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学生物课的田野课堂

2015-05-30 14:23刘益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生物课实践教学

刘益琳

摘要:城乡中学具备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给中学生物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如何利用城市网络资源和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生物课实践教学,文章着重探讨了田野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城乡中学 生物课 实践教学 田野课堂

笔者所在的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兼具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城区中学网络资源占优势;农村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生物教育资源宝库,对开展生物课实践教学具有便利条件。对此,笔者着重探讨了田野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水平,这对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学生物这门自然学科来说,信息技术的功能更加凸显,它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合理运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设施,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实验和探索:一是生物课全部使用PPT课件或白板;二是所有的实验课均离不开田野或山间,或采集野外实物,或实地观察,或摄像制成PPT彩图。

二、田野课堂

(一)进入田野,开展课外教学

广大农村可以说是一座种类繁多、随时可见、随手可取的生物材料库。例如植物教材中列举的各类植物,在我校周围都可以见到。在讲叶的形态时,上课前让每个学生各采5片不同形态叶子,上课时对照挂图结合课本的内容提问,先让学生回答自己手中叶片的名称及形态,老师稍加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理解。这种方式既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记忆。讲种子结构时,事先要求学生从家中带少量种子(大豆、玉米),老师浸泡后分发给每位学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种子进行观察。先察看颜色、形状,然后解剖观察构造。在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的引导问题。

(二)采集制作标本,培养学生技能

带领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到学校周围的田野或山上,采集植物标本。首先实地进行整体标本和器官标本的分类,让学生重新认识和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直根系和须根系。然后将带回的标本指导学生把新鲜含很多水分的植物体迅速压平,制作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自制捕虫网在校园里、田野上进行捕捉蝴蝶、飞蛾等,并制成标本,做成PPT彩图,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三)培植与教学有关的植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在校园的空旷地开辟了植物园,种植各种各样教学需要的植物,特别是当地较难找到的植物。这种形式不仅绿化了环境,美化了校园,同时把种植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亲手种,种植全过程由学生自己观察,成果学生自己介绍。也可结合课外活动带学生到实地考察,把观察到的结果,与课本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开展生物智力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性的智力竞赛,能大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先后在野外组织了“植物识别竞赛”“农业常识竞赛”“生物知识接力赛”“生态案例分析竞赛”等生物教学和智力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自然和生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验到了极大的乐趣,从而对生物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五)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做好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教学中心须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的作用。农村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十分有利,它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大部分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例。比如参加过养鸡、养猪,帮助父母种植过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他们在劳作中有意無意地观察到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惯和各种行为,脑海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这对实验课起到了一种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我们根据农村学生的这些特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先后让学生自带牛蛙(代替青蛙)、鲫鱼、家鸽、兔子等活体,作过各种各样生物解剖实验。如鱼解剖实验操作课,每班解剖时间平均为25分钟左右,整个实验干净利落。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例,感性认识多,实验课的效果良好。

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依靠某一方面的变革来促成质的变化。教育要进行整体改革,必须把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改革合力。田野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是城乡中学生物课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本文仅对此作初步探讨,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学书.生态课堂构建的理性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03):1-5.

[2]熊芳.论教育生产力的作用规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05):172-175.

[3]李涛.统筹城乡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1-5.

猜你喜欢
生物课实践教学
转基因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生物课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