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转型发展的路径:中山市的探索

2015-03-30 04:08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山市团员团组织

● 丁 凯

(作者系共青团中山市委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序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重大任务。作为拥有8900万团员的组织,共青团身处大转型时代,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明显增强,不仅要充分激活和释放青春正能量,形成拥护改革、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更要主动转型,寻求新的发展。

2013年,习总书记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要扩大团的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这对各级共青团组织提出了重要而迫切的战略课题。从 “两个全体青年”到“两大战略课题”,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是团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外部条件、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是新青年、新组织、新媒体、新挑战、新特点、新问题、新机遇带来的时代挑战。

如何破解?中山市共青团通过几年的探索,尝试以现代公益来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体制内外的团建和数字化的“电子团员证”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面。

一是以现代公益来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近年来,伴随社会建设大潮,现代公益全面崛起,开始成为年轻人克服成长烦恼、探索自我、追求美好明天的有力抓手。大批年轻人通过各种草根社会组织,自发行动,自下而上,渗透到扶贫、环保、助学、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青年的参与改变了现代公益,现代公益的发展也在改变着青年。投身公益正成为一种时尚,逐渐成为时代的强音,甚至是未来新的事业。中山市共青团尝试将现代公益作为构筑当代青年共有精神家园的尝试,以此打通体制内外,凝聚80后、90后青年,奠定社会进步的广泛共识。

现代公益与传统慈善不同。如果说传统慈善更多强调凭借爱心和热情去奉献力量的话,那么现代公益越来越强调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它寻求跨界的资源整合。现代公益倡导快乐公益、人人公益和微公益。公益创业。当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在尝试社会服务过程中发现与强化自己的公益热情,锻炼与熟练自己的公益技能,公益创业将会成为人生新的选择。除了考公务员、出国、进国企之外,公益服务与公益就业将成为常规的职业领域。国际经验表明,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公益领域的就业占比将会明显提升。

现代公益是共青团在基层动员青年的重要思想资源,是凝聚青年的最大精神公约数。共青团需要把动员和凝聚更广大青年投身现代公益作为共青团转型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投身现代公益作为青少年修身的重要途径,在广大青年中广泛传播公益理念,让更多的青少年群体关注公益事业,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提供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通过公益生活的外在实践,提升精神品格的内在修养,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以生命影响生命,通过点滴的行动让外界变好一点。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现代公益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共青团在理念引导上强化并且身体力行地实践现代公益,构建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既可以重构并且壮大共青团的社会资本,又可以自信而务实地回应青年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对体制内组织公信力、行动力和作用力的质疑。

二是以数字化“电子团员证”来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面。当前,青年的集聚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团组织用青年人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组织设计载体,大胆探索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青年人热衷喜爱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扩大有效覆盖面的一个重要抓手。

2014年2月,中山市获批全团“电子团员证”试点,着力建设一个基于云端数据处理技术,集合网站、电子团员卡、手机应用软件、电子团员证体验馆及QQ、微信、微博等多种载体的数字化共青团管理和服务综合平台,通过建设具有鲜明共青团特色的包括团员、团组织、团资讯和团务工作四大管理模块及适应新时代的团员电子服务平台,以数字化组织形态创新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通过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团员海量数据库,构建团员行为分析评估系统,有效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与团员青年之间建立起“点到点”渠道,吸引团员粉丝,全面提升共青团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截至2014年底,“电子团员证”覆盖了全市11万名团员、近7000名团干部、8000余个团组织,发行了3.5万张“我是青年”卡,建成了1个体验馆,初步形成以“七个一”(一站、一证、一APP、一馆、一系统、一平台、一基地)为触点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团务生态圈。

▲ 2013中山青年大会暨第二届万紫千红青年SHOW

中山市的多年实践探索,初步勾勒出团组织转型发展的主导路径。

一是团组织要尽快成为连接体制内外的有效渠道。作为政治组织,共青团要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必须要在传统的体制之外,尽快打通与社会连接的渠道,在社会领域凝聚起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社会组织是社会自组织能力的载体。近年来,青年的集聚形态发生了改变,以青年自组织为主体的各类青年组织不断涌现。一个各类社会力量崛起的过程,一个社会自我生长发育的过程,一个社会从“被管理”转向“自我管理”的重建与秩序再造的过程,正逐次展开。这是一个窗口机遇,团组织必须要尽快意识到这种青年群体形势的变化,透过枢纽型组织建设,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建立广泛联系,进而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以此打开并连接起共青团与社会的渠道。只有从过去因为“建制化”带来的与社会脱节的局面中顺利转型,成为真正能够沟通体制内外的枢纽组织,才能夯实团组织在社会领域的影响。

中山市把青年社区学院、青年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作为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三驾马车”。青年社区学院扎根社区,提供各类免费培训课程,培育青年社会建设人才,助力社区和谐稳定;青年社会组织的人才来源于青年社区学院,吸引、服务青少年,促进自我提升;社会企业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公益目的,不断反馈青年社区学院和社会组织,促进两者可持续发展。“三驾马车”相互支撑,既有效覆盖了目前社会建设的载体,也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循环体系,是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共同推进了抽象的“社会”概念在现实工作层面落地生根。通过服务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影响、引导、凝聚更广泛的体制外青年,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原有的团建工作,也改变并淡化了传统的行政色彩。中山市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说:“现在,跟着中山共青团,很IN;不跟中山共青团,就感觉自己OUT了。”

二是团组织要为青年实现自我“跨界搭台”。青年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学业、就业、创业、置业、家业,但无论是传统的单位还是现代企业,都无法一一匹配青年多样化的需求。而共青团可以为青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是群团组织的一个优势。

“跨界搭台”是个有效的路径。通过发挥团组织跨界优势,搭建专业化平台,整合再造各类资源,让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模式可复制、可持续。论资源,共青团比不过党政部门和企业;论青年人的凝聚力,也比不过蓬勃兴起的青年组织。但是,作为体制内组织,相比于一般青年组织,其优势在于健全的网络体系,在于更懂得政策方针;而作为群团组织,又比体制内的部门更懂得青年所思所想,更具备青年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是共青团“跨界搭台”的优势所在。

如何做好“跨界搭台”?一方面将“搭台”做到专业水平。比如,总结中山电子团员证制度试点近两年的经验,我们的思路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让团员“跟你玩”,变成让团员、让青年“在你这儿玩”。通过“电子团员证”,通过手机APP,共青团缺乏既叫座又吸引青年的互联网产品,一些青年人未必喜欢与团组织走在一起、玩在一起,团组织最坚实的基础是各级团干部,基于这种现实,通过“电子团员证”搭建平台,让青年在这儿玩,而不是直接要求青年跟你玩;第二个转变就是由共青团直接服务青年变成让青年服务青年。因为各种条件和原因,在服务青年上,团组织的能力和专业水平都不如专业化的企业和社会机构。那团组织就主动退出来,仅负责搭台,让青年直接服务青年。哪家供应商服务做得好,就吸引它来提供服务,团组织通过整合这些碎片化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应。另一方面,抓住青年的核心需求。团组织的“跨界搭台”必须抓住团员青年某项核心需求,把它做得够专业、可复制、可连锁,就能够胜出。“人气”有了,就有了“投资方”,如此,相得益彰,良性循环,困扰各级团组织的经费、活动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中山市团员团组织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