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加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6例

2015-04-04 18:18郭建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疹腰腹部病证

张 霞,郭建辉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河北 沧州061000)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笔者用围刺结合放血刺络治疗带状疱疹36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5岁;疱疹部位在头、颈、前胸部17例,腰腹部10例,臀及下肢9例。

诊断标准依据赵辨《临床皮肤病学》[1]。①发疹前多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②局部先觉皮肤灼热、疼痛、感觉过敏。继而出现皮肤潮红及簇集粟粒大小丘疹,迅速变为小水疱。③皮疹好发于胸背、面、颈、腰腹部,单侧发疹,常沿皮神经分布。④多见于春秋季节,发病迅速,病程1~2周。⑤神经痛样疼痛。

2 治疗方法

用0.3mm×25mm的毫针沿疱疹边缘正常皮肤处呈15°~30°进针,针尖透向病灶中心,所有疱疹都用毫针围刺,大病灶6~8针,小病灶4针,捻转得气,最后在最先出现的疱疹前面点刺出血,为“截龙头”。然后用TDP灯照射20min,待局部潮红后,先把围刺的针取掉,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对疱疹依次消毒,待酒精干后,用6~8支针组成一束,使针尖对齐在一平面,对疱疹进行点刺,尽量将疱疹全部打破,然后用火罐迅速拔在点刺的部位上,5min左右起罐,再在“龙眼穴”放血。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7天。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水疱结痂95%以上,无新出,疼痛基本消失。显效:疱疹无新出,疼痛明显缓解,无需镇痛剂。好转:新出少,疼痛有所缓解,无需镇痛剂。无效:疼痛依然或加重,仍需用止痛剂。

4 治疗结果

痊愈20例,显效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

5 讨 论

本病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主要为正气不足,感受毒邪侵袭后,毒邪化火,浸淫肌肤;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热,化火生风,郁于肌肤;或过食辛辣厚味,饮食失调,湿热内蕴,搏于肌肤而成。刺破疱疹,然后拔罐,以开泄排毒使邪有出路,拔出瘀血[3]。围刺可阻断邪气扩散。龙眼穴为王乐亭老先生的经验用穴,此穴位于小指尺侧第二、三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处取之,位于小肠经脉中。小肠与心相表里,心经属火,主血脉,故龙眼穴放血能泻心火而清血热,除瘀通络。二者配合使用,可使湿热毒邪得清,经络得通,疱疹自愈。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3-164.

[3]宋亚光,赵建春,袁慧.主动结痂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68例[J].中国针灸,2007,27(1):77-78.

猜你喜欢
发疹腰腹部病证
金银花中的金银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EMS智能腰围在腰腹部肌肉损伤中的康复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浅谈腰腹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咽峡炎链球菌检测在儿童发疹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左侧腰腹部及大腿上段带状疱疹合并肠梗阻、排尿困难1例
腰腹部吸脂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