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催眠法对高中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研究

2015-05-30 15:35许琳琳李梅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高中生

许琳琳 李梅

摘要: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其特殊的身心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学业负担的压力,使得高中生的情绪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各种原因引发的不良情绪导致自身消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最终可能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知,积极情绪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针对目前高中学生遇到问题容易发生认知偏差,缺乏自我调控情绪能力,导致诸多情绪问题,影响身心健康的现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从积极情绪培养这一论题入手,具体分析了积极情绪的含义和当前高中生情绪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较为具体深入的原因分析,开展了认知催眠法,针对提高高中生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情绪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提出了高中生积极情绪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认知催眠法 高中生 积极情绪

人们对积极情绪的认识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开始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快乐和愿望视为最基本的情绪种类,认为快乐与高兴一样,均为一种愉悦体验。在过去的千多年中,人们对积极情绪一直给予模糊的承认,积极情绪没有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因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情绪的研究才逐渐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最初人们对积极情绪感兴趣,是因为积极情绪在抑郁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临床心理学家发现对抑郁患者进行积极情绪体验的训练,可以减轻抑郁症状。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积极情绪。在20世纪末的10年中,研究者们发现,对心理疾患能够抵御或起缓冲作用的,是人類的力量:勇气、乐观、信仰、希望、坚忍等。因此,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这是更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基于上述背景,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Seligman,1998)提出要研究积极的心理现象,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从而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个心理学分支。他指出,积极心理学要从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第一是积极情绪;第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第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可见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要研究的一个首要问题。从基本的愉快、满足到较复杂的自豪、感激等都可划为积极情绪的范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特殊的教育,这种教育重点在于人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更加人本化、人性化,关注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更应该关注学生正能量的一面,而不是针对心理问题、心理缺陷、负面心理的一面进行发掘研究,把注意力的焦点转移到多数学生,多数普通人身上的积极的一面。高中时期的学生,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渐减少,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了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但由于调节、控制能力所限,他们的情绪仍易激动、外露。高中学生一旦处于激情状态中的时候,会竭尽全力地表达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生活中由于受到一些事物或对象的再三妨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的情绪体验,越来越高涨,难以控制,就可能表现为暴躁、激愤、狂怒等。其原因往往是,这个年纪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

高中时期是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由于身体迅速长高,力量增强,精力旺盛,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像成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高中学生的这种成人感是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充满矛盾和斗争,在主观上他们感到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气魄,但在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基于高中时期学生特有的情绪心理特点,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我们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调控。高中生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一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外,情绪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等。所以,培养高中生的积极情绪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知催眠法改变了认知行为治疗只关注意识的范式,增加了对无意识领域的关注。这种综合性的新方法实现了对意识与无意识的全面考虑,拓宽了心理教育者的关注领域,扩展了心理教育者的思路,有益于心理教育的效果。所以应用这种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积极情绪,首先考虑研究学生的情绪状态的新特点,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发放心理测试量表,进行实验前测,了解学生情绪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同时了解学生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等其教育的方式和期望要求,关注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各个层面的好情绪的培养,比如愉悦、快乐、满足、自豪感、幸福感、激励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培养积极的认知,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情绪养成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印发心理辅导小报、开展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多学科渗透辅导、专题讲座等方式,并在实施辅导后再次发放相同的量表,进行实验后测,反馈辅导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进一步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积极的认知引导积极的情绪行为感受,结合催眠放松训练加强巩固积极体验,进而引导学生走向幸福人生之路。同时注意如何营造学校的整体环境,注重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家庭氛围等多方面对学生积极认知带来的影响,进而培养积极情绪。学生自身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人际中体验积极情绪、培养激励积极情绪。

运用认知催眠法,针对高中生积极情绪培养的对策具体做法包括:

1.课堂讲授法: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分年级传授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传授情绪自我激励、积极情绪培养的方法,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和顺畅。

2.实践调查法:调查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包括被试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就情绪状况发放量表或利用心理测评软件进行量化调查。针对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发现的高中生情绪的问题,提出培养建议,加强高中生积极情绪培养的自觉意识,增加高中生积极情绪培养的实践机会同时考虑健全教师评价制度,优化教师素养,教师加强积极情绪相关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实效。

3.个案咨询法:主要通过个体的面谈,运用认识行为疗法、催眠放松训练的心理咨询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激发的能力,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到个别学生的辅导。

4.团体辅导法:将学生分类组织起来,在心理教师积极引导中通过团体互动、相互交流、分享体验等环节重新认知自我积极力量。即使是在团体辅导中,仍然可以依据贝克認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运用苏格拉底对话、认知矫正信念、分级暴露、角色扮演、放松技术等,采用班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次团体活动。具体活动设置分为几个阶段,以初步建立团体为目标,成员相互认识的活动开始阶段;了解积极情绪理论、反省认知方式阶段;思维记录、挖掘内心世界阶段;制定计划、改变行为阶段;讨论,分享成长的快乐阶段。

5.学科渗透法:研究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情绪养成教育。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注意阅读材料的内容设置,以培养学生积极认知为原则,选用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心理体验、积极心理认知的文章进行教育。

6.专题讲座法:由心理专家或心理辅导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7.宣传法:心理导报、宣传专栏等。可通过多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如名言、警句来激励,约束自己,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如果能够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转化成积极而有益的行动,即升华。

当然,积极情绪培养的做法应该还有很多。通过干预,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快乐感明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认知行为调整结合催眠放松训练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总之,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积极情绪对学生成长带来的积极的影响,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王滨,李燕.培养高中学生积极情绪的认知行为干预.中国临床康复,2006,(46).

[2]韦国清,许锡强,金婷婷.改变认知调控情绪促成发展——高中生认知与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教育,2010,(2).

[3][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4]邰启扬.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

[5]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