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本类型理论观照下的汉语旅游文本功能在英译中的再现
——以上海旅宣手册翻译为例

2015-06-05 14:54沈嘉纯
关键词:手册语篇译者

沈嘉纯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论文本类型理论观照下的汉语旅游文本功能在英译中的再现
——以上海旅宣手册翻译为例

沈嘉纯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随着全球化及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但是,在实现提供有效旅游信息和传播传统中华文化这一目标上,中文旅游材料的英译远不尽如人意。文中基于上海旅宣手册英译译例的分析证实文本类型理论确能指导旅游翻译实践,使汉语旅游文本的功能在其英译本中得到再现。根据诺德的文本分析法,本文综合分析案例文本,获知该手册内上海景观文本的文本类型、功能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在该旅宣材料的翻译中,译者如何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处理中英旅游文本在文外因素、文内因素上的差异,从而在译本中再现原语文本的语言功能。

文本类型理论;旅游文本;翻译;文本功能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用以传递旅游信息、推广旅游景点景观的旅游翻译文本在吸引外邦游客和传播本土文化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正如张宁所说,有效的旅游文本翻译须既以旅游者为中心,又能体现与弘扬传统文化。[1]54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2],中英旅游文本在语言风格、文本内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加上传统的语言学和直译理论仅简单关注文本字面意思的传达,不少中文旅游文本的功能未能在其英译本中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未能起到吸引外国游客,传播本土文化的作用。因此,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将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一路发展而来的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在概述该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上海旅宣手册的英译为例,着重剖析了在文本类型理论观照下,译者如何通过翻译在英译本中再现旅游文本的信息、美学和召唤三大功能,达到“吸引游客、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目的。

一、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文本类型理论由德国学者Otto Kade提出。基于Karl Buhler和Jacobsen的研究,Katharina Reiss,Christiane Nord及Peter Newmark将该理论发展为相对成熟的翻译理论。在其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一书中,德国语言学家、翻译家Reiss将语言学上的功能理论引入翻译实践与批评,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的概念。[3]根据文本的交际功能,Reiss将文本分为信息型(informative text)、表达型(expressive text)及召唤型文本(operative text)三类。根据语言特点,Reiss又将文本分为不同的体裁,如旅游手册、人物传记及广告。Reiss强调语篇层面的对等。[4]110她将语言功能同文本类型、交际情况及翻译方法连系起来。基于Reiss的研究,德国翻译家Nord将文本功能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所指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呼唤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和交际功能(phatic function)。此外,他还将翻译分为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性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前者以原语文本的再现为目的,适用于表达型文本;而后者则强调原语文本功能的实现,适用于信息型及召唤型文本。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家Peter Newmark深入讨论了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5]他独创性地将“概念(idea)”、“含义(sense)”及“所指(reference)”与文本的“表达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及“召唤型(vocative)”功能相对应。[6]在其著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Newmark提出了6种文本类型,分别为表达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召唤型(vocative)、美学(aesthetic)、交际型(phatic)及元语言文本(metalingual text)。[7]36其中,前三类文本为主要文本类型。此外,Newmark还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理论,分别用于指导信息型和召唤型文本的翻译。

依据Newmark的文本类型学,表达型文本(the expressive text)的目的在于表达文本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严肃想象类文学作品、当局声明、自传、散文及私人信函”都属于此类文本。[7]39“表达型文本的核心是撰文者的思想,是作者,是话语的发出者”。[7]39翻译此类文本,译者须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原语文本的美学形式。信息型文本(the informative text)旨在为读者提供信息与事实,包括外部条件、言外事实和特定话题的现状。参考书、操作指南、新闻报道及政府文件都是此类文本。翻译信息型文本,译者需在目的语文本中准确、全面传达原语文本的含义与信息。召唤型文本(the vocative text)的功能在于“呼吁读者进行思考、形成某情感或采取某行动”。[7]41广告、宣传劝说性语篇都是此类文本。召唤型文本以读者和目的语文本为中心。翻译时宜用直接的、易于理解的表达。“美学文本(the aesthetic text)则通过韵律、比喻、节奏、词句的对仗等手段来愉悦读者的感官”。[7]42该类文本的典型包括诗歌、圣歌、儿童歌谣及五行打油诗。为有效翻译此类文本,译者需模仿并调整原语文本的美学形式,在目的语文本中重现原语文本的美学效果。

Newmark认为很少有文本是单一的表达型、信息型或召唤型文本,通常情况下,一文本兼具此三种功能,而以其中的一种为主导。[7]42文本类型理论的核心是译者将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密切相连。也即,特定的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时所应使用的策略和技巧。因此,有效识别特定文本的文本类型是翻译的一大关键。

文本类型理论突破了翻译时对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简单关注,却能用于指导应用型、目的性、跨文化的旅游翻译实践。该理论在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模式

根据图1所示,在文本类型理论关照下,译者通过原语分析得出特定旅游文本的文本内容、语篇形式、传播媒介、目标读者和交际目的,从而获知其文本功能和类型。根据某一类型文本所有的文本目的、语言特点、文体风格等关键信息,译者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便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本功能,实现翻译目的。

根据有关学者基于人文类核心期刊语料的分析,将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于旅游翻译的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对于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的判断不一而足。Nida认为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为传递信息。[8]同样,张宁提出景观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其功能以传播旅游信息为主。[1]56陈刚则认为旅游翻译重在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9]贾文波认为旅游产品的预期效果必须通过旅游翻译来达成。[10]刘慧梅和杨寿康认为因其目的为激发游客游兴,旅游文本主要为召唤型文本。[11]陈小慰结合了上述两种观点,指出景观文本通过传递旅游和文化信息来吸引游客,兼具信息功能和召唤功能。[12]方梦之和毛忠明的观点与陈小慰相同。[13]冯伟年独创性地从美学角度考虑旅游材料的文本功能,将美学功能视为旅游文本功能之一。[14]陈刚提出导游词文本兼具信息、表达、召唤三种功能。[15]本文认为,由于旅游文本涵盖面广,内容多样,其文本功能应根据某一特定旅游文本的内容和篇章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文本承载不同的功能,不能以偏概全。比如,通过原语分析,本文认为文中例举的上海旅宣手册文本兼具召唤、美学、信息三大功能,以召唤功能为主。

二、以上海旅宣手册为例剖析旅游文本功能在英译中的再现

下面我们运用实例来具体分析在文本类型理论观照下,译者如何通过翻译使汉语旅游文本的功能在其英译本中得到重现。该例为置于上海浦东机场的中英双语旅游宣传手册,全系列共12本,6本英文,6本中文。该手册由上海市旅游局出版发行,内有中英旅游语篇共210篇,每篇字数为40到250不等。旅宣内容涵盖上海各式旅游景点的介绍,包括外滩江边美景、创意园、周边古镇、历史建筑、摩天大楼、博物馆、名人故居、购物广场、特色酒吧和艺术体育中心。

在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此处首先将手册上的中文旅游文本进行原语分析。为使分析科学合理,本文引入诺德的文本分析法。德国翻译家Christiane Nord将原语文本中影响翻译的因素分为“文外因素(extratextual factors)”和“文内因素(intratextual factors)”。下列表1和表2分别介绍了文外因素、文内因素的构成和所指。

表1 文外因素与文内因素的构成[16]

表2 文外因素与文内因素的所指[16]41

根据诺德的文本分析法,本文将该手册上的中文旅游语篇的文外、文内因素进行分析。

文外因素:该手册由上海市旅游局出版发行。上海市旅游局将一系列景观文本印制成旅游宣传手册,通过向读者介绍上海各旅游景点的起源、特色及游览价值而激发游客的游兴。其中的中文景观语篇,也即原语文本的读者多为中国游客。据推测,英文景观语篇,也即目的语文本的读者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内外游客,其职业不一而足,教育及文化背景多样。鉴于他们大体对上海及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知之不多,翻译时常用加注、解释等方法来消除理解障碍。该旅游文本的交际动机无外乎两类:(1)激发游客游览上海的兴趣;(2)向游客传播上海乃至中华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根据上述文外因素分析及前人研究,本文认为这些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召唤功能,兼具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其召唤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其信息、美学功能的实现。三者缺一不可。

文内因素:该手册上的旅游语篇着重描述上海各旅游景点,包括各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旅游特色、文化社会特点等,旨在为游客提供有价值的旅游信息。在内容上,中文旅游文本常引经据典来显示某旅游景观的社会地位和历史沿革,而英文旅游语篇则重在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如旅店服务、交通设施;中文旅游文本避讳述及旅游景观的缺陷,而英文旅游语篇却常提及这方面内容,突出篇章的客观性、可信度和实用性。抓住这些不同可使译者在翻译时有效选择、增删信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和有效性。此外,译者要尤其重视文化、建筑信息的翻译,擅用加注、解释等方法提高此类信息的可读性;对于境外游客不感兴趣的内容则可适当采用概括译、省译等方法来翻译或直接删除不译。在篇章结构方面,中文旅游文本常采用“总—分—总”结构,将背景信息前置,重点信息后置;英文旅游文本则先叙述重要信息,再叙述次要、背景信息。中文旅游文本的衔接依靠篇章内部连系,而英文旅游文本则依赖衔接手段将篇章连成一体。中英旅游文本在句子结构上的不同为:前者习惯将修饰词用于名词、动词之前,句子结构“头重脚轻”,后者则将修饰词置于名词、动词之后,句子结构“头轻脚重”;前者有时采用并列结构、四字格和诗句来显示语篇的美感,提高吸引力,而后者则惯用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语句。但大部分中文旅游文本还是以非修辞性语句为主。本文案例上海市旅宣手册中,虽含不少修辞性措辞用句,但总体行文还是较为朴素。关于措词,中文旅游文本擅用华丽辞藻(包括各种修辞、四字格、平行结构、引用)使文风浮华铺张,而英文旅游文本则多用直观简洁的词语,文风朴实自然。除去一些形容词和修辞手段的使用,本文所例举的上海市旅宣手册用词总体较为朴素,译者宜在译文中保留这一特点。

依据上述文外、文内因素分析的结果,我们不难获知该上海旅宣文本的功能在于使用优美的语句向游客传达上海市各旅游景点的特点、风貌和服务,以吸引他们前往参观游览。该文本主要为召唤型文本,同时又是信息型和美学文本。其召唤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其信息和美学功能的实现。因此,Nord的“工具性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理论适用于该文本的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以目的语读者群为中心,注意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当中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还须注意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色,以吸引读者。上文对于中英文景观文本在内容、篇章结构、措词、句子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差异的总结也为译者在翻译时“面向目的语读者”、“重现原文美学特色”指明了方向。为再现语篇功能,译者需灵活使用各类翻译方法,如:加注(addition)、解释(explanation)、概括化(generalization)、替代(substitution)、四字格的有效翻译(effective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style)、具体化(specification)、省略(omission)、句子重构(sentence adaptation)等。下面,本文运用来自上海旅宣手册当中的翻译实例来具体剖析译者如何运用各翻译方法使中文旅游文本的信息、美学和召唤三大功能在其译文中重现。

(一)文本信息功能的再现

本文例举的上海旅宣文本是信息型文本。其语篇功能之一为向读者传达正确有效的旅游信息。因此,目的语文本必须以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为中心。由于原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处于不同的认知环境,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在翻译时,译者需要采用诸如加注、解释、概括化、替代等方法来处理原语信息。

例1:上海石库门黄酒、枫泾丁蹄、豆腐干、状元糕被誉为“枫泾四宝”,蜚声中外,百年盛销不衰。(选自“枫泾寻画”)

For a culinary adventure,do try the local toothsome nibbles which include Dingti(pig feet),Doufugan(dried beancurd)and Zhuangyuangao (champion’s cake)best washed down by the local rice wine before jumping ship. (extracted from The Historic Town of Fenjing)

对于此例原文中有关中国传统美食的专有名词“黄酒”、“枫泾丁蹄”、“豆腐干”和“状元糕”,译者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其对应词或对应含义,这在翻译学中属于词义空缺(blank of word meaning)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译者在翻译时采纳了“加注(addition)”的翻译方法。译文采用“中国拼音+注释”的技巧来分别翻译“枫泾丁蹄”、“豆腐干”和“状元糕”,并用“the local rice wine(当地的米酒)”来替代“黄酒”,从而扫除了文化负载词给西方读者造成的理解障碍,使原文的信息功能在译文中得到再现。

例2:久光百货、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广场、金鹰购物广场,这场霓虹灯闪烁下的购物盛宴,你一定会有所收获。(选自“南京西路”)

With luxurious department stores and plazas,it would be a great joy to go shopping there.(extracted from West Nanjing Road)

该例中的五大广场名“久光百货”、“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广场”、“金鹰购物广场”为上海民众所熟知,但很少有西方读者知其所指。因此,译者采用“概括化(generalization)”翻译方法,将这些含义虚化的名词概括翻译为“luxurious department stores and plazas(奢华的广场门店)”,以使行文简洁而易于理解。此举使西方读者在全面理解译文的同时节省了阅读时间,有效传递了信息。

(二)文本美学功能的再现

本文例举的上海旅宣文本也是美学文本。手册语篇以其优美的语言带给读者美的享受,更易激发他们阅读和游览的兴致。但是,由于中英文景观文本的美学标准存在显著不同,为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色,译者需适当调整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美学情趣。比如,适当处理中文四字格,将原文中晦涩的语句具体化等。

例3:七宝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选自“七宝”)Qibao Ancient Town is located at southwest of Shanghai and is attractive with the picturesque natural scenery,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extracted from Qibao Ancient Town)此例原文中使用“自然风光”、“人文内涵”和“历史古镇”三个四字格来显示七宝古镇的独特风貌。但由于四字格是汉语独有的表达方式,英文中没有这种表达法,译文采用“形容词+名词”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四字格,将“自然风光”、“人文内涵”和“历史古镇”分别翻译为“picturesque natural scenery(如画的自然风光)”、“profound culture(浑厚的文化)”和“long history(悠久的历史)”,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此举妙用形容词并使行文优雅简洁,迎合了西方读者的美学品味,成功再现了原文的美学功能。

例4:枫泾古镇景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选自“枫泾寻画”)

In Fenjing,gracefully arching bridges span waterways and rivulets.(extracted from TheHistoric Town of Fenjing)

该例原文使用诗句来描述枫泾古镇,以营造一种韵律的美。但由于诗句晦涩难懂,英文中很少用此手法来描述景点。于是,译者将“具体化(specification)”的翻译方法引入翻译,将诗句“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具化成“gracefully arching bridges(布局优雅的拱桥)”,以满足目的语读者对于旅游文本行文简洁直观的追求,实现了译文的美学功能。

(三)文本召唤功能的再现

本文例举的上海旅宣文本主要是召唤型文本。译者的最终目的是在译文中创造与原文等效的召唤功能。该召唤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文本信息和美学功能的分别实现,也即译文信息和美学功能的实现亦可被认做其召唤功能的实现。为达目的,译者在翻译中应适当增删信息,调整句子、篇章结构。

例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纪念馆分为两部分,一是革命历史文物展;二是一大原址。(选自“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It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The museum consists of two parts,namely an exhibition of revolutionary and historical relics,and the original venue of the meeting.(extracted from Site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CP)

该例原文的首句和次句均指出该纪念馆与中共建党之间的紧密联系,意义重叠,行文不够简洁。因此,译者采用“省略(omission)”的翻译手法,将第一句省略不译,直接将第二句译为“It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使行文简洁而易于理解。随着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实现,语篇的召唤功能也在译文中重现。

例6:上海国际艺术节由......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选自“上海国际艺术节”)

Hosted by...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attracts great art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and becomes a special stage for Chinese arts and culture promotion and cross-culture interaction.(extracted fro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此例原文用三个松散的排比句来介绍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伟大意义,有利于增强气势,显示文采。但有别于意合语言汉语,作为形合语言的英语最忌讳结构松散的句子。为克服这一困难,译者采用“句子重构(sentence adaptation)”的翻译方法,用“and”和“become a stage for”这两个衔接手段将“attract art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吸引国内外艺术家)”,“Chinese arts and culture promotion(弘扬中国艺术文化)”及“crossculture interaction(跨文化交流)”这三方面意思连接起来,以表达“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含义。地道的英语表达促进了理解,该文本的召唤功能随之再现。

文本类型理论主张依据文本的功能与目的恰当选择翻译策略。该理论以其“跨文化”和“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独特视角指导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行文优美的旅游文本的翻译实践。以中英双语的上海旅宣文本为案例,本文首先根据诺德的文本分析法对该旅宣文本进行原文分析,获知其主要为召唤型文本,兼具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并由此确定采用加注、解释、概括、替代、具体化、省略、句子重构等翻译方法以促成上述功能在译文中的重现。文中例举也佐证了该理论指导模式及翻译方法能有效促成汉语旅游文本功能在其英译文中的再现。这无疑为旅游翻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发。

[1]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54-56.

[2]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1):20-22.

[3]文军,高晓鹰.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48-52.

[4]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Routledge:Taylor&Francis Group,2012.

[5]朱志瑜.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J].外国语,2006(6):51-57.

[6]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7]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Nida 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9]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0]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1]刘慧梅,杨寿康.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6,5(1):11-14.

[12]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3]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

[14]冯伟年.新编实用英汉翻译实例评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15]陈刚.涉外导游词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2(2):67-73.

[16]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New York:Rodopi B V,2005:42.

A Text Typology Approach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Attractions

SHEN Jiachun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With the pushing forward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development.However,in fulfilling the goal of providing effective tourist information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ourist materials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The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anghai tourism promotion material conducted in this thesis proves that the Text Typology Theory is applicable to tourism translation practice for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occurrence of Chinese tourism text func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In the light of Nord’s method of text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case is conducted to dig out the text type,features and function of Shanghai attraction texts in the tourist brochure.On the basis of this,major attempts will be made to find out how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utilized to manage the extratextual and intratex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 in order to reproduce in the target text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text typology theory;tourism text;translation;text function

H315.9

A

1008-8318(2015)04-0060-07

2015-02-06

沈嘉纯(1988-),女,浙江舟山人,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手册语篇译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School Admission择校
语篇填空训练题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