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研究

2015-07-27 05:23黄三明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同型半胱氨酸

黄三明等

【摘要】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121例脑梗塞患者按照空腹时高半胱氨酸(Hcy)分值高低将其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患者;对照组为61例非高同型半胱氨酸(NHhcy)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等。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NIHSS评分为(9.28±2.98)分与对照组(9.31±3.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4.97±2.96)分与对照组(5.75±3.75)分、(4.57±3.0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与同型半胱氨酸无直接性联系。

【关键词】脑梗塞;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经研究发现[1],抽烟、肥胖、高血压等均为脑梗塞发病的高危因素。但最近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会导致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也是脑梗塞患者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我院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1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经头颅MRI或CT检查,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2]。按照患者空腹时Hhcy分值高低将其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Hcy 60例,Hcy≥15.0 μmol/L;对照组:NHhcy 61例,Hcy<15.0 μmol/L。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2.5±1.0)岁。对照组男37例,女24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2.0±1.0)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方法:要求两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病房安静和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进口药品注册,100 mg×30片)治疗,100 mg/次,

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7片),100 mg/次,1次/d。治疗期间禁止使用扩血管等药物。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

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器进行检测。判断标准: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血浆Hcy>15.0 μmol/L为升高[3]。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等。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NIHSS评分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住院时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77.76±15.02);对照组Barthel指数为(75.95±14.29);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对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能预测脑梗塞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还存在争议。吴丽娟等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增加患者脑梗塞发病几率,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增加患者疾病复发几率。但Lindgren等研究发现,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结果发现恢复期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患者急性炎症反应有关。在患者发生急性炎症反应时,其血浆白蛋白浓度会下降,然白蛋白是Hcy结合蛋白的主要来源。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由此而说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无直接性关系。但此次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且随访时间为3个月,时间较短等,为了更好地得出准确数据,还需采集大量样本进行长时间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1] 万 瑾.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1):119-120.

[2] 谭 莹,何国厚,王 磊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02):99-100+103.

[3] 张珊珊,赵玉章,柳 华,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塞近期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J].西部医学,2013,25(06):840-842.

[4] 石 青,余尚贞,吕小亮.大面积脑梗塞中医药干预治疗及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462-46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同型半胱氨酸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