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扩散张量成像对创伤性脑白质损伤诊断价值

2015-03-22 02:44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放射科西安710072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轴索附图张量

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放射科(西安 710072)

宁 武 李鲜宁 宁 辉 祁晓江 王 宁 单前进 李妙玲▲

MR扩散张量成像对创伤性脑白质损伤诊断价值

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放射科(西安 710072)

宁 武 李鲜宁 宁 辉 祁晓江 王 宁 单前进 李妙玲▲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脑外伤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存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WMI),作为病变组。另选取50例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比两组各个区域的各向异性值(FA)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病变组FA值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AD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能够非常明显的显示出WMI患者脑部病灶区域的异常,且DTI对于WMI的敏感性高,能准确显示出脑白质区域的损伤情况。

创伤性脑白质损伤主要是由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受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高空跌落、钝器打击等[1]。当患者发生轻微脑损伤时,其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大多数经过治疗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但仍有少数患者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相关报道表明[2],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白质损伤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在活体细胞组织内部较为微小的结构成像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为探究MR扩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50例脑外伤且存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WMI)的患者作为病变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5±12.4岁;患者在过去的1周内均存在头部外伤史,其中交通事故14例、高空跌落16例、钝器打击8例、跌倒撞伤12例;所有清醒患者均存在明显头痛、头晕的症状。排除标准:①患有脑血管疾病或者脑部肿瘤等对DTI造成影响的相关疾病;②过去存在脑部外伤史或者进行过脑部手术的患者;③脑部受伤前有明显的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④神经系统

异常的患者。对照组为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5±21.0岁;无任何脑部疾病以及脑部外伤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检查方法 DTI检查采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 MR扫描仪。检查时应先进行3D磁化与快速梯度回波T1WI矢状全脑结构成像。使用单次激发自回旋波平面对DTI进行成像,方向值设置为64,b值定位0和1000,TR3600ms,TE 95ms,厚度为4mm,FOV 210mm×230mm,进行脂肪抑制,采集3次,每次扫描时间为4min。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部各个区域FA值的情况,及出血和挫伤情况下表观弥散系数(ADC)的不同。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不同区域FA的比较 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各个区域FA值的情况,病变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同区域FA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 两组患者ADC的对比 见表2。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MRI扫描脑白质损伤影像表现 典型MRI表现为T1WI病变区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稍低信号(附图A),T2WI为稍高信号(附图B),DWI病变区呈高信号(附图C),DTI可以反应神经纤维受压及破坏情况(附图D)。

表2 两组患者ADC对比(mm2/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A:T1WI病变区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稍低信号;B:T2WI为稍高信号;C:DWI病变区呈高信号;D:病变区神经纤维明显受压、部分中断

讨 论

我国目前对于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多为使用传统的CT扫描或者MRI,但临床研究表明[3],使用这类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并不能很好的诊断出有明确脑损伤症状患者创伤性脑白质损伤的具体情况,其对于脑实质的结构与密度的诊断并无明显异常。而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脑白质束成像,可为临床提供病灶对重要白质纤维束是破坏还是压迫推移、残存白质纤维束走形情况等信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上。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能直观的反映出患者神经纤维轴索损伤的情况以及损伤程度(如附图D),且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内囊区等区域的FA值出现明显的下降,且后额叶的脑白质区扩散张量异常。当患者发生脑外伤后,患者脑部的神经轴索受到损伤,轴浆的运输受到阻碍,与神经纤维保持平行方向的水分子的弥散受到限制,导致患者发生脑损伤后,FA的值会急剧下降,同时伴有ADC值得下降。此外,在脑白质内,水分子在与神经纤维平行的方向上弥散性好,显著优于垂直状态下,其具有各向异性[4]。利用水分子在脑白质内的这一特性,DTI可以很好的对脑白质纤维进行成像分析。根据所得图像信号强度的不同,可以确定各个方向的纤维束。在患者脑白质损伤的情况下,任何轻微的结构变化都能影响到水分子的弥散能力以及各向异性,其一个较为明显的表达就是FA值得变化[5-6]。因此,当患者发生创伤性脑白质损伤时,对其实施DTI检查其脑部各个区域的FA值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诊断手段。李雨等[7]的结果表明,DTI能够较为敏感的检测出创伤性脑白质损伤,其诊断的灵敏度较高,与本研究的结果大致相符。但本研究存在样本容量过少的问题,虽能得出DTI对于WMI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的结果,但并不能适用于全部MWI群体,因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印证。

综上所述,DTI能够非常明显的表现出WMI患者脑部病灶区域的异常,且DTI对于WMI的敏感性高,能准确的显示出脑白质区域的损伤情况,诊断效果好,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杨烁慧,陆 方,朱 琼,等.创伤性脑白质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3):195-197.

[2] 朱永山,熊坤林.功能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9):900-902.

[3] 卢海涛,邢 伟,王 强,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早期创伤性轴索损伤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2,38(7):794-797.

[4] Kim MS,Chung CK,Jung HW.Preoperative weakness and demyelination of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in meningioma patients:changes in diffusion parameters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J].Journal of Korean Neurosurgical Society,2014,55(5):262-272.

[5] 张静娜,邱明国,谢 兵,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完整性的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1):1-4.

[6] Li C, Dang C, Liu G,etal.Secondary damage in left-sided frontal white matter detected b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s correlated with execu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farction at the ipsilateral posterior corona radiata[J].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4,19(1):44-44.

[7] 李 雨,杜彦李.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价值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9):4103-4104.

(收稿:2014-10-11)

脑损伤/诊断 脑白质病/诊断 磁共振成像/方法

R445.2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6.032

▲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轴索附图张量
附图
附图
附图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偶数阶张量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附图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四元数张量方程A*NX=B 的通解
一类结构张量方程解集的非空紧性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