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2015-03-20 15:59刘忠清
文化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新思路文物保护

刘忠清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623)

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刘忠清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623)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近年来不断出土大量文物,馆藏文物已超千万件,但有相当部分破损严重,而我国从事专业文物修复的人才较少,修复力量严重不足。文物修复任重而道远,培养专业文物保护科技人才时不我待。本文针对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的难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新思路。

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新思路

随着国家对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文物保护,对文物保护科技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设一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高水平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及保障。文物保护科技是一项投入较大的系统工程。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的设备设施。从经济和集约的角度考虑,大型和特大型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可以考虑在人员配备较多的综合性博物馆使用。在设备设施采购方面,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立足于全省的文物保护,以建设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为目标,以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指针,建立全省的文物保护科技平台。[1]省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科研中心或者重点实验室,配备较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对全省乃至全国博物馆有辐射带动作用,有助于文物科技保护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文物日常保护实际操作的培训,也有利于吸引优良的文物保护科技人才,成为文物保护优良人才培养的摇篮。

二、提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有成长、成熟的过程,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历练,从实践中提高自己。上级主管部门对青年科技人员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项目资助的力度,通过项目来锻炼文物保护科技人才。第一,设立与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相关的课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第二,加大科研项目资助力度。项目资助经费应与所主持的项目相匹配。第三,在项目资助的实施过程中,要以专业水准为核心,不能只考虑平均主义。项目设立以后,主管部门要严把责任关,加强课题督导,鼓励强强联合。[2]

三、增加教育培训机会,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第一,通过专业培训来扩大文物保护人员的知识面,加速文保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使其了解和吸收最新的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第二,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通过访学、学术会议、实地考察等形式,把握国际国内前沿文保动态,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科技的重要性。第三,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利用各种学术机构的文保科技成果。[3]此外,应鼓励并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支持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参加省级及国家举办的相关知识培训。

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针对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断层严重、青年人才缺少创造力等现状,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一支涵盖老专家、科研骨干、青年培养对象,跨年龄、多层次的科研团队,开展师徒结对科研项目的帮扶活动,为科技人才提供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活科技创新队伍的创新活力。为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设置专项经费,为他们的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大力支持,有利于稳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主管部门和单位设立科研项目启动资金,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创新;对个人研究成果及论著进行资助,这些措施都将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4]新老更替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和稳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断保持队伍创新活力的必要手段。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多元化的激励措施,肯定青年人才的创新业绩,鼓励他们为科技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同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管理与服务力度,提高培养人才工作的成效。

五、强化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

单位制定人才保障政策,为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空间和政策保证,为青年科技人才在住房、配偶工作落实、子女入学等问题上提供帮助,逐步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研究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让青年科技人才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破除论资排辈观念,为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提供晋升机会,将真正有能力的人、有事业心的人调到重要岗位,为文物保护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事业60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23.

[2]陕西省文物局.承传中华文明之光改革开放30年陕西文博事业[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42.

[3]陕西省文物局.陕西文物年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75.

[4]李象益.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术学会研讨会文集[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56.

【责任编辑:王 崇】

K871

A

1673-7725(2015)07-0175-02

2015-05-15

刘忠清(1983-),女,江西赣县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陈列展览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新思路文物保护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名胜古迹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