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自尊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2015-05-11 06:03赵林萍赵成蓉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特质焦虑负相关躯体

赵林萍,赵成蓉

(1.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19;2.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公室,山西晋中030600)

一、问题的提出

罗森伯格(Rosenberg,1965)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这一特殊客体的积极或消极态度,同时,他指出自尊是对自己整体性的态度或自我评价,即整体自尊(global self-esteem)[1]3。杨烨、王登峰(2007)的研究证实Rosenberg的整体自尊可分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两个维度[2]。很多研究结果发现自尊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高度负相关[3],其中一些研究显示整体自尊的两个维度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并不相同。Kaplan&Pokorny(1974)指出自我肯定与焦虑、抑郁的相关不显著,但自我否定与之相关显著。[4]Owens(1994)也发现自我否定维度与心理和情绪障碍关系更大[5]。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整体自尊及自我肯定、自我否定两个维度与焦虑的关系。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所省级本科院校中向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31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被试占99.7%,其中64.04%为女生,35.96%为男生。

(二)研究工具

1.整体自尊量表

Rosenberg(1965)的自尊量表(SES)[6]采用自我报告法,关注人们整体上看待自己的方式,没有涉及具体的品质和特性。量表共十题,四级评分,积极和消极条目各半,消极题目反向计分,分数范围介于10~40分之间,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量表信效度指标较好,总量表α=0.88,一周后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82。

2.特质焦虑量表

选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的分量表特质焦虑问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该量表共20题,四级评分,11题阐述负性情绪,9题阐述正性情绪,正性情绪题目反向计分。分数范围20~80,得分越高,特质焦虑水平越高。李文利、钱铭怡(1995)的研究发现该量表可分为两个维度:特质焦虑存在、特质焦虑缺失[7]。中国正常人群男性总平均分为41.11±7.74,女性总平均分为41.31±7.54。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分半信度为0.7566,同质性系数α=0.8230[8]。

3.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9],包括焦虑的情绪体验、运动性不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躯体症状4因子。量表共20题,4级评分。其中5项正性陈述,15项负性陈述,前者反向计分。20题得分的和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分数解释方法:标准分70分以上重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50~59分轻度焦虑,低于50分不焦虑。修订后的量表ɑ系数为0.931,信度较好。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涉及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积差相关、一元线性回归。

三、研究结果

(一)整体自尊和特质、ZUNG焦虑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整体自尊、自我肯定、特质焦虑、特质焦虑存在、ZUNG焦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运动性不安、焦虑的情绪体验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特质焦虑缺失”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01);躯体症状得分低于男生(P<.05);女生整体自尊自我否定得分低于男生(p<.05)。

表1 整体自尊和特质、ZUNG焦虑的性别差异(M±SD)

(二)整体自尊与特质、ZUNG焦虑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躯体症状(Z1)与整体自尊、自我肯定负相关(P<.05),与自我否定不存在相关(p>0.05)。整体自尊、自我肯定、自我否定与特质焦虑、特质焦虑存在(T1)、特质焦虑缺失(T2)、ZUNG氏焦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Z2)、运动性不安(Z3)、焦虑的情绪体验(Z4)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

表2 整体自尊与特质、ZUNG焦虑的相关(r)

(三)整体自尊与特质、ZUNG焦虑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整体自尊、自我肯定、自我否定为自变量(因变量),特质、ZUNG氏焦虑为因变量(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自尊与特质、ZUNG焦虑分别可以解释对方32.4%、9.7%的变异量;自我肯定与特质、ZUNG焦虑分别可以解释对方26.1%、8.5%的变异量;自我否定与特质、ZUNG焦虑分别可以解释对方24.8%、6.7%的变异量。见表3。

表3 整体自尊与焦虑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讨论

(一)整体自尊与焦虑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女生整体自尊、自我否定得分低于男生(p<.05)。但很多国外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女性的自尊比男性的低 (Maccoby&Jacklin,1974;Wylie,1979;Brown,1986;Pliner,Chaiken & Flett,1990;Feingold,1994)[10]。自尊的社会学模型认为,在社会上处于劣势或者被歧视的人比享有社会特权的人自尊水平低,因自尊取决于社会总体上如何看待个人。中国的封建思想认为男尊女卑,尽管现代社会批判这一价值观,但它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并对人的自我意识发生着影响。另有研究(Rosenberg,1979 ;Crocker&Major,1989)发现处于劣势的社会群体成员自尊并不低,如黑人。Tajfel&Turner(1986)的社会特性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认为,自尊部分取决于群体自豪(group pride),积极评价自己所处的群体的人会比消极评价自己群体的人享有更高的自尊。因此,社会性别歧视并不是导致女性自我否定的充分条件,只有女性自己对女性群体持消极态度时,自我否定才会发生。我们应该鼓励女性以自己的性别为荣。

本研究还发现,女大学生“特质焦虑缺失”因子得分要高于男生,说明女大学生被试比男生更少正性的情绪(P<.01),而男大学生躯体症状得分高于女生(P<.05),这说明男生对威胁情境更多身体应对,而女生更多情绪应对。

(二)整体自尊与焦虑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否定与躯体症状不存在相关;整体自尊、自我肯定与躯体症状存在负相关(P<.05);整体自尊及两个分维度与特质、ZUNG氏焦虑总分及其余分维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1)。我们假设整体自尊应与躯体症状显著负相关,就像它与情绪、行为等其他类型的焦虑表现的关系一样,因为相关研究显示,低自尊的人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10]167-183。有文献指出,个体的躯体反应模式具有特异性,一些人在焦虑时更容易心率加快,而另一些则可能消化不良,这使得这些生理唤起的聚合效度较低[11],这应该是导致整体自尊与躯体症状低相关甚至无相关的原因。表2显示整体自尊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尿频、多汗)的相关尽管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但相关系数并不高,这可能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即不同个体在焦虑时所激发的自主神经活动并不相同。

表2显示了整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相关为-.570,与ZUNG焦虑的相关为-.311,回归结果显示,整体自尊与特质焦虑可以互相预测对方32.4%的变异,而与ZUNG焦虑相互的解释力仅有9.7%。与特质焦虑不同,ZUNG焦虑不仅包括焦虑的认知、情绪成分,还包括行为(运动性不安)和生理成分。人们的生理体验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多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自我报告法可以相对有效地测出被试焦虑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但无法有效反映被试的生理变化。这可能是导致后者低相关的原因。

本研究发现,自我肯定与特质焦虑、特质焦虑缺失、ZUNG焦虑及各维度的相关均高于自我否定。回归结果显示,自我肯定与特质、ZUNG焦虑可以互相解释对方26.1%、8.5%的变异,高于自我否定24.8%、6.7%的解释率。Brown(1986)的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个体对自己在14个积极品质上的8个和所有12个消极品质上的评分要高于他人,但这种自我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异在高自尊组更大。这说明与高自尊者相比,低自尊者并没有太多的自我否定,而是不够自我肯定。从表2可以看出,自我肯定与特质焦虑缺失的相关系数-.479高于特质焦虑存在的-.382,说明自我肯定的人更多正性的情绪,自我否定与特质焦虑存在的相关系数-.445高于特质焦虑缺失的-.382,这说明自我否定的人负性情绪多。这与 Kaplan&Pokorny(1974)、Owens(199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他们发现自我否定与情绪障碍关系更大,自我肯定与焦虑、抑郁的相关不显著[5]。

综上,我们认为正常人群并没有过多自我否定,只是自我肯定不够,因此,自我肯定决定了其焦虑的总体水平。但如果个体自我建构中自我否定的成分增多,就会导致负性情绪增多,这可能是病理性焦虑障碍产生的根源。

[1]石伟.自尊的理论与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2]杨烨,王登峰.Rosenberg自尊量表因素结构的再验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03-609.

[3]Whitley B E,Gridley B J.Sex-role orientation,self-esteem,and depression:A latent variables analysis[J].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1993(19):363-369.

[4]Kaplan H B,Pokorny AD.Screening Testsand Self-Identific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Alcoholism [J].Journalof Health and SocialBehavior,1974(15):51-56.

[5]Owens TJ.Two Dimensionsofself-esteem:Reciprocal Effect sof Positive self-worth and Self-deprecation on Adolescent Problems[J].Am Soc Rev,1994,59(3):391-407.

[6]Fleming JS,Courtney B E.The dimensionality of self-esteem.H.Hierarchical facet model for revised measurement scales[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404-421.

[7]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108-112.

[8]肖凌燕,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44-50.

[9]罗艳丰,何朝阳,杨福,等.焦虑自评量表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测量结果及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6):2304-2306.

[10]乔纳森·布朗.自我[M].陈浩莺,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1]许继红.自尊研究述评[J].晋中学院学报,2006(8):82-83.

猜你喜欢
特质焦虑负相关躯体
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高特质焦虑个体情绪注意偏向的脑网络研究
现在干什么?
更 正
搬家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状态焦虑、刺激呈现时间、特质焦虑水平对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