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第二课堂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2015-05-30 22:59陶芸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能力第二课堂

陶芸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之一,高校第一课堂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课堂应围绕着职业能力开展课程建设,目前,第二课堂存在众多问题,通过引进“模块式”“活动体系化”“超市式”“无缝对接式”等概念对第二课堂进行改革初探,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的困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能力 第二课堂 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来自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有来自高校培养方向的影响,有来自高校知名度和师资力量的影响,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作为就业问题的主体,其职业能力的缺乏才是问题的关键(职业能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府通过不断的改革开放,扩大了就业市场,应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是光明的,就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能力的四个方面的缺失导致其找不到心有所属的单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是当前高校在就业方面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成因

随着我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方向悄然发生着变化,大众化教育导致高校不再成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普及阶段,解决就业问题是高校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专业老师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课堂,第一课堂很好的帮助大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尽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在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方面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教室内通过授课的方式完成的,想要通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是没办法做到的,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只能借助第二课堂(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融入职业教育的某些概念,实现学生在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反而言之,面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第二课堂必须以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展活动。

2当前国内高校第二课堂现状

第二课堂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二课堂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近年来,通过第二课堂的培养涌现许多创新型,公益型,应用型人才和团队,借助政府,团系统,各类学术协会等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还有许多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创业梦想,但是通过第二课堂涌现出的先进个案并不能代表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重视不够,定位不明确。一些高校没有系统规划第二课堂的建设,只是把第二课堂作为学生自娱自乐的一个平台或是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的一个载体。一些高校只是把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管理混乱,配置不合理。目前,有些高校的第二课堂管理处于混乱状态,牵头部门太多,没有核心内容,导致活动太多,学生盲目参与或者是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

缺乏指导,内容无体系。一些学生活动缺乏高质量的指导,任由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内容千篇一律,实际作用不大。

评价主观,效果不明显。活动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往往是通过嘉宾点评,设立奖项等方式结束活动,活动产生效果具有局限性,活动结束后没有及时总结,活动创新度不够。

缺乏核心,发展无规划。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很多高校还没有扭转思维模式,高校不再是象牙塔,应该更多的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目前的第二课堂处在自由发展的阶段,没有明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导致大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改革建议

加强高校第二课堂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本人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和目前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3.1“模块式”的课程内容

所谓模块式课程内容,是指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某一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称作一个模块,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称作模块式课程内容。

根据职业能力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将第二课堂的课堂内容分为四个模块: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态度。

职业知识模块除了由第一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包括职业知识基础课程模块,职业知识实践展示模块,职业知识实践模拟模块等,主要是培养学生职场基本礼仪知识、职场规则、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求职知识等;职业技能模块包括基础职业技能培养模块,职业技能资格培训模块,当然按照专业的不同又可以细分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职业实习模块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等;职业素养模块包括基本个人素养培养模块,职业规范与要求培养模块,根据专业的不同又可细分,主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方面,职业态度模块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培养模块,职业态度影响因素模块等,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模块内容依据就业方向的实际需要来决定,但是模块之间又有很好的衔接性和逻辑关系,模块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专业的不同,职业选择的不同来决定。学生通过四个大的模块学习,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3.2“活动体系化”的课程形式

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主要是通过专业老师在教室授课的方式來完成的,占据了学生主要时间,那么第二课堂必须以实践活动或是实训操作的形式来设置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增强学习效果。根据模块式的课程内容,每一个模块下有一个子模块,子模块下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培养方案,以师范类大学生为例,很明显这一类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他们必须具备的教师职业技能,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的活动工程,如园丁工程,园丁工程包括“园丁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素质;“园丁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园丁書”培养师范生专业知识技能;“园丁藝”培养学生教学基本技能;“园丁誦”培养学生教学中语言能力,讲台掌控能力;“园丁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通过“教师技能大赛”将学生引向模拟课堂,采取“大比武”的形式,来展示实践活动育人效果;“园丁工程”通过六大板块系统的涵盖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活动体系化”即是确定某一类大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组合不同形式模块实践活动,形成完整职业能力培养构架,最后以学生培养的就业方向来模拟展示效果。这就是将课程以活动的形式体系化。

3.3“超市式”的课程选择

对于商品超市,人们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它的特点是商品种类齐全,能满足大部分顾客需求,非常便捷的购买方式等。“超市式”的课程运行模式与传统意义的超市原理相似,但结合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满足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又具有广谱性。

“超市式”课程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是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诉求,也是改革的难点,首先必须做到有足够多的“商品”可供学生选择,其次确保学生选择的权利,针对培养职业能力的四大课程模块,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很多同学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相关的能力,那么学生只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还要确保学生有效的选择,就必须將每一项活动进行成果展,供学生参观选择,对没有成果的活动要淘汰。最后要确保学生通过“超市式”课程的选择形式收获相应的知识,必须建立学分制,以通过相应的课程考查,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查方式,检验学生是否交了相应商品的“费用”。“费用”即是学分。

3.4“无缝对接式”的课程组合

仅仅只是利用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现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衔接,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第一课堂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第二课堂主要是以实践为主,如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无缝对接式”课程组合的主要目的,以师范大学生为例,师范生都需要学习教学技能,但是课堂上讲的都是理论知识,必须通过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教学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来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那么这涉及到无缝对接中的四个关键方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内容配套性,第一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必须通过相应的第二课堂有实践的途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连贯性,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第二课堂必须根据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层层递进活动内容,同时要有学科的交叉;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性,理论知识的实践途径是多种的,不同的学生实践的方式有所不同,必须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评价结合性,这是现在普遍忽视的地方,如果没有将第一课堂所学内容与相应配套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评价,而只是评价第一课堂所学知识,那么必然造成学生有所偏重,不能平衡发展,也会导致专业老师轻视第二课堂作用,第二课堂无法发挥其在实践中应有的作用。

通过引进“模块式”的课程内容,“活动体系化”的课程形式,“超市式”的课程选择,“无缝对接式”的课程组合等概念,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架构,初步尝试改革第二课堂,规范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因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就业的窘况。

参考文献:

[1]姜岩蕾.第二课堂活动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1,(04):17.

[2]杨子电.用第二课堂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思考和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交流与探讨,2011,(2):48-55.

[3]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05):147-148.

[4]解树青.构建高职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与思路[J].滨州师专学报,2012,18(04).

[5]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1.11,21(04):47-50.

[6]王彦明.课程超市的构建及其意义[J].课程与教育,2013.69-72.

[7]李智明.对高职院校实施课程超市模式的探讨[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6-50.

[8]刘莎.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金融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13(06):323-324.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职业能力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