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5-07-27 05:21刘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危险因素护理

刘珂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诱发护理危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诱发危险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院方因素、护理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危险因素三个方面。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老源于护理人员、院方及患者本身,其中最主要的危险诱发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因此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时必须重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注重临床资料的规范记录与自身的工作态度,从而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近些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摄入的脂肪、胆固醇等高油脂食物越来越多。在对心血管疾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原本能够避免的危险事件。我院对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诱发临床危险事件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42例,年龄39~81岁,平均(62.4±4.2)岁。疾病类型:心脏病56例,高血压48例,冠心病39例,心肌梗死36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诱发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

1.3 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

1.3.1 护理操作中的危险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的药物品种多样、名称复杂,再加上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剂量方面会有所偏差。护理人员如果在配药的时候未能严格遵循药物配伍核对原则,未能严格参照药物处方剂量进行配药,从而为患者造成很大的危险。除此之外,一些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推呼静脉滴注的过程中,由于静推或静脉滴注的速度没有把握好,从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脏负荷过重等,甚至严重者会造成患者心力衰竭。

1.3.2 护理书写不够规范

护理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心血管内科护理内容繁杂,例如,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每隔30 min就需要对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监测,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后,一些护理人员就对观察工作不够重视,因而造成记录不全或漏记的问题,最终诱发护理危险事件。②护理记录欠缺真实性:由于护理监督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患者离开病房或擅自外出时恰逢护理值班巡查,因而未能对其进行真实的监测与观察,部分护理人员为了应付工作擅自填写护理资料,导致部分记录的数据缺乏真实性[1]。③护理记录不够及时。由于心血管内科中危重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很多患者入院时都需要进行抢救,这就造成很多护理记录都是术后或治疗后补写的,所以这可能会由于填写不够及时从而造成记录资料产生一定的误差。

1.3.3 院方因素

由于当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检查费用与医药费用都较高,一般的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负担。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各项治疗费用或在催款时由于态度不当,从而就可能激发患者及家属与医院双方的医院纠纷。

1.3.4 患者自身危险因素

一些患者由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或已经消失,对于疾病的危害也会产生轻视心理,有的未经医疗人员同意擅自离开病房或治疗时不遵医嘱。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十分急促,而患者一旦处于医疗之外的环境中,发病后就会对自身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对于医院的治疗结果期望过高,这就导致在病情恶化之后,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会将责任推卸给医疗人员,从而导致严重的医患矛盾。

2 结 果

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经治疗后发生护理危险事件35例(29.17%),其中因患者自身因素诱发的危险事件20例(16.67%),由护理工作诱发的护理危险事件12例(10.00%),由院方因素诱发的护理危险事件3例(2.50%)。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更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医院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做好相关护理预防措施,以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笔者认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提升护理水平:要想有效避免心血管内科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首先应当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入手。医院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操作制定,利用科学的操作为患者提供有效而及时的护理。在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前后均要对患者生命体征与症状进行监测,在静推或静脉滴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滴注速度,避免出现因注药速度过快导致的护理风险。②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全面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并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合理运用到工作中去,杜绝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出现医疗纠纷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善于运用法律知识维持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进一步提升临床资料记录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将记录误差降到最低。③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充分考虑患者对治疗的感受,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性格与行为。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提高语言的亲和力与文明程度,努力提升自身的医德与综合素质,日常的护理中结合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并结合患者病情发展对其开展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老源于护理人员、院方及患者本身,其中最主要的危险诱发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因此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时必须重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注重临床资料的规范记录与自身的工作态度,从而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翟英芬,韩艳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0:70-106.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危险因素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