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比较探究

2015-03-20 15:59马海艳
文化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裘德骆驼祥子老舍

马海艳

(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比较探究

马海艳

(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分别作为中国与英国著名的小说代表,以当时的社会文化为背景,借助艺术的笔法,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并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价值观进行评判。这两部小说在社会选材以及人物刻画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为今后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骆驼祥子》;《无名的裘德》;比较探究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它们各有独特之处。《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品,他在小说中对中下阶层劳动人民进行了深刻地描写与刻画,尤其对老北京车夫的生活以及生存状况进行了细致描写,刻画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年轻人对梦想、婚姻的追求,但在社会的重重压迫下,最终化为泡影,一步步沉沦、堕落。《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一种平实的手法来对主人公裘德进行描写。主人公裘德从一个怀有理想、对婚姻爱情有着美好追求的年轻人,最后变为在理想破灭之后自暴自弃的人。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大致叙述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有着很大的相似度。但由于社会背景不同,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些价值观不同。仔细对《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提升读者对这两部作品的整体认知水平。

一、《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相似之处

(一)爱情婚姻以悲剧告终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相似之处,首先体现在这两部小说都是以爱情婚姻的悲剧收尾。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对主人公的爱情进行大篇幅的描写。例如,老舍对祥子的爱情描写就是当时社会的反映。祥子在虎妞的引诱下,与其成亲,但却始终不能对小福子忘怀,此时的祥子内心充满了矛盾,细细读来可以感受到祥子身上所承担的社会压力。祥子与虎妞成亲之后,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过的生活,他原本是想找到一位贤惠的妻子,和自己一起过简单的生活,就像书中所写“假若他有了自己的车,生活舒服了一些,而且愿意娶亲的话,他必须到乡下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1]这说明,祥子只是想要追求一份平静稳定的生活,但虎妞的强势与丑陋打破了祥子心中的愿望,彻底击碎了祥子的梦。最后,在虎妞去世后,两人的婚姻彻底失败。在哈代笔下,他对裘德的婚姻描写同样如此,裘德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想象,但当他遇到阿拉贝拉的引诱时,便情不自禁地走进这个女人设下的圈套。但就像小说中所写:“阿拉贝拉只不过是一位结实、健壮、味道十足的雌性动物,既不多什么,也不少什么。”[2]这个女人很明显,并没有任何追求,所以她不可能陪伴裘德在以后的人生中共同经历风雨。在这两部小说中,都对性价值观做出评价,它是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真正幸福美满的爱情不可能存在,这便是《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相似之处。

(二)主人公奋斗的悲剧性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相似之处还体现在主人公奋斗历程的悲剧性,这两部小说都对主人公各自的奋斗进行细致描写,但奋斗结果都令主人公失望。首先,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在自己18岁时便独自一人到城里打拼,他首先看到的是拉车比较容易赚钱,所以就选择拉车这个行业。他认为自己年轻,只要肯努力,距离成功和财富只是时间问题,整部作品集中表现了祥子为实现这一卑微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历程。祥子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自信心被彻底击垮,直至沉沦。在《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是一名孤儿,由于受到菲劳逊先生的影响,因此决定进入基督寺,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于是,他就开始拼命地去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但当他真正进入基督寺后发现,这里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欲望的左右下,他开始选择做城市人。他首先想要进入大学,但被拒绝。他觉得自己又可以成为一名牧师,但第二个梦想依旧失败。之后,他便认为是上帝的不公造成了自己坎坷的命运,开始安于现状,浑浑噩噩。[3]通过对这两个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都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现实状况进行批判,正是社会的无情才造就了祥子与裘德这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三)主题拓展手段的相似性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主题拓展手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舍与哈代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悲剧色彩,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这种悲剧的命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振撼。例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在这个过程中,北洋军阀的迫害、车厂主刘四爷的残酷剥削等,这些都使得祥子的命运雪上加霜。作者通过这种夸张的写作手法进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色彩。同样,在《无名的裘德》中,裘德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中,遭受到来自社会的打击,首先是基督寺的现实,使得裘德原本的追求落空;其次是裘德的大学梦失败;最后的一次牧师的选择仍旧以失败告终。[4]这些社会现实都使得裘德一次次濒临绝望,作者的这种夸张写法使得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更加凸显。

二、《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不同之处

(一)《骆驼祥子》的独特之处

1.运用幽默手法写悲剧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运用幽默的手法来写悲剧,例如,在对祥子进行描写时,有这样一段文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5]这段文字描述得很简单,但却将祥子的滑稽之处刻画得非常生动,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手法。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一处关于杨太太打牌,让祥子(一个未婚的大男孩)看管一帮猴孙般的小孩们。在这里,作者给读者留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试想,祥子一个人看着这几个孩子的场景,定是异常搞笑,但在这幽默的背后,却可以嗅出更加悲剧的味道。

2.文字朴实无华

老舍的叙述平易近人,在文字选用上,并没有着重去选择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来进行小说创作,而是选择一些大家够可以读懂的文字进行叙述,给读者的感觉是朴实无华。甚至于在一些细节描写时,作者还采用口语和当时北平的一些土语,例如“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类似于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这都会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非常亲切,且朗朗上口。文字的朴实无华正是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他将最平实的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让读者倍感文字具有无穷魅力。

(二)《无名的裘德》的独特之处

1.突出对景色的描绘,画面感强烈

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进行大量篇幅的景物描写,通过对景物的刻画来渲染氛围,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景色描写,“我看见的那次,正赶太阳落山的时候,天上火红一片……”,“是不是像天上的耶路撒冷”[6]。这个场景是为裘德寻找基督之梦而描绘,此时的节奏明快,画面美好,体现出此时裘德对梦想的热切企盼。作者使用这样的景色描写,可以使读者眼前呈现出非常明艳的画面,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个人追求梦想时的欣喜与快乐。

2.使用拉丁文原文、希腊文原文

除此之外,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还大量使用拉丁文原文、希腊文原文。因为,通过对这些语言的使用,可使读者真正感受到那种文化氛围与气息,深刻感悟古希腊、罗马的光辉与灿烂文化。[7]

三、结语

虽然《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写作背景和时间有很大差距,但两位作者在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上具有一致性。通过对《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对这两部作品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与社会现实,帮助读者去体会主人公的命运,领悟小说的中心主题。

[1][5]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75.63.

[2][6][英]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M].都兴东,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03.135.95.

[3]郑丹燕.“彻底垮台”了的叛逆者——试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性[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丽娟.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小说的叙事艺术[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7]孔丽霞.《无名的裘德》中的意象浅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5).

【责任编辑:周 丹】

I207.425-03

A

1673-7725(2015)07-0141-03

2015-05-25

马海艳(1981-),女,河南林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裘德骆驼祥子老舍
北平的秋
《无名的裘德》中淑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无名的裘德》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老舍的求婚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解读哈代《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