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2015-05-30 22:10陈先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导学有效性

陈先华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构建实验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模式,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以《观察植物细胞》一节的教学为例作反思和小结,认为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问题导学 有效性

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大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生物教师充分认识并理解新课程理念,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笔者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构建实验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模式,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本文以《观察植物细胞》一节的教学为例作反思和小结,认为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

一、“问题导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导学问题的设置上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和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深对生物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通过微课上传设置的预习问题,要求学生主动、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导学纲要的问题,并把疑问上传网上平台,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就在课前立足于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实验课的目标、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课前,我先设计好导学纲要,让同学们独立预习教材,完成导学纲要中的双基知识,并把疑问记录下来。具体的导学问题如下:(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_______。(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______在载玻片中央滴几滴_____。(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________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________。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________中,用镊子把它_______。(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_____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_______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而影响观察。(5)把一滴____滴在盖玻片的_______。用_______从盖玻片的______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在实验课堂中,我组织各小组开展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活动,形成同组异质、异质结对的交流活动。老师在学生的活动中适时引导、点拨、解疑。同学们在老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自主的学习,明确了该实验的过程步骤,为接下去的实验操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问题导学”的问题应在实践活动中解决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改变以往“课堂看实验,课后背实验”的学习模式。现行教材也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有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社会调查、科学制作、分析讨论,等等。因此,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体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本质。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教学中,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时,笔者不再直接告诉同学要怎么观察、能观察到什么及如何处理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而是向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亲身操作体验。具体问题是:(1)如何计算显微镜放大的倍数?(2)如何调整视野的亮度?(3)如何调整物象到视野的中央?(4)视野观察的范围大小、细胞个数的多少等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报告各自观察体验的结果,并在实验小组中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通过这样实践活动过程,学生懂得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综合推理能力,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三、“问题导学”的问题应突出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中,在同学们掌握双基知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交流。(1)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将观察材料染色?(2)怎样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同学在视野中看到了许多排列整齐的近似长方形的结构,这些结构是_______。在每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结构中,都有一个被染成深黄色的球状物,这是____。同学还看到了一些形状不规则,大小可以改变的中央透明、周围有黑圈的结构,它们是_______。在课堂上,各小组同学发表各自的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并加以引导和点评,得出共同的结论。学生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在活动的参与中能力和情感得到培养;在精彩的交流中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问题导学”的问题设置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问题导学”的问题设置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而且要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只有这样的精妙设计,才能使导学问题不再显得空洞、枯燥,拉近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生产实践。如在《觀察植物细胞》教学中,笔者结合同学们生活的实际,提出以下问题让他们讨论:(1)切洋葱时,同学感到要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________中。(2)有些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_____。(3)切开梨、西瓜等水果时,刀口处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叫______,主要来自细胞中的_______。(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果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这样,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而且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同时,这样的实验教学才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使生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五、“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要有激励性评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评价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关注结果。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学生体验成功是学习不断深化的保障。这样采取分层次的评价标准,通过教师的热情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激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极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明确分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内根据组内各成员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各尽所能,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倍增,从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导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探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