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5-03-27 22:36袁学清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袁学清

(中共孝感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湖北 孝感 432000)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思考

袁学清

(中共孝感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湖北 孝感 432000)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改进作风、从严治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依法管党治党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路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法治和德治、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这五个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开创了管党治党的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指针。深入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政治保证和关键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而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从严管理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大局,引领中国发展航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从根本上讲,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由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所决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受时代环境影响的,是变化的,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过去纯洁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纯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具体的,集中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作风上。看我们党是否拥有先进性,主要是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切实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我们党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四风”严重,乃至以权谋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党的执政地位就会丢失,就不可避免地重蹈前苏共亡党亡国的覆辙,被历史无情淘汰。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党目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客观需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各项工作的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党、国家、人民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重大方略、开展工作,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我们党的基本面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作风修养与党的伟大事业是相适应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四风”问题还很严重,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用权干事不严不实,一些地方和单位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这些现象和问题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如果我们党不警觉起来,不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从严管党治党,任由这些现象和问题滋长蔓延,必将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心,削弱党的执政地位。作为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一时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责任,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引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必须科学界定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深刻把握其基本要求。

1.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管党治党的历史。我们党早在革命时期,就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思想,并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命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内容很丰富,内涵很深刻,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全面,不仅内容全覆盖,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而且主体全覆盖,明确管党治党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二是从严,就是要严明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特别是要从严治吏,各级纪检部门要从严执纪。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三是要常态化,就是从严治党要经常化、制度化、法治化。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2.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

(1)思想建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一项根本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的逻辑起点,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基。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根本原则,是党的建设历史的宝贵经验。在新常态下,必须把思想建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牢牢拧紧思想这个“总开关”,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一是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137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性锻炼和理想信念教育,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不信马列信鬼神”的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铸“魂”,使其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四是要抓紧抓实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荣辱、重品行、讲操守,提升道德素养,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2)改进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执政党的党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作支撑。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不仅具备强大的理论力量和组织力量,而且具备强大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三严三实”上。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血脉所在、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2]6在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改进作风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狠抓作风建设,以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深入持久地改进作风,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当前,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在全党大兴“三严三实”之风,使党的作风严起来实起来,使党的品质纯洁起来,全面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从严治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治国之道,莫重于治吏;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么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3]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要管好党员干部,关键是要从严治吏,特别是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约束、从严监督,使其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以德领才,严格选人用人标准,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要完善干部管理规定,既重激励又重约束,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党员干部中的害群之马,必须坚决清除,决不姑息纵容。

(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证。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具有教育、管理和监督作用,对党组织具有凝聚作用,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必须严肃党的纪律,特别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必须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严肃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弘扬正气、增进团结,营造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环境。

(5)坚决惩治腐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抓手。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威胁到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2]7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旗帜鲜明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使党始终保持纯正的政治品质,始终成为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法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手段和方式。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的基本手段。对于我们党来讲,法治不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把法治作为从严管党治党的根本手段和方式,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形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常态;要严格用党法国法约束、规范各个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形成严格依法管党治党的新常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

三、全面从严治党须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要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认识,不断增强从严治党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必须深入探究和深刻把握从严治党规律,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以下五个关系。

1.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实质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党的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以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党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个关键一刻也不能放松,执政党必须聚精会神抓党建。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工作实践中,决不能把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分割开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搞成两张皮,甚至严重对立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常态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必须妥善处理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发展定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注重按“三严三实”要求做好经济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建意识,坚持把党建当主业抓,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承担好、落实好从严治党的责任,切实抓好党建工作,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统筹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两个大局,坚定不移抓发展,理直气壮抓党建,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避免顾此失彼,使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正确处理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的关系。党内监督是党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基本途径。加强党内监督是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拓宽党内监督渠道,创新党内监督方式,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但党内监督不能脱离群众监督孤立进行,不能把群众监督置之于外,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5]因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的关系,在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的同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人民监督,构建完善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在法治的轨道上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畅通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够以法治、理性、文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管党治党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听取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3.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都是全面从严治党题中应有之义,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从严治党,也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领导权威。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方式,是新常态下从严管党治党的根本手段。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实施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高度统一,切实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既要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厉行法治,严格依党规党法和宪法法律管党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4.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和乱象,归根结底是源自人性及其弱点,比如人的自私、贪欲,对利益的狂热追求。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和冲突、腐败问题等等,无不是在原始的人性及其弱点基础之上生发出来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一个事实:当自私的人性和不受制约的权力相结合,腐败等社会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因此,古往今来的任何治理,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对人的思想改造和行为约束。在对人的教育、管理和改造中,法治和德治是两大基本手段。法治是从外部来规范、制约、管理、监督人的行为,是一种刚性约束,重在发挥他律的作用。德治是依靠理想、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力量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是一种柔性约束,重在发挥自律的作用。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法治和德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从政党治理的视角看,法治和德治是政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一刚一柔,成为政党治理的两大法宝。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制度和思想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要求,也就是强调管党治党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把法治和德治统一于党的建设大业之中。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统筹好运用好法治和德治这两大基本手段,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法治,重视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刚性管理,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监督党员干部的行为,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一手抓德治,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精神、铸造灵魂,增强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让忠诚、清廉、担当、奉献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使法治和德治在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管党治党的最大合力,共同推进党的建设大业。

5.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脱离继承乃至割裂传统谈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离开改革创新谈继承传统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的根本要求,不断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继承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好运用好思想建党、密切联系群众等党建好经验好做法,同时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党员干部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等特点,深刻把握新常态下从严管党治党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引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中流砥柱。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15.

[3] 秋石.重在全面从严治党 锻造坚强领导核心[J].求是,2015(12):9-12.

[4]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02).

[5] 储霞,任长海.全面从严治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和历史担当[J].党建研究,2015(5):31-33.

(责任编辑:张晓军)

2015-08-23

袁学清(1965- ),男,湖北孝感人,中共孝感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授。

D26

A

2095-4824(2015)05-0095-05

猜你喜欢
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新中国70年执政党管党治党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好管党治党的另手棋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依法治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