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理咨询中建议策略研究——以《扪心问诊》为例

2015-03-20 20:58董博宇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建议

苗 苗,董博宇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9)



英语心理咨询中建议策略研究——以《扪心问诊》为例

苗苗,董博宇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 青岛266109)

摘要:本文以美剧《扪心问诊》描写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会话为例,在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的框架下探索心理咨询师的建议策略。研究发现建议行为自身的咨询者受益指向以及咨询者面子受损的复杂性是心理咨询师采用多种建议策略的动因。咨询师在兼顾建议内容的同时还要调节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采取维持关系、套近乎、换位思考、循序渐进、保留余地及鼓励的语用策略。

关键词:心理咨询;建议;语用策略;扪心问诊

引言

心理咨询是指接受过专门训练、拥有丰富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对来访患者进行治疗。而治疗的基本方法就是进行语言沟通,通过交流以及其他辅助方式达到帮助患者逐步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从语用学言语行为的视角来看,心理咨询实现的是Searle言语行为中的指令言语行为的词类——建议言语行为。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对于咨询者而言是一种收益的行为,能够解决咨询者的问题。但同时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看,建议行为自身是一种对于咨询者而言有可能损伤面子的行为,因为建议的给予暗含着咨询者个人无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表明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这种咨询者获得建议的受益性与表明自己能力欠缺损伤面子受损性的复杂作用造成了心理咨询活动的复杂性。

目前专门针对心理咨询场合中心理咨询师建议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申智奇,刘文洁(2012)的研究分析了心理咨询师在提供建议性话语的语言形式以及所使用的一些语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用策略方面的不足,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对咨询过程中的建议言语行为的语言方式分类仅仅依靠某些建议施为动词,而忽略了语用信息的隐含性。在特定的咨询语境下,通过分析句子的语用含义,一些话语同样具有建议的作用。其次,虽然文章中提到了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所用到的语用策略,但是没有普遍性。最后,对于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的划分也不够明确,缺乏条理性。比如,引导是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客观信息或个人的相似经历,借此启发当事人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自我表露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觉如实表现出来,我们认为这两种分类方法存在一定的重叠。

美剧《扪心问诊》(In Treatment)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过程,符合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的情景。本文以该剧为材料,探索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语用策略。以Brown& Levin son(1978/ 1987)的面子保全论和礼貌策略为理论基础,以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把建议言语行为动词和真实的语用含义相结合,对建议言语行为的语言方式和语用策略进行划分,以此为心理咨询师选择何种策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理论框架

礼貌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公众需求。人际交往中,彼此之间的礼貌程度决定了社会关系的良好程度。每个社会人都需要对别人有礼貌,同时也希望别人给予自己礼貌。Leech的礼貌原则不管是在社会应用,还是在理论研究,都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建议言语行为是一种指令性的言语行为,根据“受益”“受损”关系,建议越是直接,听话人受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的时候,要利用得体准则,使听话人的受损程度降到最低以体现说话人的礼貌性,最终使得交际双方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rown& 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论”是以礼貌原则为基础,内容比礼貌原则更加清晰。他们认为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rn Person,简称MP)为满足面子需求而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而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有两种,即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指的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的自由。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尽量保护听话人的这两种面子,从而完成交际目的。

礼貌准则为面子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面子理论也是实施礼貌原则的最终目的。两者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交际双方产生良好的关系。建议言语行为是一种使听话人的利益受损最严重会伤及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所以,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听话人的利益和面子,采取适当的补救策略。

二、心理咨询中的语言形式

(一)直接建议

最能表现语用目的的就是直接性的语言,它能体现说话人旨在让听话人所做的活动。虽然直接性的话语会触及或损害听话人的利益,但是其达到的语用效果却是很明显的。而最能体现建议类的语言方式也是直接性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用的语言就很能说明这一点。直接建议的语言方式集中体现在建议施为动词和句式上。在语料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动词或词语上: “should” “suggest”“need to”“ have to” “be(not)doomed to”“the only way”等等。例如:

Paul: You shouldn’t have been taking care of your parents. They should have been taking care of you.

(二)间接建议

间接建议的言语行为也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实施此类语言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出于礼貌,保护听话人的面子。心理咨询过程中也很常见。但此类语言方式由于是间接的,所以没有直接性体现的那么明显,要通过特定的语境,分析句子实际的语用含义才能得到说话人让听话人所要实施的动作。根据分析语料,将常用的间接建议的语言方式分为如下几种。

1.提议

提议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建议方式,其语用功能在于为当事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而把最终的决定权留在当事人手中。提议将生硬的建议话语转化成一种条件选择,保护了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语料中常见的句式有“Why don’t you”“Don’t you”“Can’t you”“Would you like” 等等。例如:

Paul: Why don’t you and I go into the waiting room? And we just take a few minutes. Give your mom and dad sometime together?

2.奉劝

奉劝是心理咨询师常用的一种语言方式。对话中没有直接的建议施为动词,但分析句子的含义却有为听话人提供建议的倾向。在此类语言方式中,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中都会为咨询者提供最佳方法。例如:

Paul: It’s really important that we continue the work that we’re beginning.

3.引导

引导式是指咨询者表面上是陈述客观事实,但是其真正的目的是在实施一种建议。咨询者必须要懂得咨询师话语的隐含性,才能真正明白咨询师到底想让自己做什么。因为属于间接的语言方式,所以没有什么典型的建议施为动词,只有通过分析句子的含义,才能理解。例如:

Paul:Since you are asking, I don’t think so, when 2015年第1期 苗苗, 董博宇:英语心理咨询中建议策略研究——以《扪心问诊》为例

you have an affair with a married man, he has secret with you. Secrets with you instead of his wife. He’s closer to you because you are his favorite.

4.警告

当心理咨询师使用警告类的语言方式时,一般都会有对现在情况的分析,然后再得出一个看似非常严重的后果或者直接告诉听话人这么做的后果。如果听话人这样做了,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糟,所以旨在告诉听话人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例如:

Paul: It’s not the kind of decision that you can make in 10 minutes. You both have to sit and think about this. Otherwise, I can tell you, you will regret it.

三、语用策略

(一)维持关系

对于患者来说,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双方建立的第一个关系是一种纯粹的社会关系,即帮助者与求助者的关系。要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敞开心扉,实属不易。因此,在咨询的开始,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的良好咨询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而且,能否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咨询的成功与否。如果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可以敞开心扉,交流无任何其他障碍,那么,这对于解决患者的困扰将有很大的帮助,反之,则成效不佳。基于此,能为心理咨询师提供语用策略来帮助与患者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

1.询问

在咨询初期,心理咨询师要与来访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但是建立此关系的前提是互相理解。相信来访者在来之前,必定对所要给予自己帮助的心理咨询师有所了解。而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必须要通过与来访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言语沟通,并且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有种存在感,即让患者得到关心与关注,以此确保患者能够对心理咨询师打开心扉,心理咨询师要通过询问的方式来一步一步取得听话人的好感与信任。

询问一般为疑问句,内容并无要求,重点在于提问的内容要让患者感觉到被关心。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患者日常生活的,也可以是重复患者说过的话。整个提问的目的就在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方便心理咨询师能够更多地了解患者所隐藏的东西。例如:

Paul: This is the big project you mentioned? Would you mind if I had a look at it?

2.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主要是对患者的情况表示理解,要让患者感觉到心理咨询师是在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想办法,让心理咨询师成为患者的一个依靠,得到患者内心的认可,以此来拉近患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的距离感。主语一般是“I”。例如:

Paul: Look, I understand that you may be feeling just overwhelmed right now. But now you are in a very different place back then.

3.套近乎

套近乎这种语用策略同样也是为了拉近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降低患者心理上对心理咨询师的防备,气氛显得比较和睦。在语言方面,谈话一般会以第一人称we或our为主语,整体语气平稳,情绪上并无较大的起伏波动。例如:

Paul:We can tell dad it’s hard to sleep when his friends come over on school nights.

(二)保全对方面子

建议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行为。而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做的就是给患者提供必要的建议,为他们解决困扰。因此,心理咨询师应该懂得如何礼貌地将面子威胁程度降到最低,给患者提供建议。

1.循序渐进

为了给患者心理上不造成强大的压迫感,心理咨询师在提供建议时应该一步一步地进行。在提供建议时先做一些铺垫,目的就是让患者慢慢地接受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建议,并且把威胁面子的程度降到最低。例如:

Paul: Look, I knew that both of you have had a tough time of it lately. It’s a huge task just taking care of yourselves. But you have got to figure out a way to look after your son.

2.留出余地2015年第1期 苗苗, 董博宇:英语心理咨询中建议策略研究——以《扪心问诊》为例

为了不让患者感觉到是被迫或是不得不接受建议,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减小强加度,心理咨询师可以适当地为患者提供选择性的建议,让患者自己决定是否该采取此建议或是该采取何种建议,给足他们面子。此类型的句子中一般含有情态动词。例如:

Paul: You have two choices now. We can try to wrap you back up. Work on simple behavioral changes. And you and I can both talk to your psychophamacologist get you back to managing things the way you always have. It’s a valid approach.

3.鼓励法

对于保全听话人的消极面子,一般采用回避式,对于保护他们的积极面子,采用主动式。对于听话人来说,他们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心理咨询师要主动配合,达到他们的期许。英语句式中可以用表示肯定的副词如surely等来加强语气。例如:

Paul: We both know that you really want to change. That’s the real reason you keeping coming back. Yes, you want intimacy in your life. I know that you’re capable of that, because we’ve had it.

结语

本文以言语行为的理论为研究框架对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言方式进行划分,将礼貌补救策略与面子保全论相结合,提出了心理咨询师咨询成功的语用策略。对《扪心问诊》进行分析发现,同一位心理咨询师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和语用策略。就语言形式来说,间接性的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最高。在语用策略上,为了礼貌和保护听话人的面子,采用的是婉转的间接方式。因此,在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建议时,以间接性的建议言语行为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直接言语行为。

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其特殊性就在于威胁听话人的面子机率比较大,因为提供建议本身就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所以,心理咨询师除了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以外,掌握一些语言方式和语用策略的技巧,对于解决患者的困扰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不仅为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语言和咨询策略提供了借鉴,也为之后的心理咨询从会话分析的视角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参考文献:

[1] 董博宇. 非主动寻求类建议的会话分析——以交警执法语言为例[J]. 求索,2013,(12):216-218.

[2] 董博宇. 认识论视角下聋儿听觉口语法中的建议序列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12):14-17.

[3] 高一虹. “咨询员中心”与“来话者中心”:两种电话心理咨询模式的会话结构特点[J]. 语言文字应用,1995,(3):100-105.

[4] 高一虹,龙迪. 电话心理咨询导语:结构与功能[J]. 语言文字应用,2001,(3):55-63.

[5] 江光荣,夏勉. 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114-117.

[6] 申智奇,刘文洁. 心理咨询师建议言语行为的语用探讨[J]. 外国语言文学,2012, (1):6-12.

[7] 史占彪,张建新. 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2003,(4):393-399.

[8] 孙炳海,孙昕怡. 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 思想·理论·教育,2003,(9):65-68.

[9]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 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 心理科学,2000,(1):77-79.

[10] 于国栋. 产前检查中建议序列的会话分析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58-62.

(责任编辑:刘学伟)

作者简介:苗苗(1993-),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董博宇(1979-),女,吉林长春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2013年度人文社科校级课题“认识论下的英汉建议序列对比研究”(3Y44),2014年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

收稿日期:2014-12-10

中图分类号:B8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039-04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08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建议答复应该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