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
——以A学院为例

2015-06-05 14:54王英华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

王英华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
——以A学院为例

王英华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以杨盈、庄恩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依据,对一所地方性高校的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低,而且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系数 r=0.068,两者相关性很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为此,应继续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文化调适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版(2004年)和正式版(2007年)中均将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外语教学的一个任务。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改革精神,地方性高校正在进行着各自教改的探索。不少高校开设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构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以杨盈、庄恩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考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情况,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相关程度,并开设“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从而探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研究

自从Hymes的交际能力观问世后,国内外学者对交际能力,尤其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从来没有间断过。在欧美国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Samovar&Porter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纳为动机、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1]而Gudykunst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阐述为八个方面:显示尊重、求知倾向、移情能力、交际驾御能力、事件行为能力、关系行为能力、模糊性容忍、交际性态度。[2]我国学者林大津,贾玉新,胡文仲、高一虹,许力生,赵爱国、姜雅明,杨盈、庄恩平,邵思源、陈坚林,屈妮妮、窦琴对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所探讨。杨盈、庄恩平试图建立了一个在外语教学中切实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全球意识,包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跨文化意识是人们对自身、本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感知,而跨文化思维涵盖了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理解、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2.文化调适,指在跨文化语境中适时调节自身心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3.知识,指对交际双方相关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的了解,可概括为价值观、社会习俗、历史与宗教四个方面。4.交际实践,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3]外语教学一直强调的语言能力只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系统中还应该涵盖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思维、文化调适能力、文化知识、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等各方面的内容。杨盈、庄恩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提供了思路。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考察三个问题:1.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情况;2.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3.“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施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对象为A学院的12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来自该大学的5个不同院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表达能力,在第三学期必修“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每周4课时,期末参加该课程的考核。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及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第二部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部分。主要以杨盈、庄恩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依据,参照王艳萍的跨文化能力问卷的形式[4]设计而成。该部分共包括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涉及10个问题,每个问题赋值5分,5-0分别表示非常多(好)、比较多(好)、一般、一点(较差)、很差、全无六个级别,每个方面共50分,总分为200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前跨文化交际能力成绩描述性统计

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前,采用问卷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数据输入SPSS,结果见表1。

表1 课程实施前跨文化交际能力成绩描述

表1显示,受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分平均分为131.86(满分为200分),标准方差为20.346,且最低84分不到最高185分的一半,数据离散程度较大。数据表明,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比较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内部的四个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差异。首先,全球意识得分相对较高,这说明大部分受试者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他们对跨文化交际持乐观积极态度,渴望在交际中展现自我,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持有文化相对主义态度,愿意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行为,渴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我们认为,全球意识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持有正确的交际态度的个体才有可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而自我展示和自我控制有利于交际者适当调整交际行为,实现交际目标。其次,在文化调适和交际实践方面得分较低,而最低的是知识。文化调适和交际实践能力都是建立在对一定文化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交际者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鉴别、调解、磋商,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受试者文化知识,特别是价值观、习俗、宗教、历史等交际文化知识严重不足,大部分受试者不仅不了解异国文化,还承认对本国文化相当陌生。而且大部分受试者不能灵活运用交际文化知识及交际策略,难以调整心理以应对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交际场合。

(二)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的相关程度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社会普遍认同的全国性英语语言水平测试,故本研究以其作为受试者英语语言能力的默认数据,借此分析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的相关性。根据学生的四级成绩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分,在SPSS中制得散点图(scatter plot),图中可见各点走向散乱,可以初步判断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四级成绩不相关,具体见图1。

图1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四级成绩散点图

为了进一步判断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四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再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的取值在-1与+1之间,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小于0.3时,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较弱。由于参与分析的数据都是非等间距测量的连续变量,因此选择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来检验。[5]四级成绩与跨文化能力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2。

表2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性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四级成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成绩的相关系数r=0.068,说明两者相关性很低。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交际实践能力涵盖语言能力,理想的情况是,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交际实践能力也较强。但表中数据显示,四级成绩与交际实践能力成绩的相关系数r=0.149,两者相关性也很低。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前后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检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A校自2009年开始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每周4课时。该课程主要介绍英、美、中三国文化差异;改变纯粹介绍西方文化的模式,增加中国文化的阐述,突出文化对比性;改变纯现象介绍,注重从根源入手,理解文化差异;改变注重语言知识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为了检验该课程的有效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课程实施前后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比较

采用t检验考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四个因素在课程实施前后的差异,若sig>0.05,说明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若sig<0.05,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表3显示,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呈现显著差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四个因素呈现的差异程度却不同。学生的文化调适、交际实践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全球意识和知识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可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构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更加渴望跨文化交际,乐意寻求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但是跨文化知识的丰富为什么不能有效提高文化调适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呢?究其原因,“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和文化根源的阐释,忽略了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和交际技巧的指导。虽然该课程提供文化冲突案例或者具争议性的话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旨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心理调适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交流和讨论不够充分,不够深入,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的“文化导入”和“文化分析”,学生缺乏交际实践和交际技巧。在跨文化语境下,不少学生会紧张,焦虑,无法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交际场合,完成各种交际任务。

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策略

(一)继续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理念方面,要从应试教学为主转变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并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每项语言技能的培养中。[3]21单独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并不能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如何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结合并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讲解语言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交际问题为目的的情景性教学为主。积极创设语境和制造情景,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在交际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文化调适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应继续注重中西文化对比分析,注重深层文化差异的挖掘和阐释。同时,该课程应坚持实践取向,加强对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及跨文化交际技巧的专门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巧。Brislin总结了跨文化训练的六种主要方式:1.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2.分析原因的训练;3.提高文化敏感的训练;4.改变认知行为的训练;5.体验型的训练;6.互动式的训练[6]。以上各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目的交叉使用,互相补充。提供一定量的文化信息之后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或是典型案例分析,或是角色扮演,或是小组讨论,或是辩论比赛,或是影视赏析,或是安排学生与校内外外国人士交流,或是解决一个交际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利用活动有意识地加强交际技巧的指导,如在交际过程中尽量多留心,适当管理焦虑,有效运用移情等等。

[1]Samovar L A,Porter 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5th ed.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302.

[2]Gudykunst William B.The potential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杜瑞清.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32-448.

[3]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4]王艳萍.大学非外语专业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地区对比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5]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45-146.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93.

An Investiga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ts Enhancing Strategies

WANG Ying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Yangying,Zhuang Enping’s ICC model provides the way of evalu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CC).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120 non-English majors in a university shows that the students’ICC is not satisfactory and that there is a low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ICC.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intercultural knowledge.Therefore,the reform of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accelerated to stres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ultural awarene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college English teaching;strategies

H319

A

1008-8318(2015)04-0067-05

2015-01-23

王英华(1978-),女,浙江临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