”“游戏主题说”等,然而,这些有益的探讨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西游记》艺术结构与主题的关系问题。

《西游记》的主题从根本上讲不是“两重主题”,而是在一个固定的基本主题下,有多元化的主题呈现。它由唐朝僧人陈玄奘西去天竺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本身固定下来,宋、元到明初的几百年间,经过有关取经故事的口头传说,再经话本小说和元杂剧的更进一步充分改造和发展演变而来,因此,《西游记》的基本主题是宣扬佛法无边,这个基本主题始终贯穿于《西游记》全书。吴承恩在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背离这个基本主题的条件下,在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里,着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做了既大胆又游戏的刻画。他随心所欲地讽刺和嘲弄道教,揶揄佛教(当然对佛教是有限度的),既有对理想“极乐世界”的向往与赞美,又有对昏庸无道帝王的揭露和希望,还有对神魔人情的游戏。[3]因而,《西游记》呈现出多元的主题,显得思想内容斑驳复杂矛盾。需要说明的是,吴承恩并不热衷于表现基本主题。这个固定的基本主题在《西游记》中的表现比较复杂,小说中,佛教与道教的关系也极为微妙,它们既矛盾又相互合作,从而推动《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使它的艺术结构完整连贯统一。具体分析《西游记》就会发现,在《西游记》开篇中,吴承恩首先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原则,表明他的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观。这种宇宙生成观紧密地结合着华夏上古的神话传说。最早出现在小说开篇中的人物,一是孙悟空,而后是玉皇大帝。对孙悟空的诞生,吴承恩仍然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原则。孙悟空对死亡的忧虑,在吴承恩看来是“道心开发”。由此可以看出,《西游记》艺术结构的起点是以形象阐发道家思想为开端的,然而,《西游记》终究是以宣扬佛法无边为基本主题的,它对佛教思想、佛法无边就不能不作巧妙细致地交代和描写,因此,在《西游记》艺术结构的起点中,以道为先为主,而又有“道”和“佛”的交融。这样写是为日后天庭被孙悟空打乱,道教向佛教求援,为如来、观音等佛界的人物法力较道界人物高一筹而做铺垫,为唐僧何以去西天取经寻找佛旨阐明原因,为孙悟空日后皈依佛门做护法神找根由,因为,只有佛道相融,佛界人物才能和道界人物交往,也只有佛法高于道法,孙悟空才能被如来轻易制服,如来方能成为玉皇的座上客。孙悟空大闹天宫扰乱道教天地的事件,才能同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事情自然联系起来,不至于突兀。可见,吴承恩写大闹天宫有扬佛法抑道教的意图,为今后唐僧取经创造条件。再者,从大闹天宫的尾声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孙悟空的对立面也由玉皇、老君等转向如来。至此,《西游记》的艺术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大闹天宫事件的尾声是这个变化的转折点。它由平静恬淡到大波巨澜,再由波澜不惊归于平静,在这个过程中佛赢得胜利。小说从而巧妙地完成由“大闹”到“取经”自然平稳的过渡与衔接。

综上所述,吴承恩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中所表现的民主性精华非常鲜明,以至掩盖了基本主题。这种情况就好像在一个菩提树上长满了奇花异果,那盛开的鲜花,累累的果实,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把树的主干都遮掩殆尽,而树的主干显露与否也已变得无足轻重,因此,《西游记》的艺术结构完整精密,主要得益于它有一个基本的主题贯穿全书,得益于这个基本主题统摄全书,使得小说的艺术结构精密完整。

[1]李希凡.再看《西游记》:吴承恩眼中的现实社会[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2).

[2]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29-130.

[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西游记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30.

【责任编辑:王 崇】

I207.41

A

1673-7725(2015)07-0127-02

2015-05-05

马旭(1963-),男,甘肃陇西人,讲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双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闹天宫吴承恩孙悟空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大闹天宫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吴承恩剿匪
张净作品
《大闹天宫》读后感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