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高中历史材料阅读与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 22:10刘晶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阅读理解高中历史

刘晶晶

摘要:分析高中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角色扮演法的理论依据,探讨角色扮演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出采用角色扮演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 角色扮演法 历史材料 阅读理解

随着课改在横向和纵向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在材料的选取和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日益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基本了解以及运用能力,并从中感悟历史。在这些目标中,阅读材料理解是一切的基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在考试中能否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并对于历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因此,材料阅读理解的有效性指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一项重点工作。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高中学生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我大概看懂了材料,但是却无法和我的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课堂上学的好像用不上啊。”

一、高中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理解是一种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对新信息进行深层次认知甚至是知识重组的过程。师生在高中历史材料阅读理解过程中基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方面,教师角色仍未发生转换。在相关材料解析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自己摆在了课堂的中心,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辨析;在材料的解读过程中,采用截取式教学,即仅仅截取部分有效信息,而对于其他信息的处理及处理原因没有进行点拨,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把握材料并掌握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导致课堂阅读容量过大,最终导致学生自我放弃,也无法达到阅读设计的目的。学生方面,首先,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要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并运用,有一定难度。其次,初中阶段留下的不良习惯的影响。由于初中阶段历史采用开卷式检验方式,对材料解析的要求比较低,对于教材也仅仅基于重点知识点的圈圈画画层面。这些导致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对于高中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方式及思维仍停留在初中阶段,无法适应高中材料阅读理解的难易度。再次,个人能力不足。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导致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不断扩大,在材料中所获取的关键信息产生偏差。最后,心理问题。许多同学一看到材料解析题,尤其是古文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直接放弃材料。

二、在高中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的理论来源

针对目前高中教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困境,运用角色可以使现有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低迷、学生对于历史材料阅读理解兴趣缺缺、课堂效率低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根据米德的角色理论和扮演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产生以及发展的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教师在课堂中设定模拟的、逼真的环境,学生扮演特定人物角色,并形成情景剧进一步切身体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阶层人物的行为活动及其原因。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相互交流沟通、自我表达的能力,并克服历史学习的枯燥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全观思维。角色扮演法的环节主要是:确定目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效果评价。

在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理论依据为构建主义理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构建主义教学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合作学习等不同的方法主动构建知识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构建主义这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也不是由教师单向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学生是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贮备,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自主生成有效信息的过程。构建主义者提倡情境教学。意义的建构即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而情境的构建就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此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也要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为此,一方面,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是否可行性,不能远离现实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又留给学生自我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问题能够独立地采用适当的策略直至解决问题。

三、在高中历史材料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法的具体运用

为了提高高中歷史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于历史材料阅读理解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在课堂上用了角色扮演法,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例,具体陈述角色扮演法在历史材料阅读与理解教学中的运用。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相对杂乱,但是涉及的知识点又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为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而又能激发兴趣,在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给予的材料中我们分为了五个步骤进行。

第一,播放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图片并对比19世纪中期的英国纺织工厂,先和学生一起提出疑问在西方先进机器的碾压下,中国传统手摇纺车的命运如何?在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强大冲击下,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又产生怎样巨大的变化呢?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分组,设定情境和目标。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次活动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角色扮演法首先要设定角色扮演的情境和目标。情境回归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物是中国商人,目标定位是谁能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富商之一。

第三,引导学生细化任务,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投资环境评估——选定工业部门——选址、采购、雇佣工人——开始运营生产。在各个任务阶段,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分配人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形成完整的情景剧。角色扮演法的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回归特定历史环境中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特征及其行为动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目标的简洁明了但又敏感,所以学生会进一步梳理教材内容,了解情境特点,把握自己的方向,完成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输出表演的过程。

第四,对情景剧以及在剧中扮演角色的学生的行为和语言进行评价。通过扮演者自我总结、小组内部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评定得分。

第五,讲解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点。对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及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在观察和引导过程中记录学生存在的盲区、误区、难点,并在任务结束后提出,进行集体讨论后再讲解。

四、运用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历史材料阅读指导性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应做好分组工作。角色扮演前对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要有一个把握,保证在小组内部的学生学习水平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各个小组水平均衡,保证角色扮演游戏的可操作性。此外,小组长的选定也很重要。

第二。应精心备课。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应精心备课、设定明确任务,以便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法进行阅读时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

第三,评价要以表扬为主。学生毕竟知识经验储备有限,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属于正常情况。教师在点评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勇气和创新能力,肯定学生对于材料的掌握和理解前提下,纠正误区,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个人认为在高中历史材料阅读与理解教学中适当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认知、思维、想象力,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聂永成.多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

[2]李林.课程与教学评价[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

[3]安桂清,李树培.课堂教学评价:描述取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法阅读理解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