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5-03-22 02:44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咸阳712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稳定型内皮细胞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咸阳712000)

张 迎 张 敏△ 宁小康△ 郭颖强△ 武向阳△ 杨志偲△ 王坤锋△ 畅 辉△ 岳黎明△ 罗文平△▲

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咸阳712000)

张 迎 张 敏△宁小康△郭颖强△武向阳△杨志偲△王坤锋△畅 辉△岳黎明△罗文平△▲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尼可地尔(欣地平)5mg,每日3次口服, 1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明显降低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校正的QT离散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可地尔用于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安全、有效。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明显提高了心血管病生存率,但PCI、CABG术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特别是血管弥漫性病变无法或不宜手术再干预的患者,严重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药物缓解再发的心绞痛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必要。本研究选择我院PCI后再发UAP患者1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尼可地尔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评价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再发UAP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PCI术后再发UAP患者120例,其中男 93 例,女27 例;年龄 45~88 岁,平均63.7±2.6岁。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经PCI治疗后超过3月,主要病变血管已开通;②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符合WHO关于UAP的诊断标准;③病变血管难以开通或患者不愿再行手术治疗;④发病时心电图ST-T段相应改变。排除标准:①对尼可地尔产生明显不良反应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电解质紊乱者;④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尼可地尔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张冠脉、抑制心肌细胞重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给予尼可地尔(欣地平)5mg,每日3次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全面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每日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2导联心电图,每个导联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分别得到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按公式QTd=QTmax-QTmin计算QTd,为避免QT间期受心率影响,按Bazett校正公式计算:校正的QTd(QTcd)=QTmax/RR1/2-QTmin/RR1/2, RR为心动周期。显效:治疗后UAP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80%;有效:UAP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50%~80%;无效:UAP发作次数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均能改善PCI术后再发UAP患者的QTcd,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QTcd(P<0.05)见表2。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出现轻微头痛、面部潮红2例,未做特殊处理,对照组出现轻度头痛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UAP症状改善情况[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Mayo Clinic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显示PCI术后超过30%患者仍有心绞痛的症状,12%的患者发生严重心绞痛事件[1]。PCI术后再发UAP的原因主要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d (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有[1]:①支架内血栓形成;②非罪犯血管原有病变的加重;③冠脉内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④心外膜血管痉挛;⑤支架边缘血管收缩或者支架扩张后疼痛。彭世勤[2]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已显示,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是导致UAP的原因,因此UAP很易发生心肌梗死,而在心肌梗死后UAP易发生再梗死及猝死。因此对于不能或者不愿再次血管血运重建的患者,选择一种药物减少患者PCI术后再发UAP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研究现状,2012年,有学者提出将“冠状动脉血管阻塞论”转为“心肌细胞缺血中心论”,因此引出了对尼可地尔的关注。尼可地尔,化学名为硝酸乙氧烟酰胺,主要作用于平滑肌,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以烟酰胺作为基本骨架,具有硝酸基团,故亦具有类硝酸酯作用。硝酸酯类主要作用于静脉系统,扩张静脉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而尼可地尔不仅具有硝酸酯类作用,还主要发挥了对动脉、冠状动脉的持续扩张,降低了心脏的后负荷。临床研究同时证明尼可地尔不仅能舒张正常冠脉,还能同时舒张狭窄的病变血管,增加了心肌的血流灌注。目前主要用于各种心绞痛的治疗。其主要的药理作用:①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继而升高细胞内环磷酸鸟苷、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直接发挥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②作为KATP通道开放剂,能够增加钾离子从细胞内的流出,导致细胞电位超极化,增大静息电位负值、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由此减少钙离子内流,间接发挥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血管作用。另有研究表明[3],尼可地尔可模仿心肌缺血预适应(IPC),保护心脏。雷斌等[4]研究表明,尼可地尔对氧化应激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内皮细胞凋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均有保护作用。该研究证实了用特异性KATP通道阻断剂5-HD可消除尼可地尔的上述保护机制,因此证明了KATP通道的开放是尼可地尔发挥抗氧化应激的内在机制。韩红彦等[5]研究PCI术围手术期服用尼可地尔,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7.5±6.8)%VS(64.1±8.1)%],证明了长期服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尼可地尔较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PCI术后UAP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同时降低了此类患者的QTcd。因而说明服用尼可地尔改善了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

综上,对于血管血流重建后的患者出现的UAP,其情况复杂,目前临床诊断、治疗情况不十分完善,在目前治疗常规中加用尼可地尔安全、有效。

[1] 陈 鹏.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中西医干预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2):1237-1239.

[2] 彭世勤.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6):732.

[3] Hausenloy DJ.Carfiopm.ection techniques:preconditioning, postconditoning and remote conditioning (basic science)[J].Curr Pharm Des,2013,19(25):4544-4563.

[4] 雷 斌.尼可地尔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杂志,2013,29(7):527-529.

[5] 韩红彦.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J].疑难病杂志,2015,14 (1):16-19.

(收稿:2015-02-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绞痛,不稳定型 尼可地尔

R541.4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6.050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二科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稳定型内皮细胞
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