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2015-07-27 05:16胡春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老年患者

胡春杰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失眠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针对性护理。结果 36例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采用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变化快且突然、病情易反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病程长会增加护理困难,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发现易延误最佳的救治时机;此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多次入院,病情逐渐加重,甚至从发病至死亡均在医院度过,因此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至关重要[1]。本文针对36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5例,年龄55~79岁;36例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1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2例,单纯冠心病9例。

2 结 果

36例患者经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在病情稳定后出院。

3 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变化快,因此要及时、认真的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心电监护的频率、节律及波型,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3.1 失眠护理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受心理因素、疾病困扰等影响,易出现一系列失眠症状,包括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醒后难以继续入睡等。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夜间迷走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冠状动脉收缩,易使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低氧等,从而出现胸闷、憋气等现象,进而影响到睡眠质量。此外,夜间长时间平卧,机体会吸入皮下水肿液,膈肌上抬致使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利血平、卡托普利等一些治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睡眠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比如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开小灯,保持病房的安静等;指导患者睡前避免过饱、过饮,以免增加起夜的次数;睡前不宜大笑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机体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难以入眠;如患者失眠症状严重,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则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以促进睡眠

3.2 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再加之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患病后易产生忧虑、绝望、猜疑、应激等心理,这些不良情绪会刺激末梢神经,从而促进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心血管反应,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十分不利。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负面情绪发生的原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其更多的精神支持与安慰;向其介绍主治医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2]。

3.3 药物护理

心血管疾病比较复杂,相应的治疗药物的种类也比较繁多,再加之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易出现错服、漏服等现象,因此要加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护理。护理人员要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将不同的药物做好醒目标识,便于老年患者加以区分;如患者年龄过大无法自主服药,则指导其家属予以协助。加强日常工作中病房的巡视,注意各类药物的禁忌症,比如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时要准确掌握输注速度,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血压、心律等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发生心力衰竭[3]。

3.4 对症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十分复杂,家族史、年龄、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尿病、体质量大等等,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密切观察,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症护理[4]。

3.4.1 心衰的护理

根据心力衰竭的病情发展可将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中Ⅰ级可下床做适量运动,Ⅱ级需对活动量进行限制,Ⅲ级则必须绝对卧位休息,休息时取半卧位,可有效缓解肺淤血;通过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护理过程中除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外,还要准备好心脏除颤等相关工作;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便秘,如有必要可给予缓泻剂,以促进排便;如便秘严重,排便时需嘱患者口服硝酸甘油或心痛定,以免排便时用力而出现意外。

3.4.2 心律失常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与医生主动配合,做好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准确分辨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并加强血压及心律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的征兆,以为医生准确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准确掌握各类药品的剂量及用药方法,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特别是静脉点滴药物,要将药物名称、剂量、流速等重要信息醒目的标示于输液瓶上,以起到警示作用,降低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用药过程中如发现复律,要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比如改用其它药物等,以巩固疗效。

3.5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多数老年患者牙齿缺损影响咀嚼,再加之疾病影响,降低食欲,进食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营养不良,降低机体免疫力,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因此要加强其饮食护理,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饮食以低盐、低热、低脂、低胆固醇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限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药物指导、对症护理及饮食护理,以保证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6]。

参考文献

[1] 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17):105.

[2] 白耀钧.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12,6(2):20-21.

[3] 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13,7(4):72-73.

[4] 林玉川.我国老年人CVD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14,15(3):12-15.

[5] 李建平,周绍斌.健康教育-农村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J].中华护理杂志,2013,42(8):723-725.

[6] 刘 坤,梁 涛.北京农村居民CVD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5(19):1823-1825.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老年患者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患2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