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衰落——早期中美茶叶贸易变迁

2015-05-11 06:03许晓冬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北美绿茶比重

许晓冬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一、中国茶叶在殖民地的兴起

十七八世纪,中国向西方国家出口的商品中,最传统、最具代表性、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茶叶。北美人民最初认识到东方这一神奇的饮品还要归功于英国人。英国人的饮茶记录可追溯到1615年。1660年,随着英王查理二世的复辟,他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饮茶习惯带入宫廷,饮茶开始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开来。到18世纪中叶,茶叶已经不是英国权贵们的奢侈品,寻常百姓家也已经将茶代水饮。恩格斯说过,到18世纪中期,饮用中国茶已经成为伦敦街头劳动人民的习惯了。北美殖民地建立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也随之传入北美,据《茶叶全书》的作者威廉·乌克斯的记载,约在167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已有人开始饮茶,1690年左右,有波士顿商人领取了出售茶叶的执照,设立了北美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销售店。[1]281720年以后,北美开始正式进口茶叶,但当时北美殖民地的饮茶之风尚存在于上层社会,18世纪中叶后,饮茶习惯开始遍及北美社会各层。一位法国人曾在他的北美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开的饮料。”[2]22

茶叶在北美的需求是惊人的,18世纪60年代,美国十三个州每年进口的茶叶量已达120万磅。[3]101,103仅宾夕法尼亚一个殖民地从1750年至1774年平均每年输入的茶叶就达4万磅。当时中国与美国的茶叶贸易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美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茶叶从广州运抵英国再转运到美国,家门口的这笔数目可观的贸易被英国人所把握,不免引起殖民地商人的愤怒。特别是英法战争后,为了补充战争经费支出,英国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1767年开始征收茶税,每磅3便士,遭到殖民地人民的抵抗,他们宁愿购买荷兰来的走私茶,也不愿向英商低头,结果走私茶占了北美茶叶消费的90%。[4]5218世纪70年代,东印度公司经营不善,积压了1 800万磅的茶叶,为挽救东印度公司免于破产,英国于1773年颁布了《茶叶条例》,东印度公司可将茶叶倾销至北美,而禁止殖民地人民走私茶叶,同时又对北美的茶叶经销商课以重税,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这一反抗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高潮,揭开了北美独立斗争的序幕。当北美殖民地获得独立后,茶叶自然成为美国亟需贸易的首要商品。

1784年唯一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采购的物品中,茶叶就达3 022担,采购成本为66 100两,茶叶一项占总货款的92.1%。而同年英国散商来华的8艘商船也不过带走4 351担茶叶。[5]417-418美国对茶叶的旺盛需求在独立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

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以茶叶、生丝、土布、瓷器为主。北美市场上所有中国商品中,茶叶销量始终独占鳌头。“‘中国皇后’号装载大批人参、皮毛等货由初到广东以购茶丝遂开中美直接贸易之纪元。”[6]55正如丹涅特所说,最初的美国商人与其说是去销货,不如说是去购货。而茶叶是其购货单中最重要的一项。“在美国每一条小河上的每一个小村落,连只可乘五人的帆船都在准备出发到中国装茶。”[7]20据统计,自“中国皇后”号驶华至18世纪末,中国输美的茶叶量每年为15 000担,19世纪前十年,每年平均为39 200担,1812至1815年爆发了英美第二次战争,受战争的影响,1810至1816年的七年中,茶叶贸易暂时下滑,每年的出口量约为28 000担。1817年,出现跨越式增长,达到169 143担,1836年,茶叶出口达226 849担,创历史之最,1836至1845年的十年中平均输入美国的茶叶达到128 000担,是18世纪末年平均进口量的8倍,是1784年的42倍(见表1)。

表1 茶叶出口美国统计[3]107

茶叶贸易在经历了美英第二次战争期间短暂的不景气后,又恢复了激增的态势。战争时期的抑制性消费得到释放,1817年茶叶进口比重一跃上升到75.85%,1820年之后,茶叶贸易理性回落到稳步增长的区间,1819年为37.18%,1824年为49.58%,1830年为 62.45%,1835年为 75.46%,1841年增长到83.89%。1835至1845年,茶叶进口占中美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近75%。尽管个别年份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但茶叶在19世纪中国出口中始终占据着主要位置。当时输入美国的茶叶大多是产自中国福建、安徽、江苏、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及四川等省份。[9]72-73在贸易名目上分为红茶与绿茶两大类,总计13个品种。其中红茶以武夷、功夫、小红种为主,绿茶以屯溪、雨茶、熙春、珠茶为主。1784年“中国皇后”号采购的3 022担茶叶中,红茶2 460担,绿茶562担,当年美商从十三行采购的茶叶单价,武夷茶是14.50两/担,屯溪是25两/担。[5]由于红茶价格相对便宜,最低级的武夷红茶成为18世纪之前美商采购最多的茶叶。后来较高级的红茶小种开始占优势。进入19世纪,更高级的绿茶——熙春、雨前和副熙的采购量在增加,1810年,红绿茶的进口量几乎相等。[10]951821年进口红茶20 191担,绿茶42 968担,绿茶占总量的近70%。[11]51836至1840四个年度,美国进口的绿茶金额占茶叶总额的近80%(见表2)。美国人对绿茶采购量的增加反映美国人对茶叶购买力与需求档次在逐渐提升。

从表3中国向欧洲各国出口茶叶贸易中美国所占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自中国进口的茶叶从1784年首航的试探性采购向稳步增长式改变。1784年,中美茶叶贸易所占中国茶叶出口比重仅为1.5%,而当时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分别为46.6%与51.9%。之后,英国茶叶进口量始终保持首位,在中美通商后的十年间,美国一直排在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之后。但1795年之后,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当年,中美茶叶贸易占13.5%,英国占73.3%,其他欧洲国家占13.2%,除英国外,美国取代其他欧洲国家,成为茶叶贸易的第二大采购商,而这仅仅花了十年的时间。19世纪初,欧洲的采购商慢慢退出市场,1801年,输入欧洲的茶叶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0.5%,整个中国茶叶的出口市场被英国与美国占据,美国与英国茶叶采购的差距在减小。1784年,美国茶叶采购量是英国的1/30,1795年是1/6,1805年达到1/2,1839至1840年度美国茶叶进口量为19 333 579磅,同期英国进口量为25 962 919磅,美国是英国的近3/4。[12]191-192

表2 1784-1840年输美商品额及在中美贸易中所占比重[8]192(单元:银元)

表3 中国向美国、英国、其他欧洲国家茶叶出口量及比重

连年上升的茶叶交易并非全部来自于美国本土的消费,因为许多美国商要在采购茶叶后并非直接回国交易,而是辗转于世界各地出售茶叶,美国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间商。欧洲战争时期,转运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当年进口量的1/3。1812年英法战争后,比例下降到1/4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俄国、法国、直布罗陀、巴西,但运到荷兰与巴西最多。[9]1819年,美国进口茶叶总量为76 449担,其中51 502担运往美国本土,占进口总量的67.4%,24 947担运往欧洲及其他地区,占总量的32.6%(见表4)。早期美商将中国茶叶输入国内及转运到欧洲各国,以便换取工业品输入国内或中国以抵消对华贸易逆差。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咖啡在美国人休闲消费中的比重上升,导致茶叶需求下降,茶叶不得不另觅销路。1620年咖啡传入北美大陆,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及提神的效果为很多美国人所喜爱。1818年到1828年,美国对咖啡的消费量从每年12万担上升到了19万担。[3]

表4 输美茶叶种类及消费去向(1819-1832)

三、五口通商时期的茶叶贸易

这个时期,从中国输入美国的商品类别比美国输往中国的商品种类变化要小得多。茶叶仍居首要地位,占总出口的比重在60~80%之间。1821年中国茶叶占美国进口比重的42.5%,1845年增长到78.6%,1850年为69.5%,1855年为61.6%。1860年,美国进口总额为13 567 604,其中茶叶8 799 141美元,占进口比重为64.8%(见表5)。1854年英国销茶77 217 900磅,美国销茶27 867 500磅,美国与英国进口的华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1850年代末期,日本人开始摹仿中国制茶方式,日本茶叶开始削弱中国茶叶在美国的地位。1856年日本输入美国的茶叶为50小箱,第二年为400小箱,而1859年则为100 000小箱。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严重地蚕食了中国茶叶市场。表6为美国进口茶叶的统计,比较明确地反映出1845至1860年中国茶叶在美国的支配地位。

表5 1860年美国输入商品[13]653(单位:美元)

表6 美国进口茶叶统计(1845-1860)[13]657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最甚者莫过上海了。1849年,到上海的美国船约有25只,而到1860年代已经增加到60只以上。1854至1855这十年间,美国从上海港运往本国的茶叶量占总量的75%(见表7)。茶叶贸易重心已经从广州向上海转移。在上海,红茶贸易基本上被英商所垄断,因欧洲各国所需华茶,除由陆路运往俄国外,其他都由英商来经营。输入美国的茶叶几乎都是绿茶,这些绿茶几乎占到中国所有绿茶出口的四分之三。[13]567

表7 1854至1855年茶叶年平均输出数量与价值[13]657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茶叶贸易

这一时期,中国输美产品仍以茶、丝为大宗。但在市场竞争与中国技术落后的双重作用下,贸易趋势是衰退的。正如郑观应所云:“大宗亦有二:曰丝,曰茶。计其盛时,丝价值四千余万两,今则减至三千七八百万两;茶价值三千五百余万两,今仅一千万两。杂货约共值二千九百万两。罄所得丝、茶全价尚不能敌鸦片洋布全数,况今日茶有印度、锡兰、日本之争,丝有意大利、法兰西、东洋之抵,衰竭可立待乎!”[15]519在中美茶叶贸易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竞争者,很多市场份额被日本所蚕食。回顾鸦片战争之前,茶叶在美国进口中有着绝对优势,1840年,茶叶进口量占美国对华进口总额的82%,在巅峰后的几十年,这一比重下降到65%以下。1865-1894年这三十年间,美国国土面积的增长带来人口的膨胀,茶叶消费需求增加了两倍之多,虽然中国、日本的茶叶进口数量都在增长,但日本茶叶所占比重却后来居上。1865-1869年,在美国进口的茶叶中,日本茶叶份额不足20%,而中国则遥遥领先,但就在三十年后,日本茶叶就超过40%,欲与中国争半壁江山了。(见表8)

表8 美国茶叶进口来源统计(1865-1894)[14]79

鸦片战争之前,至少在美国,还未闻日本生产茶叶,1864至1865年度,日本茶叶出口不到400万磅。1867至1868年度,日茶的输出量是中国绿茶输出量的37%,而在1870至1871年度,这一比重就迅速上升到50%,并且全部出口到美国。1874至1875年度,日本茶叶输美量首次超过中国绿茶,更为惊人的是在1876至1877年间,输美日茶达1930万磅,而中国的绿茶仅为950万磅,日茶已经超过华茶一倍以上了(见表9)。在19世纪末期,中日两国共同垄断了美国的茶叶市场,两国出口到美国的茶叶占总量的95%左右。而印度、锡兰茶所占比重相对较少。日本茶在美国销量的增加,是华茶销美停滞的主要原因。

表9 中国绿茶与日茶出口比较(1867-1877)[13]1198(单位:万磅)

茶叶如同中国早期的其他传统商品,19世纪末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出现了滞销,有些商品已经不再大量地流通到国外,有些则是进口国选择从品质更优良的国家进口了。中美贸易的比重在早期中国对外贸易中不是最大的,但却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中美通商之时,正值清政府一口通商,由行商管理对外贸易之时,也是清政府后期海外贸易最为繁盛之时,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美茶叶贸易从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国对外贸易由强转弱及与美国外交关系变化的趋势。

[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M].北京:中国茶叶研究社,1949.

[2]齐文颖.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原因初步分析[M].//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中美关系史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汪熙.中美关系史论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4]梁碧莹,龙与鹰.中美交往的历史考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第一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6]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7]休斯.两洋通广州:早期中美贸易史话[M].纽约:纽约出版社,1944.

[8]Chinese Repository vol.4[M].Tokyo:Maruzen CO.LTD,1836.

[9]赖德烈.早期中美关系史(1784-1844)[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0]仇华飞.早期中美关系(1784-184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1]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第四、五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12]Chinese Repository vol.9[M].Tokyo:Maruzen CO.LTD,1841.

[13]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潘序伦.美国对华贸易史(1784-1923)[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15]郑观应.盛世危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北美绿茶比重
THE PRICE OF BEAUTY
北美灰熊被杀案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向西!穿越北美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北美纪行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红樱绿茶两相欢
只身闯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