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新区带”:弓箭理论下的海洋发展立体布局

2015-06-05 14:54骆小平
关键词:立体新区海洋

骆小平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沿海新区带”:弓箭理论下的海洋发展立体布局

骆小平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现有的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分布形成了“弓形海岸线”。立足与此,构建“沿海新区带”,能发挥新区各自海洋特色资源,形成齿轮咬合式的立体格局,产生弓形拉满之后的强大力度,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到沿海新区带整合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立体格局的“沿海新区带”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共识之路,合作之路,交流之路,生态之路,共赢之路,是为推进我国海洋战略的实现积聚最大的整体动量。

弓箭理论;沿海新区带;立体布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弓箭理论”与“沿海新区带”的提出

弓箭的力量由弓和箭组成;箭的射程及穿透力,由弓本身的弹力和拉力来决定;弓的自身价值,由箭的方向和目标确定——这就是弓箭理论。截至2014年10月2日,我国国家级新区已经达到十一个,而从东部沿海地区由上到下、由北往南的海岸带,均匀分布了六大新区,分别是大连金普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在地图上将其连接起来,形成了“弓型海岸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拉力”下,沿海新区的整个格局和发展决定着我国海洋经济这把弓箭的弹力。为此必须形成一种新的概念——“沿海新区带”。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既独立发展,又分工协作与整体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实现,需要“沿海新区带”的整合发展。

形成“弓形海岸线”的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目标定位上都离不开“海”。这与其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同时也与当地丰富的海洋经济资源、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与态势紧密联系。由北往南,这六大新区与海洋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见表1。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分别占据了海洋发展战略的各个方向。有共同的主题,都是作为海洋发展战略的步骤,都是国家级新区,都有优惠的新区政策,本身都具备对内陆较强的辐射能力;这些共同点给合作提供了对话空间。但同时,各新区获批时间不同,资源优势各有所长,目标定位各有侧重,成熟时间和程度存在差距,这就需要相互合作,发挥所长,形成整体优势能量。

表1 我国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信息对比表

续上表

二、“沿海新区带”立体布局的必要性

(一)海洋强国战略赋予的重要使命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舞台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开发海洋、竞争海洋、保护海洋已成为当今海洋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从海洋经济层面看,以沿海新区带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2013年我国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沿海新区是沿海经济发展的核心区[1]。从海洋权益来看,沿海新区都处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国际海洋争端的位置。随着国际海洋争端愈演愈烈,从我国东海的“钓鱼岛事件”和南海的“黄岩岛事件”爆发以来,国家将海洋安全和海洋强国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紧迫度。海洋争端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势必会影响到沿海新区的发展势头。单独力量难以对抗争端带来的冲击,只有依靠沿海新区带的紧密联合和整体运行才能有效抵制和缓解。

(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动力需求

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和政府不断逐步深化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之一的沿海地区一直是开放的排头兵。如最早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人口和城市面积仅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但经济总量却占上海市的四分之一。浦东新区一直坚持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对外和对内开放相结合的做法,形成了主要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和以服务贸易为特征的开放格局。2014年,洋山港集装箱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比例分别达到49.5%和11.1%,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累计达到229家[2]。天津滨海新区2014年港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3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3]。新一轮全面开放背景下,各大沿海新区面临着一个如何再度开放的问题。这就要求对之前已经有开放基础的方面进行再开放,以形成一个“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态势。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新区的联合可以迅速打开对外贸易的多个突破口,加强国内海上通道互联互通,为拓展我国海洋发展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供持续动力。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格局需要

首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时空式立体。从时间来看,丝绸之路起源很早,东晋时期就有,唐朝以后,逐渐成为中外贸易主要通道。不论是从国际视野看,还是区域发展来看,尽管有衰落,但是基本还是延续至今。当前沿海地区的诸多港口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景式立体。从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看,这条航线把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南欧和西欧等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亚欧大陆经贸和人员往来,尤其是促进沿途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国内来看,所经之地既有少数民族地区,又有中原地区,而沿海港口和城市是其主要轨迹,也是后人发现、认识和研究丝绸之路的活地图。因此,这是一个宏观的全景式的立体图景。再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式立体。这种全球式立体涵盖了中国的城市发展、港口发展、海外贸易、航海等诸多内容;也涵盖了沿线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丰富内涵,对于全局了解世界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跨领域的巨大平台。

从时间和空间分布来看,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呈现跨区域、分层次的立体布局。新区先后批准的时间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内涵、发展目标也都不同,这就要根据新区各个层面发展的进程,建立全过程、多样化、持续性的立体的交流合作体系,形成新区各自发展但又相互支撑的成长路线图。

三、“沿海新区带”立体布局的价值

(一)“沿海新区带”是开放之路

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沿海新区带所在地一直在海上贸易、海洋文化、海洋交流方面走在前列,“新区战略”是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最佳引擎。沿海新区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这些优势和对外开放直接相关。综合对外开放度主要包括政策开放度、经济开放度、技术开放度和社会开放度。沿海新区带的政策开放已然凸显力度,经济开放也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秩序中的重头戏。2014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成线上交易15566亿元、线下实体贸易252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16%。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远洋渔船达到450艘,产量、产值分别增长32.7%和21.7%;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47亿吨,增长10.6%;集装箱吞吐量74.9万标箱,增长29.8%[2]。然而,沿海新区作为海洋水产资源、港口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继续占据优势,就需要把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合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研发海洋科技,尤其要推进社会开放度。在未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定要借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于现代沿海新区的个体优势,寻求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不能抛开历史,又要超越当前,在体制、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安排上进一步增大“开放度”,对沿海新区乃至沿海城市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立体的设计和规划,为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发展机遇。

(二)“沿海新区带”是创新之路

国家级新区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新机制的体现。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等都是由国家在布局上进行顶层设计,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或直接批复。新区内实行的是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还可以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这种新的载体肩负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探路”的使命,可以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和发展能量。如上海浦东新区以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制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在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3.6%[2];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积极探索战略性资源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岸线、海岛、海域统一收储、海域使用“直通车”及招拍挂等措施,创新融资方式,在新区正式挂牌后的第二年新引进商业银行5家,海投集团完成融资44亿元,交投集团发行20亿私募债,金融机构融资总量余额达到243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亿元。[4]由此可见,“沿海新区带”的形成将会促进在更广阔地域范围和更深层次制度领域内进行创新,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度。新区作为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在各自领域内对海洋产业布局、新兴产业集聚区、海洋金融服务以及参与全球海洋相关产业链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但同时,“沿海新区带”应在共同的改革使命、各具特色的探索(从“经济特区”到“改革新区”的有益探索)中实行强强联合,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引擎”,将“区域带动”改革战略逐步推向纵深,这一创新载体将会给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抓手。

(三)“沿海新区带”是生态之路

当前同属于东部海岸线的六大新区共同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集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于一身的海洋资源,是目前各大新区为寻求发展而加以挖掘与利用的重要对象。沿海经济发展迄今,生产力发展迅速,但资源消耗也十分严重。海洋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一体的,要治理、维护和运用海洋生态资源与环境,就必须走整体海洋生态之路。要遵循海洋生态链的规律,必须构筑“海洋生态新干线”,科学认识、治理和运用各个新区所拥有的“海洋生态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舟山群岛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4年舟山渔场修复暨“一打三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067艘,整治船证不符渔船1182艘,增殖放流各类苗种4.9亿尾(粒)[4]。天津滨海新区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实施“美丽滨海·一号工程”。2014年投入700亿元,建设74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天津港新增码头岸线69.1公里、泊位71个,完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改善新区海岸线环境[3]。海洋是连通的,要彻底改善我国海岸线生态环境,必须加强在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基础上的流通互补,构筑“海洋生态新干线”。大连金普新区的海洋牧场建设、滨海新区塔岛湾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浦东新区海岸建设生态安全防护林带、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修复活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示范园区、广州南沙新区拥有的海洋管理领域的先行先试权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对所在海域进行生态管理和维护,从而促成整个东海的海洋生态的保护。沿海新区带的形成毫无疑问更加有利于我国海洋生态的全面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四)“沿海新区带”是共识之路

六大新区正好处于中国东部海岸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区域经济数字地图·东部沿海地区2012-2013》就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聚集进程,非常直观地理出了东部沿海地区整个经济概貌。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是分散在这个东部经济面中的亮点,经济与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近似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海洋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沿海新区带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六大新区在海洋类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侧重点不同,要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必须要有整体性、长远性、战略性布局,建立健全海洋空间和资源规划体系,形成统筹规划和协调运用的共识。为此,实行适度规模开发,实现海域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借助推进陆海联运、陆海统筹,发挥海洋、港口在联内陆地区发展的枢纽作用;联合打造海洋品牌、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突破区域内的土地、能源、市场、招商以及海洋高层次人才流通等缺乏造成的发展困局,达成区域内的合作共识。

(五)“沿海新区带”是合作之路

“沿海新区带”的合作,从合作的思维理念来看,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从平面单一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2)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并找到合作辅助线所在方面;(3)思考合作布局的方式和方法。从合作的战略价值和实践来看,沿海新区带主要核心是构建合作机制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和实现海洋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海洋世纪”和“海洋经济创新”的要求,应从沿海发展、东海战略、地缘经济与全球战略三个层次来理解和构建这个合作机制。因此,必须积极寻求新区之间发展的契合点,进行优势互补,加强各新区之间的货物畅通、海道联通、交通流通。充分整合各个新区的优势:浦东新区成熟的新区运作机制、首个国际化水平的自由贸易区、金融服务业、港口航运业;滨海新区的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特色;舟山群岛新区的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深水良港平台;广州南沙新区无可替代的港澳合作优势,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和深层次的经贸合作;青岛西海岸新区拥有七个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和国家深海基地、科考船、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海洋基础科研平台;大连金普新区的厚实的工业基础、大片用于物流区域的建设预留地以及中韩自贸区的国际背景等。围绕海洋科技研发、海洋人才培养、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旅游合作等领域开展具体项目的合作。

(六)“沿海新区带”是交流之路

沿海新区带要实现整合优势,就必须构建多种载体和形式的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大海洋新区”创新交流机制。(1)举行沿海新区带新区委员会主任高峰论坛。定期轮流在新区之间组织举办,对信息和资源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新区领导层的科学决策能力;(2)建立动态的海洋专家库。组织国内外该领域如海洋产业、海洋金融、海洋生态与科技、海洋管理与文化等各类专家,对沿海新区以及新区带发展进行探讨,对当前的实践进行诊断和交流,提升区域海洋资源的优化整合与使用效率。一来可以为新区带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二来可以培养和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三来可以对新区内的项目进行产业、技术和社会效果的分析、评价和完善;(3)建立沿海新区带信息资源交流网络平台。运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资源与技术,建设无行政界线的“新区带”网络交流平台,实时更新信息,实现沿海新区在海洋经济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交流与整合,及时将供应与需求进行匹配,达到互动交流的宗旨。

(七)“沿海新区带”是共赢之路

现代市场中,走共赢之路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当前,包括辽宁、天津、上海、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八沿海省份或区域都摩拳擦掌,积极谋划“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海洋经济成为沿海主要省份竞相争夺的“新经济制高点”,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东部沿海省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与合作领域之一。作为具备区位优势的海沿海新区带,要防止各新区以丝绸之路为名掀起新一轮投资和产业转移浪潮,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要充分运用国家政策优势,找准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的坐标,在充分考虑各新区差异的前提下,寻找优势的切合点,共同制定联合战略方案的方式,实现紧密合作,在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中,开展有序竞争,加大资源整合,共同推进东部沿海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加合作经济的联合优势和共赢筹码。

弓箭原理虽简单易懂,但要深刻认识和发挥理论所蕴含的力量必须深入思考。弓箭原理的特点在于合理的三维布局,使弓、弦、箭形成一个完整的势场。在“沿海新区带”这把无形的弓箭中,找到相互配合方略,在当前行政管理分隔体制和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需要长时间的磋商。很显然,在沿海新区立体布局这个势场中,合作理念和战略“站位”越高,合作模式和程度就会被相应拉高,整个“势场”形成的力就越大,我国海洋经济这把射出的箭就更有穿透力。运用“弓箭原理”来布局沿海新区带,首先要有开放心态,合作思维,把资源、优势、人才、机遇诸因素转化为“强弓利箭”。

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宗旨在于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5]。这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发展起点和布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国内沿海地段来讲,同样需要这样的合作理念和合作进程。因此,“沿海新区带”的合作立体布局将能为“一带一路”规划的实现提供充分的准备。

[1]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2-26).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402/267416.html.

[2]孙继伟.2015年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4).http://www.pudong.gov.cn/website/html/pdzw/govOpen_zfgzbg/Info/ Detail_612860.htm.

[3]张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EB/OL].(2015-01-15).http://bhsb.tjbhnews.com/html/2015-01/15/content_3_1.htm.

[4]周江勇.2015年舟山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2-15).http://www.zhoushan.gov.cn/web/zhzf/zwgk/zfgz/zfgzbg/201502/t20150215_ 736171.shtml.

[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28/ c_1114793986.htm.

“Coastal New Area Zones”: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 of Ocean Development in Bows Theory

LUO Xiao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The six national coastal new areas constitute the shape of“bows”in the map.They can accumulate strength and power for the ocea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bows”.It is necessary to do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the six national coastal zones.The joint-force in the region embodies a way of openness,innovation,consensus,cooperation,communication,ecology and win-win principle,which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 powerful with marine economy.

the theory of bows;coastal new area zones;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st Century

F127

A

1008-8318(2015)04-0001-05

2015-01-10

骆小平(1980-),女,湖北黄冈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海洋政治、海洋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立体新区海洋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雄安新区的期许
爱的海洋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宁波三门湾新区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