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26 07:25王葆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桔梗甘草例数

王葆华

(大同市中医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0)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王葆华

(大同市中医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73例咳嗽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1例与观察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8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4.01±1.2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6±2.4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咳嗽;中医辨证;临床研究

咳嗽是肺气上逆等产生的一种肺部疾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临床治疗咳嗽非常重视辨证,只有清楚知道患者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实施针对性治疗,才会起到良好效果[1]。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方法及效果,对我院收治的173例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73例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相关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本组患者排除肺结核、肿瘤以及肺炎和百日咳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无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合并其他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1例与观察组92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39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8.71±2.32)岁,病程2~67天,平均病程(21.5±2.2)天;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4.12±3.52)岁,病程4~59天,平均病程(20.58±3.14)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42022905)治疗,10mL/次,3次/天,同时加用头孢氨苄胶囊(厦门金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5020329)治疗,一次250~500mg,4次/天。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①风寒型:麻黄15g、杏仁15g、陈皮15g、桔梗10g、甘草10g、百前10g、紫苑8g、荆芥10g,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止咳糖浆、理肺丸治疗。②风热型:桔梗10g、菊花10g、杏仁15g、甘草10g、连翘10g、桑叶8g、枇杷叶8g、芦根8g,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止咳糖浆、治咳枇杷露治疗。③燥热型:黄芩10g、益母草10g、茯苓10g、桔梗10g、陈皮15g、贝母8g、麦冬8g、芦根8g、杏仁10g、薄荷5g、荆芥5g,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川贝枇杷膏、清肺丸治疗。④痰热型:黄芩10g、知母10g、茯苓10g、瓜萎10g、桔梗10g、陈皮15g、桑白皮10g、甘草10g、麦冬8g、贝母8g,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清热化痰药物治疗。⑤痰湿型:茯苓10g、陈皮15g、桔梗10g、甘草10g、半夏15g、白芥子10g、苏子8g、杏仁10g、苍术8g,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止咳胶囊治疗。⑥阴虚型: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甘草10g、桑叶10g、天花粉10g、地骨皮8g,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养阴清肺丸治疗。⑦脾肺两虚型:黄芪15g、茯苓10g、白术8g、贝母8g、五味子10g、半夏8g、太子参15g、桔红8g等,水煎服用,1剂/天,同时配合补肺胶囊、利肺片治疗。

所有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调整,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正常;显效: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小,呼吸声清晰;有效:咳嗽减轻,痰减少,呼吸声清晰;无效:咳嗽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8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4.01±1.2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6±2.4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55,P=0.016<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春季多发,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辨清患者的咳嗽类型,再采用针对性治疗[3]。咳嗽发生的主要病变器官为肺部,但是与患者的脾、肾、肝等器官也有着密切关系,《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4]西医在咳嗽的治疗中往往是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则从整体出发,除对症治肺外,还辨证治脾、肝、肾,标本兼治,有显著的成效。中医辨证治疗,对咳嗽的发病机制、病因等进行分析,确定患者咳嗽的类型,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患者咳嗽分型为:风寒型52例,风热型21例,燥热型36例,痰热型21例,痰湿型19例,阴虚型14例,脾肺两虚型10例。有学者[5]研究表明风寒型咳嗽的患者临床症状为喉部发痒、闭塞、头痛、流鼻涕等,患者多因受到风寒侵扰,所以该类型患者的治疗为润肺、化痰止咳中药制剂。而风热型咳嗽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口渴、咽喉疼痛、闭塞、流鼻涕、发热、头痛,治疗应以化痰止咳、清热疏风为主;燥热型咳嗽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咳、喉部发痒、痰中带血丝、咽喉疼痛、头痛、身体发热等,治疗以清热清肺、止咳化痰为主;痰热型咳嗽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有痰、口干、烦躁、面红身体发热等,治疗主要以清热肃肺、止咳化痰为主;痰湿型咳嗽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反复发作、胸闷、憋气、有痰等,治疗主要以理气止咳、祛湿化痰为主;阴虚型咳嗽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干咳、少痰、声音嘶哑、口干、烦躁、夜间盗汗等,治疗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脾肺两虚型咳嗽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体虚、多汗、畏寒,治疗以健脾补肺、止咳想益气为主。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25%),且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中医辨证治疗咳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奚肇庆,余婉蓉.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741-74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3] 卞玉凡.感染后咳嗽辨治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2,5(12):935-936.

[4] 吴蕾,许银姬,林琳,等.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738-1739.

[5] 台海宝.现代中医如何临证咳嗽[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22):1162-1163.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9-23

王葆华(1972-),女,山西省大同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临床。

R256.11

A

1673-2197(2015)03-0095-02

10.11954/ytctyy.201503043

猜你喜欢
桔梗甘草例数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千家妙方·我来荐方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