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幼师“活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建议——基于潍坊市幼儿园78例“活动设计与试讲”分析

2015-03-20 20:58孙一耕鞠楠楠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建议幼儿园

张 停,孙一耕,鞠楠楠,辛 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青年幼师“活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建议——基于潍坊市幼儿园78例“活动设计与试讲”分析

张停,孙一耕,鞠楠楠,辛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262500)

摘要:教学活动设计是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具体实施,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但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不容乐观。通过对潍坊市78位一线青年幼儿园老师的活动设计进行诊断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幼儿园教师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青年幼师;活动设计;建议

笔者在主持“2014年潍坊市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竞赛”之“活动设计与试讲”活动中,有幸接触到了78位一线年轻幼儿园教师的活动设计方案,聆听了他们的试讲,并与部分年轻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分析和交流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背景下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设计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1]

下面笔者从活动设计的意图目标、重点难点及准备和过程,分析78位青年教师活动设计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关于活动设计意图

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能依据《指南》设计活动意图

表现为不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中班社会活动“小小清洁员”中,把设计意图定位为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但遍观指南,“合作”一词出现了7次,看不到“竞争”一词。

2.对“五大领域”的认识不够清晰

表现为不能根据题目设计出符合本领域要求的活动。譬如中班健康领域活动“我爱拍皮球”,把活动意图设计为皮球的各种玩法,没有分清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的不同要求。

笔者认为,活动设计意图的书写应该着眼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指南》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论述;其次是该年龄段幼儿在本活动主题的发展水平;再次是紧扣本领域或某子领域目标提出期望。

二、关于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2]目标直接影响着教育内容的处理和教育行为、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参赛的活动设计大多数能清楚地表述本活动的目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表述不够全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是部分教师描述得不够全面或者几个目标围绕一个维度重复阐述。

2.描述不准确

“使幼儿”、“让幼儿”、“培养幼儿”、“锻炼幼儿”等立足点错误的字眼经常看到。也有的活动设计中目标表述存在主体不一致的情况。行为主体应该是“幼儿”。行为动词应该准确。

3.主领域核心目标不突出

在大班艺术活动“树叶粘贴”中,很多参赛的活动设计把“了解树叶的外形特征”、“发现叶子的不同特点”、“根据形状认识树叶”这些本应该属于科学领域的目标作为了核心目标。这样设置目标必然导致活动过程偏离主题领域。

4.没有突出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如中班社会活动“小小清洁员”中,有的老师提出“引导幼儿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懂得爱护环境”等类似的表述。《指南》中在“社会”领域,“社会适应”子领域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提出来,对大班孩子的目标是“爱护身边的环境”,对中班和小班,只提出在某些具体情况下按教师要求做事。

设计活动目标,首先要注意目标的均衡,考虑到教育目标的三维性;其次要从幼儿的角度描述目标,并且要符合该班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实际水平;再次要突出主领域核心目标,准确描述目标;最后适当体现“差异性”,《指南》中指出“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可以分层制定目标或者制定弹性生成目标。[3]

三、关于活动的重点难点

活动设计中重点难点表述的主要问题是用语模糊,表述不当。如“我爱拍皮球”设计时将难点表述为:“幼儿不能变换花样拍皮球”,这是典型的表述不当。这里应该用肯定句式,可以改为“教会幼儿皮球的不同玩法”。

四、关于活动准备

参赛的78位青年教师的活动设计在“活动准备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表述不够明确

如“提前准备小班教室、清理卫生的工具等”、“音乐磁带、头饰、左右路线图”等这样一句话就交代完了。更有甚者,表述活动准备就“课件”两个字。这些都属于表述不具体。

2.表述不够恰当

对于活动准备,有的不知道如何表述,有的没有进行分类,只是很凌乱地进行了罗列。如有一篇活动设计写到“准备小红花若干,作为奖励奖给表现好的孩子”,把目的也带上了。这是典型的说课语言。还有的写到“让幼儿围成一圈坐下”,这已经是组织教学而不是活动准备的内容了。

关于活动准备,笔者建议:首先要对活动准备进行教具、材料、知识等方面的分类;其次要明确数量和内容,可以使用“人手一把”、“每人一个”这样的语言来描述数量,对于牵涉到的准备内容要明确具体,譬如歌曲,要注明什么歌曲,是伴奏还是原唱,是视频还是音频,如PPT,要说明是什么内容的PPT。

五、关于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活动设计的重点,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最多。具体有以下几点:

1.立足点混乱,层次不清晰

本次竞赛给选手撰写活动设计的时间是1小时,选手有较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从完成情况来看,大多数选手书写工整规范,但有些活动设计给人感觉比较凌乱。设计中一会儿老师说了什么,一会儿幼儿说了什么,一会儿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通篇一大段,让人很难分清层次。还有一类比较典型的活动设计,通篇都是“老师:”、“幼儿:”变成了通篇的对话,但是细分析里面的语言又不完全是对话,还有动作和叙述。个别活动设计中还杂有对教学过程的解释,分不清说课和活动设计。极个别的参赛老师把故事原文完整地写进了活动设计,譬如小班语言领域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在这些活动设计中,我们很难看出作者打算分几个环节,想达到什么目的,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达到目的。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活动组织形式单调

通过对活动设计的分析和现场听课,笔者发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高度雷同。比如“小蝌蚪找妈妈”活动设计,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开展活动,也有的能做到生动形象,但较少老师能够有意识地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再譬如“树叶粘贴”活动设计,竞赛现场没有树叶,而是提前告知选手竞赛室里有哪些物品。活动过程中大多数选手因为没准备好树叶而空讲,仅有一位选手使用了摆放在比赛现场醒目位置的彩色粉笔这一隐性比赛用物品。

3.教师角色定位有一定偏差,对“以幼儿为中心”体现得不够

参赛者在活动设计比赛过程中更侧重的是表现自我,而不是在引导、启发幼儿上下功夫。笔者感到选手设计的问题体现不出艺术性和多样性,这样在试讲中就会不断地出现“你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个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他回答得真好”这样的话语。其实老师最起码应该喊出小朋友的名字或者昵称,这是对小朋友的尊重。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定位。[4]在试讲中笔者发现有的老师活动设计写得也很规整,但是整个讲课过程高高在上,很少直接和小朋友交流。而有的则不然,一开始就是蹲着,在平视小朋友中开始自己的授课。

4.活动过程偏离主题,过程与目标的对应关系不明确

因为审题失误,导致不少参赛教师的活动设计偏离了主题,没有按照题目要求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活动设计。譬如中班艺术活动“树叶粘贴”,有的老师整个活动都在告诉小朋友什么树的叶子长得什么样;健康活动“我爱拍皮球”整个活动设计都围绕着皮球的各种玩法展开。这些都偏离了主题。也有的活动设计提出了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现了目标和过程脱节的现象。比如“小小清洁员”目标为爱护环境,但是在活动中看不到哪个环节是为这个目标而设。

活动过程应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应该明确通过哪些环节、哪些方法和手段、哪种教学组织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指南》颁布两年之际,幼儿园教师的活动设计仍会偏离主题,这说明幼儿教师对五大领域还没有完全掌握,更不用说去考察《指南》中的11个子领域和32个目标及其教育建议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目标和活动过程不对应,体现出了教师设计活动目标是在写“八股”,而不是以目标为导向,认真考虑如何达成它。活动设计得再漂亮,如果不能达到预定目标,仍然不能称为合格的活动设计。

5.活动过程没有体现出个别差异

“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儿童”,也就是幼儿教育在体现共性的基础上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性。活动过程设计也应该是这样的。很遗憾的是在这次参赛的78篇活动设计中,在这方面均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设计,首先,要明确总共设计几个环节(一般3-6个),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和哪个目标有对应关系,不能出现没有过程对应的目标和不与目标对应的过程;其次,每一个环节应该一目了然,可以给每个环节取个简短的名字,各环节内部应该至少做三种区分:教师(幼儿)的语言、教师(幼儿)的动作、叙述性语言。可以用不同的格式或者不同颜色的笔、字体做以区分;再次,活动过程设计要尽可能体现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一般而言应该尽量做到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同一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或者体现出层层递进。比如 “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这样一个主题,环节1可以安排完全陌生的人(物业工人、父母亲朋友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小朋友由浅入深地了解面对不同类型的陌生人敲门时如何应付。环节2可以让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环节3可以做律动,等等。另外,活动设计应该体现出以幼儿为中心,站在幼儿角度考虑问题和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笔者发现有的活动设计把每一个环节都分成老师部分和幼儿部分,有的参赛选手的活动设计每一环节都写出了设计意图,笔者比较认同这种做法。[6]

一份完整的活动设计应该包括活动主题、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反思(或活动延伸)7部分。这7部分以活动过程为主体,但其他部分和活动过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对不是“八股”和形式主义。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各部分的含义和作用,设计出契合《指南》精神的优秀教学活动。[7]

参考文献:

[1]严碧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4,(1):95-97.

[2]郭中然,刘冬梅.对159篇教育活动设计的病理诊断与对策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3):18-19.

[3]李凤,卢长娥.生成活动设计在幼教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114-117.

[4]陈世联,申毅.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08,(9):21-24.

[5]朱丽丽.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能力调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6):33-35.

[6]贺琼.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08-110.

[7]侯建平,秦葆丽.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优化再思考[J]. 运城学院学报, 2013,(6):91-93.

(责任编辑:杜青芬)

作者简介:张停(1980-),女,山东宁阳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4-12-27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102-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25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建议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欢乐的幼儿园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爱“上”幼儿园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